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发伤寒论|第三讲(27.28.29)

 心其和顺其然 2021-06-23

第三讲


讲述:白发渔礁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27.大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不可大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这里多了一个脉微弱者,不可(大)发汗,桂枝二越婢一汤,这边要做一个数学题啊。

        先不去看方子,咱们就看名字,桂枝二越婢一汤,什么意思?就是桂枝汤两份儿,越婢汤一份儿,如果用足量的话,是不是桂枝汤用2/3越婢汤用1/3。姜草枣都不管啊,无论怎么调比例,最后也是三两姜,甘草最后就是二两,枣一个方12个,一个方15个,都当12个吧,不去管啊,这些有点出入也没关系。

       桂枝汤里桂枝芍药都是三两对吧,桂枝二份,桂枝2/3是二两,所以,最终桂枝二越婢汤一假如用足量的话啊,就是二两桂枝,二两芍药。麻黄呢,越婢汤里麻黄是六两,只用1/3也是二两,石膏是半斤,半斤八两,2/3,二两也可以,三两也可以。

        于是我就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方子。如果桂枝二越婢一汤不按那个小剂量来算,就按照足量来算的话,2/3的桂枝汤加上1/3的越婢汤,就是桂枝二两,芍药二两,麻黄二两,石膏二两或三两,然后生姜炙甘草大枣,你看,如果把石膏变成葛根,是不是就跟葛根汤特别像啊?

       如果不把石膏变成葛根,把后面的生姜炙甘草大枣换掉,换成甘五味姜辛夏是不是就变成了小青龙加石膏汤啊,所以小青龙加石膏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就后面那个屁股不一样,头上是一样的,解表能力是一样的,只不过小青龙后面有个去饮的功能。

        去石膏加上葛根变成葛根汤,从这点来看,如果葛根汤用量小一点,和小发汗的桂枝二越婢一汤不就一样的吗。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其实都是在说麻黄的比例,麻黄用的越来越少,其实概念是一样的。

        所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能解痒,葛根汤也能解。不是非要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解痒,桂枝麻黄各半汤还有杏仁,说明患者还有喘呢,有的人痒的时候不喘,说不定还有便溏,葛根汤一样可以治痒的。有的人痒的时候还口渴呢,加石膏,桂枝啊,就变成了桂枝二越婢一汤是不是,所以就很神奇。

       还有一点,条文里说脉微弱,你们会想到什么?第一个反应想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是吧,那个不是微弱,是微细,反正会想到少阴病啊。

        不知道为什么已经脉微弱啦还要发汗,就算是小发汗也有点危险啊,但是因为这条,我就坚持越婢汤是少阴病的方子,就是越婢汤治的是少阴病啊,要不为什么脉微弱?用桂枝汤绝对不会脉微弱是不是?要么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绝对不能脉微弱,结果桂枝二越婢一汤是脉微弱,越婢汤是少阴的方子。

       28服桂枝汤,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这条历史上争议很大,胡老还站在不应该去桂这个方面,当然,我们已经发现,桂枝去桂汤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胡老不明白,为什么没有桂枝还可以解表,其实解表不一定非要汗解,也可以下解。

        无汗就是自己发不出来汗,为什么会发不出来汗,因为心下满微痛,胃和发汗关系特别密切,有的人胃痛就发不出来汗,强发汗就会心悸,为什么说真武汤也能治心悸啊?有的人就是胃不好。胃和汗的关系,后面条文还有,可以反复去印证的,等到后面我会讲。

         一开始觉得就是桂枝汤证,患者喝了桂枝汤还是发烧,还是头项强痛。这个病人可能是张仲景自己看的,他先给病人用桂枝汤,或下之,就是可能下了以后也会变成这种状态。张仲景本来看发烧啊,一看脉浮缓就用桂枝汤,结果桂枝汤不行,汗解不了,那只能下解,把桂去掉,加上茯苓白术,然后就解掉了,就因为有心下满微痛嘛,就不能上解只能下解了。

       类似的先解表解不了然后再下解的例子,还有那个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这条也先用小柴胡汤解一下,结果没解掉,然后下之则愈。伤寒论默认先汗解,汗解不了的,仔细看一下,发现这个人胃有问题,那就换带芍药的下解。

       这条也可以看出,不一定非有汗,才用桂枝汤的。翕翕发热,无汗啊,用桂枝汤的时候应该也是无汗的,只不过这病人可能脉缓,怕冷无汗头痛,是符合桂枝汤的,所以才用桂枝汤,结果没好。包括第24条也是,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应该一开始身上是不出汗的,如果能出汗的不可能出现反烦不解,应该是也没什么汗,脉可能是浮缓的,结果喝了桂枝汤,汗还没发出来,更烦躁了,形成反烦不解者。

        28条还有哪些可以说两句呢?一个是心下满微痛,应该是芍药证,心下满可能是茯苓证,也可能是白术证,原来倾向于茯苓证,现在更倾向于白术证啊。总之肯定是胃有问题,就说明表解不一定解得了,而且颈项强也可能是心下满微痛引起的,不是葛根汤的颈项强。后面条文也有啊,结胸者项亦强,包括之前群里看到的案例也有,有葛根汤证的刚痉,结果用的大陷胸啊。

