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春到底远嫁到哪里?探春命运结局及影射大揭秘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6-23

探春到底远嫁到哪里?探春命运结局及影射大揭秘

原创2021-05-30 06:02·兰国沧海客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是探春的曲子《分骨肉》。与判词差不多,都是暗示了探春的命运结局。庚辰本在判词那里有条批语,说这是“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这条批语让红学家大为不解,探春明明是“远嫁”,怎么成了“远适”?又说如果探春不远去的话,将来事败,也不至于子孙流散。到底是什么事败了?探春又怎么有子孙?

探春到底远嫁到哪里?探春命运结局及影射大揭秘

如果只看小说本身,书中很多批语我们都理解不了。按理说只有史书典籍才需要批注,一部小说,干嘛还有这么多批语?因为《红楼梦》表面上是一部小说,其实是隐写的历史。书中的人物就是影射历史中的人物。批书人担心以后的读者,看不出其中的隐喻,所以才留下大量批语,来隐晦的点醒。

所以,上面那段批语,表面上是说探春,其实是说探春影射的那个人。

那探春到底影射谁呢?

我们知道三春是隐喻南明的,贾迎春影射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那探春影射的应该是南明的第二政权。

不过弘光帝一死,南明一下子产生了两个政权,一个是逃到福建率先称帝的唐王朱聿键,建立了隆武政权。一个是在浙东抗击清军,被推上台监国的鲁王朱以海。这就是南明的唐鲁之争。

请注意,鲁王只是监国,不是皇帝,因为他原本是弘光帝派去驻守台州的。弘光帝死后,他继续沿用弘光的年号。监国是皇帝不在,代理朝政的意思。所以浙东这边是鲁王监国。

唐王拥有的势力范围最大,又是率先宣布称帝,所以他要求鲁王退位归藩。但鲁王的将领也不服气,我们在抗清第一线流血流泪,你们隆武政权躲在后方做天子,还拿着诏书对我们的人封官许愿,瓦解浙江子弟抗清的军心。应该是谁能中兴大明、驱逐鞑虏,谁就做天子。

唐王朱聿键虽然比弘光帝强得多,但他却是个比弘光帝还惨的傀儡皇帝。他完全被郑氏家族控制了。以郑芝龙为首的郑氏家族,原本就是海盗,又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他们只是为了利益拥立朱聿键,随时可以为了利益出卖朱聿键。果然在朱聿键准备摆脱郑氏集团控制,御驾亲征的时候,郑影在江西弃城逃跑,放清军进入福建。郑芝龙早已和清朝约定投降,福建各处关隘无人把守,李成栋的清军一路大胜,最后活捉了朱聿键。

郑芝龙是个汉奸强盗,但他的儿子郑成功,却是有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原名叫郑森,朱聿键给他改名成功,赐国姓,所以郑成功又被称作国姓爷。郑成功始终对南明忠心耿耿,这是后话。逻辑怪女士,认为探春就是影射郑成功。这一点我和她意见不同。

探春到底远嫁到哪里?探春命运结局及影射大揭秘

我认为,探春更多的是有鲁王朱以海的影子

那他们的身世命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1)生于末世运偏消。

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三春中最能让人看到贾府中兴希望的。可她偏偏是个庶出,偏偏生于末世,贾家已经大厦将倾、油灯将尽,她也无力回天——判词里说她是“生于末世运偏消”。

鲁王朱以海生长于明末乱世,相比于其他藩王醉生梦死,或逃难隐退,他算是有志气、发愤图强的了,而且还颇有仁义之风,至死不向满清屈服。虽然在浙东,后来在舟山,这样小小的地盘,也一度打出了南明中兴的希望。

2)命运颠沛流离。

探春的曲子头两句是“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洒闪”。说的是她远嫁的事情。只是“骨肉”二字让人费解,探春离开家园之前,并没有“骨肉”儿女,作者为什么偏这么写?当然也有人说,骨肉不一定指儿女,也指父母兄弟至亲的人。不管怎样,探春是一帆风雨路三千,从此远离亲人家园,一去不返了。

