分享

龙门阵 | 我们渴望从一而终,为何又要言不由衷?

 琛哥龙门阵 2021-06-23
人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天性,一部分是艺术。——罗伯特·赫里克


《论人》达尔文使用“适者生存”这个词的时候,很多人的理解是人类如何在危险的自然环境和优胜劣汰中生存下来。

这其实只说出了一点,而更重要的并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繁衍,也就是人类这个物种所能传承的子女数量。

基于这样的基础,男女双方陷入一场求爱之舞,无法自拔,并不断调整各自的动作,以配合对方。

只有步调一致,男女才有可能繁衍后代,令人类生命的律动生生不息,其实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繁衍策略。


一:性的缘由

不同物种自我复制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一些生物或植物已做到无性繁殖。

譬如一种鞭尾蜥蜴。这些小型爬行类动物栖息在美国西南部干旱的灌木丛地区。

一到发情期,每只蜥蜴能产下八到十枚未受精卵。这些卵会自行孵化,破壳而出的幼蜥与母体长得一模一样。

尽管鞭尾蜥蜴之间也会摆出交配姿势,以刺激排卵,但它们不会耗费时间和精力求偶。

它们不必像雄狮一样,与其他求偶者打斗;
也不会像雄孔雀那样“开屏”,以吸引雌性。

最重要的是,它们不会将自己的基因与其他可能携带劣质基因的同类混合,它们的后代百分之百继承了母体的DNA。 

对于沙漠草原上的鞭尾蜥蜴,蚯蚓,蒲公英,白杨或者雌雄共体的野草而言,它们完全不需要有什么感情基础,这些物种甚至连求偶的过程都省略了。 

可是,尽管无性繁殖在进化论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人类还是选择了有性繁殖这条路。

这样的好处是进行交配的个体能赋予后代一项重要资产——多样化。

一只牧羊犬和一只贵宾犬通过杂交而生的小狗可能既不像牧羊犬,也不像贵宾犬,这或许会造成不良后果,有时杂交的产物是四不像。

然而,通过基因重组,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基因“个性”。

其中一些会死亡,但另一些会存活下来,并在大自然不断的优胜劣汰进程中胜出。 

按照进化论的逻辑,频繁变化的生物不易遭受微生物,病毒等可能致命的寄生虫的伤害。

就这样,抗衡有害细菌的有性繁殖应运而生。 

要是男女能自我克隆,我们能雌雄同体,或者我们能在几小时内来个大变身,彻底改换性别,我们恐怕是不会进化出“为爱死去活来”,“占有”,“欲望”,“冲动”等行为了。

事实上,所有事关求爱与交配,结婚与离婚的人类仪式,都可以被视为一个个脚本。

男男女女根据这些脚本,互相诱惑,目的是自我复制——生物学家管这叫繁衍策略。 


二:配对策略

基于人类生存的繁衍策略之后,便是我们如何配对的问题。

在古代,有一夫一妻多妾,在国外有一妻多夫,也有集体婚姻,名为多夫多妻。

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一夫一妻制成为全世界通行标准,但是,学界认为“一夫一妻制”并不必然等同于忠贞不贰。

不仅如此,偷情行为常与一夫一妻制等繁衍策略并存。 

举例而言,雄性红翅黑鹂在发情期间会将大片沼泽地据为己有,几只雌鸟来到一只雄鸟的领地上,只会与“男主人”交配,起码说是这么说的。

然而,科学家在鸟类发情期到来之前切除了一些雄鸟的输精管,雌鸟照样和这些被阉割的雄鸟待在一起,并在其活动范围内筑巢,没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可是,许多雌鸟下的蛋都是受精蛋。很明显,这些雌鸟并未对伴侣忠诚。

几乎一半的鸟巢里都有一只甚至多只雏鸟并非“男主人”的血脉,多数雌鸟都和“游民”或“隔壁邻居”发生过关系。 

从其他动物再到人类,虽然一夫一妻制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但是从很多数据来看,有20%至40%的已婚男性和20%至25%的已婚女性曾有过婚内“出轨”历史。

而那些正处在热恋阶段的情侣中,约70%的人承认自己曾有过不忠行为。

此外,在一项针对单身美国人的调查显示,60%的男性与54%的女性承认自己做过“第三者”,也就是插足他人感情,再和出轨对象在一起。

“第三者”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很普遍,上述数据准确与否几乎无从知晓,但没人会否认偷情行为在各国均有发生。 

