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俊杰、赵辰主编:《稗海堂藏明清民国小说珍本选辑》辛亥小说卷

 古代小说网 2021-06-24

《稗海堂藏明清民国小说珍本选辑》辛亥小说卷,赵俊杰、赵辰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收录11部辛亥小说,据稗海堂所藏底本影印出版,编为7册。这些小说以辛亥革命运动为主要描写对象,在辛亥革命当时及之后较短一段特定时间内,由社会上一批进步的文人创作产生。当时人写当时事,小说作者对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情况有着切身的了解与体会,所创作的小说,为辛亥革命的研究提供了文学视角下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目 录

第一册

绣像绘图新汉演义四卷四十回 〔民国〕溪隐着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四册

绘图新汉演义(原名共和镜)四卷三十二回 〔民国〕佚名著 民国石印本 四册

绘图民国新汉演义四卷四十回 〔民国〕自由生着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上海书局石印本 四册 卷一至卷二

第二册

绘图民国新汉演义四卷四十回 〔民国〕自由生着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上海书局石印本 四册 卷三至卷四

癸丑祸乱纪略二卷 〔民国〕介北逸叟编辑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上海有益斋石印本 一册

第三册

民国演义四卷二十回 〔民国〕佚名著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 四册

新编袁世凯皇帝梦说唱鼓词四卷二十四回 〔民国〕佚名著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上海江东茂记书庄石印本 一册

中山演义六十回 〔民国〕许慕羲着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广州国民书店铅排本 四册 一至第十五回

第四册

中山演义六十回 〔民国〕许慕羲着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广州国民书店铅排本 四册 第十六至第六十回

第五册

绘图民国通俗演义八卷八十回 〔民国〕古越东帆演述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上海会文堂书局石印本 八册 卷一至卷五

第六册

绘图民国通俗演义八卷八十回 〔民国〕古越东帆演述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上海会文堂书局石印本 八册 卷六至卷八

绘图中华开国全传四卷四十回 〔民国〕佚名著 民国九年(一九二〇)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四册 卷一至卷三

第七册

绘图中华开国全传四卷四十回 〔民国〕佚名著 民国九年(一九二〇)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四册 卷四

绘图*史演义八卷四十二回 〔民国〕陆律西编 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上海中央图书公司石印本 八册

黎元洪二次出京记二十回 〔民国〕田广汉记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石印本 一册

前言(节选)

辛亥小说研究,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所论“辛亥小说”,是指以辛亥革命运动为主要描写对象,在辛亥革命当时及之后较短一段特定时间内,由社会上一批进步的文人,所创作产生的小说体裁文学作品。

《中山演义》

笔者认为,辛亥小说在创作手法上所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讲史”一科手法,在内容上描写的是辛亥革命运动前后,一批革命党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起民主共和制社会的历史过程。

辛亥小说是伴随着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新的民主共和社会的诞生而产生的反映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文学产物。辛亥小说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以及出版史上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完成了艺术风格由娱乐、消遣向讽刺、批判的转变。辛亥小说继续保留了小说这种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具有的鲜明的艺术批判性风格。

其二是在小说领域,完成了作者真实署名的转变,解决了历史上小说作者署名往往是化名、托名、伪名的问题。

其三是在中国出版史上,完成了由线装石印书到平装铅印新式标点符号书的转变。而这三大特点迄今还未能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

本文拟就辛亥小说的版本形态特征、数量及创作特点,辛亥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小说版本入选标准,辛亥小说版本概说,辛亥小说研究价值五部分展开论说,分别涉及辛亥小说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价值等,以尝试解释辛亥革命运动及其催生的辛亥小说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并在结论中申明应更充分地认识辛亥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中应有的地位。

《中华开国全传》

一、辛亥小说的版本形态特征、数量及创作特点

何谓“辛亥小说”,学界此前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推测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作为辛亥小说研究的对象——辛亥小说的版本范围没有得到明确。