鲁王朱以海,是真正的“一帆风雨路三千、骨肉家园齐抛洒”。早在袁崇焕死后,清军绕过宁远防线南下,攻入山东劫掠。说元春时说过,就是虎兕出柙的“己巳之变”。当时的鲁王是朱以海的哥哥朱以派,封地就在山东兖州,面对清军进攻,朱以派竟然懦弱自杀。而朱以海呢,躲在死人堆里逃过一劫。1644年大明亡国,朱以海离开封地家园逃到浙江台州,再也没回去过。

再后来弘光帝被杀,朱以海在绍兴做了监国。清军趁着钱塘江水位下降,攻破钱塘江防线,朱以海被迫逃难出海。出走前,他将家人妻室托付给毛有伦,让他退往台州。谁知毛有伦自作主张,改道蛟关,结果遭遇叛将张国柱。鲁王家眷被押往杭州,清廷以此要挟鲁王剃发投降。鲁王痛斥清廷,继续在福建奋战。钱塘江沦陷,鲁王与骨肉家园彻底分散。

探春到底远嫁到哪里?探春命运结局及影射大揭秘

3)暂管大观园 VS 鲁王监国。

因为凤姐生病,探春代理大观园,兴利除弊、推行改革,她的精明强干,让贾家重现了起色。然而内部矛盾依然不少,众婆子奴仆趁机刁难,她的母亲赵姨娘也来闹事,还有那不成器的弟弟贾环,都让她心力交瘁、十分难过。

鲁王朱以海被拥戴监国,在浙东号召民众保家卫国,又凭借钱塘天堑,让 清军无计可施。后来流落到福建,朱以海在长垣誓师,着手收复失地,短短半年内,福建多个府县相继收复。七月,鲁监国朱以海亲征,“光复区”不断扩大,福建大部分地区被收复。同年十月,福宁州也被明军攻克,清朝在福建的统治陷入崩溃的边缘。

然而南明政权内耗太多,纷争不断,加之后勤补给无以为继,最终失败。

4)痛恨纷争、内耗。

探春最痛恨贾府里的内部纷争、内耗,抄检大观园,探春满腔愤恨,无法宣泄,谁知道王善保家的不识趣,在她身上假装搜搜捡捡,探春借机发飙,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上一回我们重点讨论了这一点,今天就不再啰嗦了。

这里只说一点,她的判画里,几个小孩在放风筝。她的元宵灯谜也是风筝。风筝有什么隐喻呢?

在吴本里,探春代替南安郡王的女儿远嫁,也正好是清明节,也看到小孩放风筝。探春便说:“放的好,风筝断了就一去不回了,放风筝,放纷争,风筝是放走了,可纷争却怎么总是没有穷尽呢?

原来,风筝是纷争的谐音。贾家和明朝,正是内部纷争不断,才让外人捡了大便宜。

鲁王朱以海,自从监国之后,一直处于纷争漩涡之中。先是陷入了唐鲁之争,那些拥立他的大臣,很多暗地向唐王的隆武政权表忠。更有甚者,暗地投降清军,杀害他的家人。朱以海也被迫逃往福建。

唐王朱聿键,因为郑芝龙等人投降了满清,而被清军俘虏杀害。各路势力又重新拥立鲁王,但在福建,唐王的旧将并不接纳他,朱以海漂泊了两个月后,已经降清的郑芝龙又杀了回来。后来好不容易在舟山落脚,但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只认可唐王,自成一派,不从鲁王调遣。强敌压境,鲁王朱以海身边的文臣武将,还离心离德,纷争不断。鲁王就像风筝一样,被各路人马东扯一下、西扯一下,不由自主的四处飘零。后来风筝线断了,各路势力觉得他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任由他自生自灭了。

探春到底远嫁到哪里?探春命运结局及影射大揭秘

5)丫鬟侍书 的影射。

探春的大丫鬟叫侍书,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怒掴王善保家的,侍书则怒斥这老东西。以至于王熙凤在一旁都拍手叫好,说:“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

鲁王的身边并非都是野心家汉奸,也有好几个忠贞之士,其中就有侍读学士陈函辉

陈函辉是个少年才俊,早在崇祯七年中了进士。风流倜傥,好读异书,寄情诗酒。弘光政权垮台后,陈函辉力劝鲁王出来监国。后来鲁王在绍兴监国,陈函辉也任少詹事侍读学士,后进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和兵部尚书。

