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终审郑泌昌、何茂才的供状上呈朝廷以后,嘉靖皇帝出于多方面考虑,只能装作没看到这份供状,让这场轰轰烈烈地“倒严”风波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为了弥补“清流党”,嘉靖皇帝将嘉奖抗倭将士地权力交给了徐阶等人,并命吕芳释放被关押在诏狱的“替罪羊”——高翰文。 接到命令的吕芳,将这个差事交给了黄锦,殊不知,这个极为正常的差事交代却引起了时任“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陈洪的严重不满。于是,在黄锦办完差事返回司礼监后,两位一直不对付的“秉笔太监”终于爆发了一场正面对决。 回到司礼监,黄锦便脱掉上衣,留出一身不该太监拥有的健硕身板,看到陈洪,连忙问了一句:
陈洪没有好气地回答:
自从吕芳返回宫中,黄锦对陈洪的态度明显有所缓和,他本就没有什么权力欲望,只是看不惯陈洪“小人得势”的做派而已。现在,吕芳回来了,陈洪又变成了“千年老二”,以往的嚣张自然收敛了许多,黄锦也就不必针锋相对。再加上,陈洪毕竟是“司礼监”的二把手,眼下语气中又有着明显的不满,黄锦便赶紧的给出了解释:
只是,陈洪心中却憋着一大口气,黄锦屡次顶撞自己,还屡屡为杨金水出头,甚至还直接处置了自己的属下;现在,黄锦又越过自己跑到镇抚司诏狱释放了高翰文和芸娘;更重要的是,吕芳仅仅数日便从皇陵归来,打破了陈洪升任“掌印太监”的美梦;诸位委屈集中在一起,陈洪再也忍不住了,只等今日冲着黄锦集中爆发。 所以,陈洪没有理会黄锦的示好,给予了否定回应了,屏退了左右。黄锦一看这种情况,心想这场对决是跑不了了,接招就是! 第一局陈洪先出招:
注意,这里有一个极为明显的错误,陈洪口中所言“太宗文皇帝”即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庙号,但在嘉靖十七年,嘉靖皇帝已经将其庙号改为“成祖文皇帝”。当然这是剧中台词的错误,否则仅就这一条口误,黄锦就能立马将陈洪置于死地。 陈洪的意思很明确:按照大明祖制,镇抚司和其下辖的诏狱都归我管,诏狱中关押的人犯自然也归我管。你越过我直接释放人犯,是不是该给我个解释! 黄锦接招:
黄锦的反驳极为有力:命令是皇上下达的,差事是老祖宗安排的,我是听命行事,怪不得我! 只是,黄锦也知道这样做是破了规矩,表明了赔罪的态度。 有反制,有依仗,有理由,而且还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让陈洪第一波进攻瞬间失效。 第一局,黄锦胜! 第二局黄锦搬出了嘉靖皇帝和吕芳,陈洪自然不敢接招,只能改变进攻方向,将黄锦释放芸娘的行为当成了突破口:
黄锦反击:
芸娘只是陪着高翰文“暂住”诏狱,从始至终,芸娘都只是高翰文的“附属品”,现在有旨意放了高翰文,芸娘自然也就被放了出来。 有理有据,逻辑清晰,黄锦拿下第二局! 第三局既然旨意中从未提及芸娘的处置,黄锦不管如何处理都不存在“抗旨”的罪过,陈洪的进攻方向必须再次改变。这一次,陈洪选择了黄锦释放芸娘的目的:
面对别人扣过来的帽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顶帽子变得普遍化、常态化。我们来看黄锦的回答:
黄锦将这么多人都扯上,有着两个目的:1、芸娘并非关键人证;2、如果芸娘算是关键人证,那么该抓的人证恐怕连诏狱都装不下。更关键的是,黄锦再次搬出了嘉靖和老祖宗,将陈洪纠缠于芸娘的行为说成了不顾圣优,说成了违抗老祖宗的命令。很明显,陈洪的这波进攻再次失效了! 第三局,黄锦再次获胜! 第四局不管什么事,也不管什么错,永远都逃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责任”。作为镇抚司的该管太监,陈洪对镇抚司的日常工作负有管理责任。有了这个由头,陈洪即使无理也能再次发起进攻:
翻译一下陈洪的这段话:我对镇抚司负有管理责任,将来一旦出问题,我就会吃不了兜着走。你未经请示就擅自做主释放人犯,我不问你的责,但你必须把人再给我抓回来。 牵扯到具体要求和具体责任了,黄锦就不能再随意回应了,必须把这个“锅”甩出去。面子不接、责任不担,黄锦如是回应:
命令是皇上下的,差事是吕芳安排的,有事请你找这两位爷念叨,没有我的事! 我们再来看陈洪的反应——脸上青筋暴起,咬牙切齿地喊道:
两人语言对阵,谁先沉不住气、压不住火,谁就先输了!因为,一旦情绪压过了理智,就会漏洞百出,就会很容易让对方找到语言缺陷并予以针对性进攻。 第四局,陈洪又输了! 第五局所有的进攻方向都失效后,还有一种最为常见的进攻方式——人身攻击,而且“骂人揭短”般的人身攻击最为有效。陈洪开始进攻黄锦的出身:
很明显,陈洪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进攻别人出身的时候最好先想想自己的出身是不是足以压过对方。黄锦手中的洗澡动嘴都没停,语气依然悠闲的回击道:
“酒醋面局”出身的黄锦,对上了“刷尿盆子”出身的陈洪,陈洪明显比不过了。而对于陈洪发出的“给脸不要脸”辱骂,黄锦则坦然受之,先让陈洪的拳头打在棉花上,然后再予以更狠的回击——“不要脸”,对上了“奸诈阴险”,黄锦基本锁定了正常比赛的胜利。 第六局人身攻击如果再失效,还有借助工具进行的“物理进攻”,黄锦的话让陈洪立马暴怒,抄起手中的茶杯就向黄锦泼了过去。黄锦也不示弱,直接端起了自己的洗澡水,反击回去。 就进攻面积而言,一杯水自然比不过一盆水;就进攻效果而言,一杯茶水自然比不过一盆洗澡水;这一局,陈洪输得有点惨了! 最后一局——近身肉搏所有的对决,如果没人劝阻,都会逐渐进入到最后一个阶段——近身肉搏。物理进攻以后,陈洪立马疯一样冲向了黄锦,因为进攻突然,再加上愤怒带来的加速度,陈洪成功将黄锦压制。 只是,陈洪又忘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绝对的力量优势面前,一切都等于白扯!就黄锦的厚实身板而言,陈洪只有挨打的份儿。很快,黄锦反身将陈洪压到身下,疯狂输出。 如果没有孟公公带着下属及时出现,陈洪定会出现在《大明王朝》中最为常见的妆容——头缠绷带,鼻青脸肿! 最终成绩:黄锦以七比零的绝对优势,取得本次对决的胜利! 接着,对决进入“劝架”环节,我们来看孟公公的高智商操作——一把抱住黄锦,而非陈洪,说道:
作为“首席秉笔太监”,陈洪和黄锦打架,而且还被众多的下级同事看在眼里,这本就有损于自己的形象;一个领导再让下属抱住劝架,像什么样子!所以,为了保住陈洪的体面,石公公就只能劝阻黄锦。 再说孟公公的劝架理由,劝架就得一针见血,就得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所以,他选择了黄锦最在乎的两个人——吕芳和嘉靖。 自此,整场比赛结束,黄锦在狠揍了陈洪一顿后,潇洒离场,独留陈洪一人收拾局面、保留体面!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
|
来自: zxj1107 > 《解读大明王朝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