稗海堂虽以收藏明清小说为侧重,但基于长期的收藏实践与对藏品的研读,笔者发现在辛亥革命时期,较为集中地出现了一批以小说体裁反映辛亥革命历史的作品,由此引发了笔者尝试对辛亥小说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版本形态特征、对象数量及创作手法特点作出初步界定。

(一)辛亥小说的主要版本形态特征

以稗海堂收藏的辛亥小说而论,几乎全部由上海的书局出版于民国初期,而这一时期的出版在主要的工艺方面,已经完成了由木版雕刻线装书向石印线装书的转变,故稗海堂所藏十一部辛亥小说,除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出版的第七部《中山演义》为铅活字印刷本外,其他皆是石印本。

石印技术在清代后期自西方传入我国,其在中国印刷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相比于中国木版雕刻印刷技术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石印线装书的出版历史非常短暂,只持续了大概六十余年的时间,随后便被更加适合机器装订的平装铅印书籍取代。

《中山演义》

稗海堂收藏的《中山演义》,正是这个转变过程中具有样本性意义的一部藏品,有其版本学的珍贵性。此外,因为这一时期俗称“油光纸”的进口纸张已经开始盛行,出版物大量使用,故民国初期产生的这批辛亥小说大多数也都是使用油光纸印制,石印、油光纸可以看作是辛亥小说在版本形态方面的主要特征。

(二)辛亥小说在民国初年的集中出现

据稗海堂所藏辛亥小说第十部《绘图中华民国史演义》,其作者陆律西在序中言及:“今坊间所出新籍,无虑数十百种,或仅记一事,或只传一人,即号称全史者,亦均纪至民国五年为止,六年以后无闻焉,阅者引以为憾……”

据此可知,以描写民国建立初期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有颇为集中、数量较多地出现。山东师范大学王凤仙博士论文《民初小说的辛亥革命叙事研究(一九一二—一九一九)》,亦谈到了一九一二至一九一九年间有大量小说描述了辛亥革命运动,并且论文中也同时指出学界对这一批小说的研究极其有限。

笔者结合藏品与学者既有研究,认为伴随着辛亥革命的发生及之后,较为集中地出现了一批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小说,但这一段小说创作与出版的历史目前还未曾引起足够的关注。

(三)辛亥小说的“讲史”创作手法

结合对二十余年收藏的全部藏品的研读,笔者认为辛亥小说应当归为较为明确地继承了中国传统“俗文学”中的“讲史”一科手法,以叙述辛亥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类型文学作品。即辛亥小说是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新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带有鲜明的批判性艺术风格,在中国小说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绘图新汉演义》

二、辛亥小说版本入选标准

辛亥小说随着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在社会上得以迅速出版发行。研究辛亥小说,首先需要确定其版本的入选标准,以笔者对于选入本书辛亥小说的定位,概括来说大略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辛亥小说的版本选择以民国,尤其以民国初期版本更为重要。

(二)所选的每部小说皆有一定的篇幅回目,且必须是以辛亥革命运动过程为主要内容。

(三)小说的描写对象可以是对辛亥革命有巨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如以袁世凯为主线的《袁世凯演义》、以孙中山为主线的《孙中山演义》、以黎元洪为主线的《黎元洪演义》。

(四)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历史成就,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此“反对封建专制政权,建立民主共和社会”是贯穿于这一时期诸多文学作品的一条共同主线,笔者亦将之作为选入本书辛亥小说的核心标准之一。

笔者以藏品中符合以上四方面条件的辛亥小说,集中选编入本书,以为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文献资料获取的便利。

《民国通俗演义》插图

三、本书所收辛亥小说版本、内容概说

(一)本书以稗海堂自藏十一部辛亥小说为依据,为帮助使用本书者快速了解其内容,于此节分别对十一部小说的版本、内容略作概要介绍。

1、《绣像绘图新汉演义》,四卷四十回,署溪隐着,中华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刊,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四册,无序言,图四十幅,水(云)纹分栏,半叶十八行,行三十八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线装。开本略小于三十二开,版本稀见。