因此对偶匹配只是人类最基本的繁衍策略中的一部分,婚外情与性往往在我们的混合或双重求爱技巧中扮演一个次要和补充性的角色。

也就是说,一夫一妻的模式仅仅是人类在履行社会责任,但却不一定能做到忠贞不二。


三:婚姻制度

或许,两性之间最有意思的共同之处是双方压根都不想结婚。 

然而,婚姻几乎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其地位在几乎所有社会里都难以撼动。

比如,无论男女到一定年龄段,就会有长辈开始张罗婚事,在古代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总有人在告诉你,该成家了,该传宗接代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接着各种方式各种压力席卷而来,推动着我们向传统的轨道迈进,你不能成为逆流的那个人,不然你会被人们的唾沫给淹死。

在巴金的小说《家》中描绘了一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统中国家庭的生活。

一家之主的老太爷为人独断专行,几个孙子在中国古代孝道和现代个人价值观之间踌躇不定,艰苦地寻求生命意义。

大少爷虽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和家里安排的婚事,心里依旧挂念自己的心上人。

最后,他的心上人因为无法与他结合,郁郁而终。

暗恋三少爷的婢女投湖自尽,以她的出身,是没有资格嫁给少爷的。

她也不愿听从老太爷的吩咐,委身于一个糟老头。

三少爷借着月光,偷偷离开家里的高墙深院,到浸淫着欧风美雨的大城市奔赴前程。

自始至终,陪老太爷吃饭的都是他的小妾,那个他宠爱多年的女人。

几百年来,中国传统一直试图打压浪漫爱情,年轻人被灌输了服从命运和听从家长的观念。

此外,世上最痛苦的“时尚”,维系千年的缠足,将年轻女子固定在织布机旁,杜绝了其从夫家出逃的可能。

事实上,在所有传统社会里,婚姻标志着进入成年的关键一步:老处女和单身汉都是稀罕物。 

婚姻以各种仪式感的形式,向人们展现其纯洁,忠诚,长久等等的蓝图,唤起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身安全感的维护,对后代成长的保障,让这一形式得以维持数千年。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思想的独立性越来越高,虽然有很多人依然排斥那些已经过了适婚年龄还不结婚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更多的人坚持掌控自己的人生。

现如今,中国已经不再讲过去那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现代的人拥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他们看浪漫的言情小说,听感性的歌曲,与喜欢的人约会,自行选择配偶,感情不和就诉诸离婚 ,我们比过去的人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机会。

但我们依然没有感到满意。


四:一夫一妻才是正统

有很多男人内心向往多妻制,从生物学上讲,这样好散播他们的基因,从人的情感上来讲,他或许会说,她聪明,有经济头脑,精力充沛,还长着一对美腿,这些无不令他魂牵梦萦。

而女人愿意做妾的生物动机是获取资源,确保自己的生存优势和孩子的生存环境。而如果你问女人,她为何愿意“分享”男人,估计她会回答,她喜欢他的人品,喜欢他笑起来的样子,喜欢他的各种体贴与呵护。

但是无论人们给出何种理由,多妻制让男人有了更多子嗣,符合条件的话,一些女性还能获得繁衍后代的好处。

可是,在大部分允许多妻制的社会里,只有5%至10%的男性同时坐拥几个妻子,关于多妻制的讨论和向往有很多,但真这么做的男性很少。

事实上,全世界几乎所有社会里,大部分男女都是成双成对,一夫一妻制可谓最普遍的配对形式。

不管人们如何想要自由的婚姻,实际上一夫一妻制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但例外情况肯定还是有的。

比如要是给男人机会的话,他们往往会选择多讨几个老婆,潜意识里就是为了延续自身血脉和体验不同感官享受。

同理,多夫制也一样,简言之,男女双方只有在钱财和权利的诱惑下,才肯与人分享配偶。

如果都是条件相差无几又情投意合的人,很少有人愿意和他人共享伴侣的。

一夫一妻制和单独配偶是人类最基本的繁衍策略,哪怕是男女还与其他人发生关系,但一般来讲只有一位会得到偏爱。

为什么我们既坚持一夫一妻制,又同时想要偷情出轨呢?为何我们中的一些人会背弃自己的誓言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