这“侍读学士”,不免让人联想到“侍书”。其实“侍书”,本是宋、明时期的官职名,属于翰林院系统,跟“侍读学士”极其相似。不同的是,到清朝就没有“侍书”这官职了,但“侍读学士”这官职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红楼梦》里前面是侍书,后面是待书。是不是作者想表明“前面是明朝事,后面是清朝事”?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

陈函辉对鲁王身边的馋臣、野心家也是十分痛恨,无奈鲁王是被他们所控制。

浙东失守,鲁王逃难出海,陈函辉一直护驾到海门,鲁王登舟,可他不愿与鲁王一起去,“老臣不能扈从远去,誓以一死报殿下矣”。于是哭入云峰山中自尽,其节烈令人唏嘘。

在吴本里,探春远嫁出海,丫鬟侍书相送,探春登舟后,侍书哭得昏死过去。至于其后来的结局,书中没再提起。

这就让人很疑惑啊,探春远嫁,为什么不让侍书做陪嫁丫鬟?翠墨也没去。以她们之间的感情,当然要带丫鬟一起去啊。书中元春的丫鬟抱琴,迎春的丫鬟绣桔,王熙凤的丫鬟平儿,夏金桂的丫鬟宝蟾……这些都是陪嫁丫鬟啊,偏偏侍书没做陪嫁丫鬟。

我想作者这么写,依然是为了忠实于影射原型。因为陈函辉就没有跟鲁王一起走,按理说他有一百个理由跟着去。或许陈函辉已经心灰意冷,认为鲁王在一帮馋臣野心家中间,不可能再有作为,所以入云峰山自杀了。没想到鲁王到了福建,再次一度中兴,坚持抗清一直到病死。如果陈函辉泉下有知,是不是会懊悔自己当时没有跟鲁王出海呢?

探春到底远嫁到哪里?探春命运结局及影射大揭秘

6)结局相同。

探春的结局跟鲁王一样抛离家园骨肉,远去出海,而且奇迹般的没有被抓或杀死。 也许你说,你怎么知道探春出海后没死? 好几个地方提示了,一是曲子里说了“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洒闪,恐哭损残年……”

“残年”二字表明她并没那么快死去,只是孤独终老、风烛残年。

第二个暗示,是她房间里有幅米襄阳《烟雨图》,上面有颜鲁公写的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是暗示探春后来以泉石为伴。颜鲁公乃颜真卿,至于要突出其“鲁公”,是不是在暗示探春与“鲁公”的渊源?鲁公不就是鲁王嘛。

第三个直接证据,是来自吴本情榜,对探春的考语

“贾探春——才志聪敏,生不逢时,远嫁难归。后海寇败退,不肯服从污流,逃至山野,终身与泉石为伴,可叹可敬。”

这个考语与那副对联“泉石野生涯”相对应。高鹗的续本里探春也没有死,后来还回家省亲。这当然不符合前面的判词了。但总体考可以断定,探春是所有大观园女子中,为数不多没有惨死的角色,算是有个善终。

明朝的王爷们,在明亡之后绝大多数的下场都很惨,能善终的寥寥无几。鲁王朱以海算是很幸运的一个。

但他幸运却不幸福,甚至还身不如死。由于郑成功对他并不好,朱以海就流落在舟山、金门一带的孤悬之地。在金门连米饭都没得吃,因为当地不产大米,只能吃番薯,被当地戏称番薯王。晚年他以草木泉石为伴,孤独病死。

清朝修的《明史》,说朱以海被郑成功杀害丢进了海里,但在1959年,他的墓在金门被发现,这算还了郑成功清白。郑成功虽然没有辅佐善待他,但也没有杀他。

好了,探春的影射解读,基本就说完了,但我们无法解释,探春怎么会有那么一个混账的母亲和弟弟。关于赵姨娘和贾环的秘密,这关系到红楼梦里另一大恶势力的解读。不过我们还是先把三春说完,下一回我们说说四姑娘惜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