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阵 | 梅里美与《卡门》中的恶之花

 琛哥龙门阵 2021-06-23

19世纪的法国文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有夏多布里昂,缪塞,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

在这些或博大精深,或优雅清丽的作家当中,有一位叫普罗斯佩.梅里美的,他以文笔洗练,情节紧凑的中短篇小说独树一帜,可与各大名家并列。

梅里美是如何亮相法国文坛的呢?说来很有戏剧性,1825年,梅里美托名为一个叫克拉拉.加苏尔的西班牙女演员,发表了《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

在戏剧集的扉页刊登了女演员的肖像,在这本书里,梅里美发表了对浪漫主义戏剧的见解。

他讽刺那些对三一律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剧作家,他写作了一些故事情节荒诞离奇,神秘诡异,容人听闻的情节剧,颇有西班牙或南美洲的传奇色彩。

由于这本书离经叛道,在法国文学界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后来才发现,作者是22岁的年轻作家梅里美。

他故弄玄虚,戏剧集扉页的女演员的肖像其实就是头上披着西班牙头巾,男扮女装的梅里美本人。

我们只有了解了梅里美这个作家,才能了解他为什么可以写出那么多优秀短篇小说,为什么可以写出《卡门》。

一:奇才梅里美

梅里美这个人性格是落拓不羁,又多才多艺,学识非常渊博,他通晓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英语,甚至立陶宛语,吉普赛语也有研究。

他兴趣广泛,举凡历史,考古,哲学,星相学都有造诣,他的审美趣味和文学技巧受伏尔泰的影响较大。

他认为浪漫主义是把文字从传统的羁绊下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但是他的浪漫主义不是眼泪汪汪,多愁善感,抒发心怀,洋洋洒洒的浪漫主义,而是简略,平静,含蓄,精炼的浪漫主义。

梅里美因为《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蜚声文坛,成为了巴黎各个沙龙的座上客,但梅里美最大的文学成就是他的小说而不是戏剧。

从1829年开始,梅里美开始写短篇小说,充分施展文学才能,他的小说创作的精品就是他的20多个短篇,他因此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大师。

他写的短篇小说新颖别致,有浓厚的异国风味,笔触紧凑,明快,给一些异常的人物形象创作了特殊的环境。

梅里美小说艺术风格独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他对所描写的人物和现实有爱有憎,但他总是刻意保持一定距离,甚至某种超脱,他既不倾泻热情的赞美,也不表露强烈的憎恶。

对正面人物略带揶揄,对不合理的揭露又带着讽刺的微笑,所以他的作品有幽默调侃的基调。

2.小说中穿插的历史,地理,民俗,考古这方面的内容力求精确,细节达到高度真实。

比如说,《卡门》一开篇就是对一个古战场的位置的考证,而且异域风光的描写使梅里美的作品,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和神秘色彩。

异域风情几乎是浪漫主义文艺的标配,这个可以参考19世纪初期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中展示的美洲蛮荒之美。

3.梅里美的挚友司汤达称他的风格和行文,特点是“干净利落”,“不事雕琢”,短篇小说的形式短小,不可能容纳巴尔扎克长篇中篇那么多的冗言赘语。

所以梅里美的短篇没有令人心烦的细节和心理描写,内容紧凑,叙事清晰,这些特点当然都表现在《卡门》这部小说当中。

二:《卡门》中的恶之花

1847年《卡门》发表,这是最能体现梅里美文学创作特色的一个经典之作,小说描写的是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吉普寨姑娘卡门,和一位西班牙的骑兵唐何塞的爱情悲剧故事。

梅里美素来是喜欢西班牙的,他初期的《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和代表作《卡门》都以西班牙为题材,绝非巧合。

据说,他有一个吉普赛的女友,他就学会了一些吉普寨语,他又读过吉普赛民族的历史材料,所以《卡门》展示了他在这方面的学识与思考。

2003年,导演文森特.阿兰达导演的西班牙语电影《卡门》基本就是按照这部小说情节拍摄的。

我们以这部电影镜头来讲解这部小说,开篇时叙述者“我”,我是一名有考古癖好的作家,他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山区,偶遇已经沦为土匪头子的唐何塞。

吉普寨姑娘卡门在歌尔多巴偶遇这位“作家”,偷走了他的怀表,但是唐何塞后来在杀死卡门后归还了怀表。

唐何塞在被送上绞刑架之前,向作家追叙了他与卡门的爱情悲剧故事,卡门原来是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烟厂女工。

一次与他人口角后动刀子割伤人被抓,唐何塞是烟厂警卫,本来马上要升官做中士,在押送犯事的卡门去监狱途中,卡门花言巧语地说动唐何塞放走了她。

唐何塞因此被降级为士兵,被关进监牢一个月,在小说里面,特别有趣的描写了他们二人初次见面的时候的情景。

书里是这样描写的:“她穿的红裙很短,露出一双破了好几个洞的长丝袜,纤巧的红皮鞋系着火红的丝带。”

