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你为什么写文章一直没进步?

 大奔h1wmjlcm1r 2021-06-24

老师:

      您好!

从去年开始,我在电脑上建立了专门的文件夹,每周写一篇文章,有教学反思,有生活琐事,也有读书笔记。一年过去了,打开读一读,感觉写出来的文章还是老样子。我很困惑——一直写文章,进步看不见,怎么做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呢?

小鱼儿


图片

小鱼儿老师:

首先为你点赞!每周写一篇文章,能坚持一年,已经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了不起!

一直写文章,进步看不见,怎么做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呢?你的困惑也曾是我的困惑。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跟你聊聊,算是抛砖引玉吧。

第一,开个微信公号,公开写作。

你说,在电脑上建立了专门的文件夹存放自己的文章。也就是说,读者仅是你自己,我们叫它“私密写作”吧。起初,我也跟你一样,写完就存在电脑里,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发出来怕人笑话。

2018年,遇到了祖庆老师,在他的影响下,我启用微信公众号,由“私密写作”转向“公开写作”。

公开写作有什么作用呢?

公开写作,文章就有了读者。我们外出时总要打扮打扮,以最好的面目示人,公开写作也是如此。因为要面对读者,每次写完后我都会通读几遍,一些拗口的句子或者逻辑不通的地方,自然而然就修正了。

而且,把文章发在微信公号后,我也会转发到朋友圈或者是微信群,会收到朋友们的点赞、评论、转发。大家的每一次点赞、评论、转发,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鼓励,成就感油然而生,有了继续写的动力。

更可贵的是,一些朋友发现了问题,他们会提出中肯的建议,促进我进一步思考、修改。

文章还是那篇文章,因为有了读者,无论是写作还是修改,我都会更用心,进步悄然发生。

小鱼儿老师,你看,改变了写作的方式——开个微信公号,由“私密写作”转向“公开写作”,可以借助读者的力量激发自己的潜能,促使自己越写越好呢。

第二,拆解经典文章,揣摩技法。

有两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山东的王维审老师讲过张志刚校长的故事,张校长读到了特别喜欢的文章,就反复多读,再把那篇文章默写一遍,然后把原文与自己的默写比对,找出不同的地方,揣摩其中的差别,结果他的文章越写越好。

无独有偶,前《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副主编包丽敏老师曾经讲过他们训练新记者的方法——找出经典的好作品,让他们反复品读。有一个新记者把那些经典作品从书页上录入到电脑里,在录入过程中,这个新人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地进步,写作技法越来越娴熟。

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深,我也学着这样做。碰到喜欢的文章,我会多读几遍,拆解其结构,看看文章由哪几部分构成,再看每部分怎么具体展开。

平时遇到特别感兴趣的题目,我不急着往下看,先看着题目,猜猜文章可能写哪些内容。每读完一部分,我会继续暂停,推测其余的部分会写什么。意料之外的部分,我会反复读,揣摩其精妙之处。

小鱼儿老师,经典的文章是最高名的老师。拆解经典文章,揣摩技法,对我们来说,就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长期坚持这样做,进步看得见。

第三,汲取源头活水,苦练内功。

祖庆老师曾说:“多读不一定会成为写作高手;但要想成为写作高手,非多读书不可!”深以为然。读书,是我们汲取源头活水的最佳途径。

读哪些书呢?

读读讲述写作规则的书。这类书中,我很喜欢《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写作指南,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讲述了20条写作原则。朋友们常说我的文章在进步——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其实,这是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刻意练习的结果。

读读原文与修改文对比呈现的书。这方面,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叶圣陶先生的《跟叶圣陶学习批改作文》,一本是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评改举隅》,这两本书虽然呈现的是修改学生习作的实例,但也可以作为我们规范语言的范本。你看了,一定会在遣词造句上颇有收获。

想写好哪类文章,就集中研读哪类书籍。你说,你常写教学反思、生活琐事、读书笔记等。你想写好哪类文章,就集中研读哪类书籍。

比如,我开始写教学叙事的时候,读了王维审老师的“觉者为师”系列,尤其是其中的《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走向有意义的写作》,教会了我怎么写教学叙事,领我踏入了专业写作的大门。现在,仍旧是我常翻的书。

为了写好评课稿,我读了《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请周一贯先生评课》《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听吴忠豪教授评课》等书,学习名师、学者们观课的角度,揣摩他们的表达方式。

图片

看点杂书,广泛地阅读。美国学者斯蒂芬·克拉生教授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指出,写作的能力是从阅读中培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词,我们不知道,有些句子,我们未听说,它们怎么会出现在我们的作品中呢?

阅读各类优秀作品,那些打动心灵的词句,那些精巧的谋篇布局,那些睿智的思想表达,都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写作时,我们就会将平时的积累化作自己的描述。

另外,我还有一个小建议——抱团写作。你可以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建一个小群,写好文章,就推送到群里,大家方便时相互点评,说说哪里吸引了自己,哪里不明白,哪里怎么改进……旁观者清,他人的建议,会帮助你发现问题,而且评价别人也是学习的过程。

如果你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伙伴,欢迎你加入我和几个朋友的共写群——“一墨读写坊”。我们一起成长。

小鱼儿老师,这是我的一点做法,供你参考。如果你有了其他的好方法,也欢迎分享给我们。

小鱼儿老师,进步是静水深流。祝愿你,每一天都优于昨天的自己。我们一起,加油!

你的朋友:曹红格

2021年6月15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