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因位置在太行山以西得名。又因在黄河以东,古称河东。 山西的地形是两山夹一川,即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两山之间是以大同、忻定(忻州、定襄)、太原、潞安(长治、上党)、临汾、运城等六块盆地组成。 自古以来,山西的地理位置在我国各省份中显得格外突出,它东临华北平原,西依黄土高原,南接中原腹地,北靠草原地带和荒漠戈壁。 历史山西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不可忽视。 山西北部的恒山、雁门关与万里长城,三者组成了中华文明北部的保护线。大漠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想要南进中原,必走长城关隘——雁门关,所以,这里又被称为 “三晋门户、朔漠管钥”,是进出山西最便捷的唯一道路。 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便在这里设置关隘,算来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赵国李牧曾经据雄关、拒匈奴,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代卫青、唐代李靖、北宋杨家将等古之名将,都与雁门关有不解之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西的守军在此与日寇喋血拼杀,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雁门关为长城古隘口的晋冀一线的山巅,这里的长城向东有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的居庸关、古北口至山海关;西有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岸边。 而恒山与雁门关的北侧,则是游牧民族聚集居住的草原丘陵与瀚海戈壁地带。 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山顶的关隘与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忻州、定襄)盆地。雁门关坐落于恒山北部山坳的险要处,人称“九塞尊崇第一关” 。 说这里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点都不为过。 雁门关还是是大雁春来秋去、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雁门之名,由此而来。 憶戏!恒山因雁门而壮,雁门因恒山而险,天下雄关数雁门,并非浪得虚名! 一座雁门关,半部山西军事史。 关隘战时为军防戍守之关卡,和平时可以成为商家运输货物通达漠北草原的必经之地、行人往来的通衢之路。因为通过雁门关后,可以北上塞外草原,也可以从山西中部盆地直达王朝的中心长安。 今天,雁门关出关城门前路口的石板径上,还可以看到深深的石槽,那是明清两代走西口行商出入关隘留下的痕迹。 除去雁门关,要想进入山西,还有穿太行山中八条古代山间峡谷通道,古称太行八陉。(山脉中断的横谷地带古称陉,八陉为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这些太行山横裂峡谷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相互往来的八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 而作为进入山西北部桥头堡的恒山雁门关有没有掌握在王朝中央政权手里,也成为山西省可否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核心地区的关键。 山西东西两边主要有两大山脉组成,东侧太行山,西侧吕梁山,再加上北部的恒山与南部的中条山迂回包裹, 山西的地形可谓是左青龙、右白虎,北玄武、南朱雀,想进入山西极不容易,出去更难。 而山西南部中条山脉的西侧,虽然有一个可以通往关中平原的大缺口,但老天爷似乎非要给山西来一个完美的照顾,让黄河干流经风陵渡时折向东方,堵上了从东部进入山西的大缺口。 这样一来,山西就像一个独立于世外的桃花源一样,可以与世无争自给自足地繁衍生息。 以持续17年的元末农民战争为例,主战场在黄淮平原和黄河下游地区,战乱把山东、河南、河北搞得田野荒废、人口稀少、满目苍痍。而表里山河的山西省却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和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有条件从山西先后十八次,把百万人口移民到山东、河南、和河北,其中,朱元璋时期十次,朱棣时期八次移民。 时间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当时的政策是: “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迁出的人口主要是来自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他们被分为军屯、商屯、民屯等。因洪洞县的大槐树是明政府给移民办理手续的地方,移民领取 “凭照川资” 之后,走向全国各地。明初从山西移出人口达百万之多,为世界古代史上的移民之最。所以山西人把洪洞县大槐树当做自己的家乡。 明初移民涉及十八个省,五百个县,八百八十一姓。朱元璋也为移民安置制定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移民到了安置地,由政府给予耕牛,籽种,并免除三年税收,这些政策有利于明初社会的休养生息和农业恢复。 所以山西民间和山西籍天南地北的移民后裔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 “老鹳窝” 的说法。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一地的人口就达到4103450人。也证明了这里的人口有多么稠密。而洪洞县的大槐树,也成了几乎所有山西人的根,包括海外的山西人。 从山西省内的地理条件来看,太岳山把山西南部分成了两个地理单元,太岳山西侧为长治盆地和晋城盆地,历史上这片区域称为上党,自古就是 “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后期,秦赵之间著名的 “长平之战” 就发生在上党地区的晋城盆地。秦朝大将 “武安君” 白起,在这里打败赵括并坑杀了40万赵军,落下了 “人屠” 的千古臭名。这是古代战争。 而当代发生在1945年9月人民解放战争初期的上党战役,是我晋冀鲁豫部队在刘伯承、邓小平领导下,将上党地区敌军35000人歼灭,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也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我军打的第一仗大胜仗,在战场上支援了重庆谈判。 所以,说上党地区是夺取山西的兵家必争之地,言不为过。 另外,山西省中部有一处太行山和吕梁山之间狭长盆地——太原盆地,它不仅给山西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地形,而且还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再加上汾河、沁河、滹沱河、桑干河的水源滋养,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闫锡山能在山西做30多年的土皇帝。 山西与陕西一字之差,却道尽了历史上不同的命运轨迹,古人常讲 “得中原者得天下”,但前提是必须先要得到山西,如果没有山西的存在,中原王朝只不过是瓮中之鱼,随时可能被吃掉。 历史上不管是以关中盆地为中心的周、秦、汉、唐,还是以洛阳、开封为都城的后续王朝,山西都必须要控制在王朝中央的手中。 想想五胡十六国时期 “牧马频来去” 的黄河流域,山西被胡人占领,西晋政权立刻在整个黄河流域站不住脚了,于是发生了仓惶辞庙、匆匆逃亡, “中原士族,衣冠南渡” 的局面 ,山西一丢,西晋的贵族纷纷逃到长江以南,建立偏安一隅的东晋政权苟且偷安去了。 所以,山西的位置太重要了。 ![]() |
|
来自: 昵称4510917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