        桂枝去桂汤里面没有一个药是去解颈项强的,不要去想芍药解颈项强,不是的啊,是病解了,胃好以后颈项强自己就好了。有个人一直头晕,他自己喝苓桂术甘汤好了,然后他发现,脖子不舒服也好了,他这个脖子不舒服应该也是胃的问题引起的,苓桂术甘汤证也有心下逆满。

         前面的条文,大部分是讲桂枝汤的,桂枝汤桂枝证我们知道啦,上次讲过了,气上冲,头痛,出汗,对吧,但是这些条文里都没有腹痛。

        我们讲芍药证是腹痛或者胃不舒服,心下满微痛,是芍药证,芍药管的是里,主要是腹部,向上下各延伸一点位置,小腹也可能管一点。桂枝汤里面有芍药,但是桂枝汤没有带腹痛的条文。另外稍微胃有一点痛,心下满微痛就能影响到不用桂枝汤。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桂枝汤里的芍药对腹痛是不起作用的,可能相当于去缓冲桂枝的副作用,或者是抵消掉桂枝对肠胃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可能是起这个作用。桂枝汤的芍药对肌肉四肢,比如说对脚挛急,是不起作用的,反正肯定对胃是不起作用的。所以有胃痛啊,有腹痛啊,发现有桂枝汤证,就不能用桂枝汤。

       这条还可以看出来,本来应该发汗的,就是因为胃有点问题,可能就不能用桂枝啦,用桂枝大概还勉强可以,但是就肯定不能用麻黄之类的去发汗,因为发汗会对肠胃有影响。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得之便厥、咽中干、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小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得之者、回逆汤主之、

        这个29条特别关键,有人说,理解29条就能理解半部伤寒论,差不多啊。

        为什么说反与桂枝汤,反在哪里?不是脉浮,自汗出吗?不是微恶寒怕冷吗?不是有桂枝汤证的吗?为什么不能用桂枝汤?

        我们看389条,四逆汤的388,389条。我们来对比29条和388条389条,我们发现什么呢?发现389条有小便复利,而大汗出,29条有自汗出小便数,和小便复利大汗出对应上了吧。然后388条有四肢拘急,29条有脚挛急。不一样的地方在,四逆汤不是脉浮,脉微欲绝,而且既吐且利,可能有呕吐,可能有下利清谷,这是29条和那个四逆汤条文的区别。

        我们看到389条里面有一句,内寒外热,什么叫内寒外热?四逆汤条文里已经有手足厥冷了,为什么还要说外热,什么意思啊?难道手足厥冷是内寒吗?为什么叫内寒外热?我们回到古人那边去想,古人怎么看热?夏天很热,夏天人会怎么样?出汗非常多是吧,所以这里外热指的是出汗非常多,四逆汤出汗非常多。也就是看上去很热,就叫外热,不管你手冷不冷,就看上去,哇,这人怎么出这么多汗,一定很热,是不是啊?

        同样,古人不可能去测体内的温度是多少,肠里的温度测不了的对吧,那古人会发现什么呢?会发现,喝了井里的水特别凉,可能会拉肚子,或者肚子着凉了会拉肚子,所以古人就把拉肚子认为是内寒。所以四逆汤条文里面,有外热内寒,就是又出汗又下利。外热其实就是用甘草干姜汤治的,内寒是用生附子去治的。第29条其实更偏向没有内寒,外热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在临床上怎么判断是不是桂枝汤呢?这边说反与桂枝汤,得之便厥,咽中干,那就说明咽干的不能用桂枝汤,没咽干了都不能用,现在咽干了还能用吗?咽干不能用桂枝汤。

        这里是咽干不能用桂枝汤,不是不能用桂枝啊,桂枝跟其他方子组一起有时候还是能用的。然后呢,脚挛急不能用桂枝汤,肌肉有抽筋,说明身体体液少了,抽筋不能用桂枝汤,咽喉干不能用桂枝汤。

        咽喉干啊,你们想到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证的提纲证咽干不是小柴胡汤治的啊,有人把口苦咽干目眩都归到小柴胡汤里面去了,大错特错!这里咽干,说明用了桂枝汤以后变成少阳状态啦,得之便厥,咽中干,马上要进入少阳状态了。是不是少阳不能发汗啊?对啊,少阳不能用桂枝汤也不能用麻黄汤。少阳不可汗,不可下,为什么?津液少嘛,什么叫少阳,就是津液少。如果没有咽干,只是脚挛急,可能差一步到少阳啊,在少阳边缘,再发一点汗,就变成少阳,所以也不能发汗。

        下面一句,吐逆者做甘草干姜汤与之,什么叫吐逆啊?我估计有些人会觉得是呕吐,或者觉得是四肢厥冷,因为下面有厥愈足温者嘛。我偶然感觉吐逆是吐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五苓散里面有水入口吐,宋版是原文,康平板里是注,此为水逆,那什么叫水逆,就是水喝到嘴里吐出来叫水逆,那就是吐水逆了,水入口吐水逆对不对?那这里吐逆吐的不是水逆什么是呢?那肯定是某个东西吧,所以我觉得这里指吐痰。