卡门衣服上还插着一大束金合欢花,嘴里还叼着一朵,她把嘴里叼着的金合欢像子弹一样准确地扔到了唐何塞的鼻梁上,唐何塞就受到了致命的吸引,把花如获至宝地放在上衣口袋里。

看来这次爱神丘比特射出的不是箭,而是金合欢花,接着卡门就与唐何塞套磁,用他的家乡话西拔牙巴斯克语谎称他的老乡。

唐何塞一时犯糊涂,就放走了卡门,书里面是这么描写他放走卡门的过程:“卡门霍地转过身来,当胸给了我一拳,我故意仰面朝天倒下,她一蹦,从我身上跳了过去,没命飞跑。

我们只看见她的两条腿,大家都说巴斯克人腿快,她的腿比谁都不慢。”

唐何塞后来被抓进监狱时候不断想起卡门,他这样说:“我总忍不住想念她,先生,您相信吗?她逃走时,我清楚看见的她那双破了洞的丝袜总在我眼前出现。

我还不知不觉地闻到了她扔给我的那朵金合欢花的香气。”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梅里美写卡门穿着“破了好几个洞的长丝袜?”破洞的丝袜和完好的丝袜哪个会给书中的男主角和阅读者带来更加深刻的印象?

答案不言而喻,从这个细节,你可以领悟梅里美的巧思,看来魔鬼的确藏在细节里。

接下来唐何塞就无法自拔地爱上了用情不专的卡门,后来因为争风吃醋杀了人,他就被迫加入了卡门的走私团伙。

但他厌恶走私和土匪的生活,他希望和卡门一起过新生活,但是已经爱上一个斗牛士的卡门宁死不从,最后唐何塞杀死了卡门,自己去自首。

女主人公卡门是一个追求个性绝对自由的悲剧女性,她一直是以直率真实的邪恶抗衡所谓“文明标准”的反叛者的形象,是一朵浪漫主义的“恶之花”。

卡门玩世不恭,她和法国上流社会的淑女不一样,什么世俗道德,什么法律法规对她来说不值一钱,她暴烈凶悍,稍微的顶撞就可能动刀伤人。

她谎话连篇,而且说得很自然,她不能忍受社会的任何束缚,酷爱自由,她忠于自己,“不自由,毋宁死”。

卡门对待爱情的态度与法国上流社会君子淑女式的恋爱观完全不同,她狂放不羁,用情不专,朝三暮四,今天爱你,明天就可能爱别人,她觉得这很正常,没什么不对的。

因为爱情观不同,最后在情场的角逐当中,卡门被深爱她的骑兵杀死,这部小说揭示了梅里美自历史剧《雅克团》以来创作主题,真实的恶即是美,虚假的美就是恶。

另外,梅里美还把卡门和波西米亚民族的研究相结合,卡门俨然就是这个四海为家,没有祖国的民族的缩影。

波西米亚民族鄙视现代文明,往往被视为现代社会中未开化的野蛮人,卡门与唐何塞在爱情上的冲突,就是文明与自然的冲突,桎梏与自由的对立。

这一点据说是梅里美受到了普希金的叙事长诗《茨冈》的影响,而俄罗斯人所说的茨冈人,就是法国人所说的波西米亚人,英国人所说的吉普寨人。

我们不得不提蜚声世界的著名歌剧卡门,《卡门》的故事因为法国作曲家比才所作的同名歌剧,传遍了全世界,是在梅里美过世三年后,1873年比才的歌剧《卡门》问世。

有1200多页,比才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比小说晚20多年出现,全剧是用法语唱出,对白也是法语。

在1875年歌剧《卡门》上演后,但是不被乐评家和高雅人士接受,所以比才备受打击,同年夏天抑郁去世,死的时候不足37岁。

50年代卡拉扬版歌剧《卡门》有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咏叹调“爱情是一只自由的小鸟”。

为什么强调爱情是自由的呢?这里明显是呼应小说《卡门》中塑造的追求自由的女主人公。

这里可以谈一谈文学延伸到歌剧,影视的现象,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会被不断地续写,改写甚至逆写,经典文学既为跨媒介的改编和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文学作品的跨媒介演绎又以反哺的形式回馈了文学。

《卡门》就是绝佳的范例,那个追求爱情自由的女性,通过小说,歌剧和电影的跨媒介改编,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吉卜赛女郎。

三:结语

梅里美并不多产,他遗留文学史的除了初期的几个短剧和两部长篇外,只有20来部中短篇小说。

就作品反映时代的广度,深度而论,他比起雨果,巴尔扎克这样的名家稍逊一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有些教材压根就没有提到他。

但梅里美的风格,技巧和魅力却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地步,《卡门》以跨媒介的方式,从小说,歌剧到电影不断被改写,这朵波西米亚的浪漫主义的恶之花因为她的真实,美丽和暴烈,从19世纪一直盛开到21世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