       这个人一喝桂枝汤,发现喉咙干,有痰了,用什么解?甘草干姜汤。所以我觉得有痰的人,也是少阳,脚挛急的人,也是少阳,咽中干的人是严重一点的少阳,要么都是属于少阳的边缘,要是少阳就不能直接用桂枝汤啊,必须用甘草干姜汤或者带甘草干姜的去补津液。不对不对,不是少阳的边缘,其实也是少阳啊,虽然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但不代表有脚挛急不是少阳,它们是比较轻的少阳。少阳用了桂枝汤以后,强发汗变成比较重的少阳,咽中干。

        根据这条看,甘草干姜汤能治什么呢?能治脚挛急。当然有人说芍药甘草汤也能治的,我本来倾向于芍药甘草汤的,现在倾向于甘草干姜汤,就是优先用甘草干姜,用完以后还抽筋再用芍药甘草汤。然后有痰也是甘草干姜治,至少要用带甘草干姜的先补一下,可能用了以后痰还有,那可能是其他原因产生的痰,痰就不一定非是少阳产生痰。咽干肯定要用甘草干姜,轻一点的话,还是可以用带甘草干姜的方子。

         有的人出汗特别多,也用甘草干姜,有的人尿频、遗尿,用甘草干姜的也有,其实炙甘草作用比较大,炙甘草有关门的作用。可能身体漏了,像筛子一样漏了,甘草关掉,如果没有特别的少阳状态,只是漏的严重,可能芍药甘草也行,两个方炙甘草都用到60克。

        为什么要用桂枝汤去解表呢,因为整个人的抗病趋势是往上的,比如说头痛出汗是不是往上的?然后有发烧,发烧一般是头发烧,那也是往上的对吧,往上往表的。还有恶寒怕冷,怕风,为什么,因为体表需要加强温度嘛,这些都是表解的趋势。身体想表解而不得,就做出一个想表解的架势来。身体比较好的人或者抵抗力免疫力强的人没到这个状态已经解掉了。身体稍微差一点的人,出现这种症状,说明是想表解。

        经方为什么有效呢?我们不是去针对病。在抗病过程中,身体比较好,人体就会通过汗解方法解掉,但是卡住了,这时候用经方把卡住的东西去掉就可以了。所以经方作用在它卡住的地方,轻轻一带,把路打通,自然而然病就解了,所以治病的不是我们的药啊,是人体自身。

         我看最近上海中医大学弄什么屠呦呦班,诺贝尔奖屠呦呦跟中医没关系啊,翻来翻去翻到一个青蒿,直接杀虐原虫,跟中医辨证论治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她根本不懂中医,或者说不懂伤寒论,只不过找到了一个草药。

         所以我们发现人体想表解,有东西卡住的时候,去帮助人体解表,桂枝汤也好,麻黄汤也好,根据不同症状来用。

         第29条,这个人体有点过激反应,在西医名称里可能叫炎症风暴。就是抗病了一段时间,结果发现人体解不掉,免疫系统就怒啦非常激动啊,小便数,又自汗出,汗不断的流,小便也不断的流,津液不断的往外泄。已经到脚挛急的程度啦,有点抽筋了,结果还在往外流。这时候如果再用表解的药物往外推,就是反与桂枝汤,造成津液更少了,就咽中干。这时候要收敛一点,把一些开的门关上,所以用甘草干姜汤啊。

         有人说甘草干姜,是用了桂枝汤以后咽中干再用甘草,那如果咽中没干的时候用什么呢?有脚挛急,津液已经是少啦,用甘草干姜汤也可以,用芍药甘草汤估计也可以。这个没试验过,反正关键是炙甘草,60克炙甘草下去,该关上的门先关上。

         芍药甘草汤,我觉得可能有腹痛,或者有点胃痛。肌肉挛急,以前用芍药甘草,现在觉得用甘草干姜。芍药嘛还有个吸(收敛)血的功能,便血或者大姨妈淋漓不尽,可以用芍药甘草试试,可能也是甘草的作用,芍药也有一定作用。然后上次治了一个手麻木的病人,用了14剂芍药甘草汤也好了。

         调胃承气汤呢,我觉得芒硝是谵语吧,但是现在用的机会不多,芒硝咸的,可能以前盐比较稀缺,容易谵语,现在用盐量都比较大,所以出现肠胃中缺盐的情况比较少。

         调胃承气汤这边的胃中不和,包括后面的条文里的胃,是指肠,心下是指胃。你看胃字一个田一个月,月指器官对吧,田其实就是肚脐,肚脐周围有四块肌肉,所以胃中有燥屎,指的是肠。

        最后若重发汗附加烧针,得之者,就是已经少阳状态啦,再去折腾一下,重发汗,又附加烧针,可能会变成四逆汤的条文了,吐逆、下利清谷都出来了,可能会出现吧,如果出现就是四逆汤,具体条文没讲,我们就想象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