作者溪隐生平不详。本书对袁世凯生平以及武昌起义的过程、全国十七省对武昌起义的回应等都有详细的描述,并突出描写了专制与共和的矛盾,结尾写到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得病去世。

2、《绘图新汉演义》,原名《共和镜》,四卷三十二回,无作者署名,民国石印巾箱本,四册,前有序署“民国元年夏镜时子叙于上海之寄庐”,正文半叶十八行,行四十字,有断句无标点,版本稀见。

本书叙述了孙中山先生生平,对武昌起义过程有详细描述,兼及各地对武昌起义的回应。与民国六年广益书局出版的《绣像绘图新汉演义》相比较,本书对武昌起义重要人物黎元洪在描述上更呈客观、中立。小说故事结尾写到南京临时大总统选举。

《绘图民国新汉演义》插图

3、《绘图民国新汉演义》,四卷四十回,自由生着,上海书局民国元年(一九一二)仲春石印本,四册,三十二开本,前有编者识序言、凡例,每册前有精美石印版画,正文半叶十六行,行三十六字,四周边框为花栏,有断句无标点,本书版本少见。

以目前所知见,本书可能是最早反映辛亥革命运动的小说作品,书中叙述了孙中山先生革命运动生平,详细描述了武昌起义以及各地纷纷响应起义光复的过程,故事结尾写到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作者于尾页注明持续观察辛亥革命运动的态度。

4、《癸丑祸乱纪略》,上下两卷,介北逸叟编辑,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双庆日出版,上海有益斋石印本,前有绣像二十幅,半叶十四行,行三十字,有断句无标点,序言署“民国二年阳历十月愤世子序于有益小斋”。作为文言文实事性、纪实性小说,本书版本稀见。

本书内容主要叙述了一九一三年“二次革命”历史事件,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违背宪法大借款为背景,描写国民党人发动的第一次武装斗争的历史事实。作为“二次革命”事件的纪实性小说作品,本书可称善本。从作者的写作手法看,《癸丑祸乱纪略》具有纪实性报告文学的部分属性,体现了作者的历史纪实倾向。

5、《民国演义》,四卷二十回,未署作者,民国六年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一函四册,序为乐天生作于西泠印社雪泥鸿爪庐之南窗,图四十幅,半叶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有断句无标点,版本稀见。

书中描述了保路运动引起武昌起义的过程,对孙中山就任南京民国临时大总统、清帝逊位、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等一系列历史大事件都有详细描述。小说叙述至袁世凯去世、黎元洪就任民国大总统、临时约法恢复结尾。

《新编袁世凯皇帝梦》

6、《新编袁世凯皇帝梦说唱鼓词》,四卷二十四回,无作者署名,民国五年(一九一六)上海江东茂记书庄石印巾箱本。图六幅,半叶十八行,行四十四字,有句读无标点,版本罕见。

本书具有明显的传统说唱文学特点,具有明显的演绎特征,故事一开始说袁世凯为千年白猿,于河南云梦山跟随鬼谷仙修行,一日受命到后山摘桃,白猿爬到桃树上,看到了武昌起义、北京繁华的街道,于是起了下山凡心。白猿托梦刘氏,手捧金桃献于刘氏口中,刘氏有孕,生下袁世凯。袁世凯五岁时即显出英武之气,后两次科考失败,遂从军进入吴长庆淮军,跟随庆字营到朝鲜平乱,此为袁世凯出世一节。自朝鲜回国后在天津小站练军,这是袁世凯经营自己势力的起点,后入山东得为封疆大吏,其才能得到世人认可。光绪帝驾崩宣统帝即位,摄政王载沣宣旨令袁世凯回家养病。一九一一年保路运动风起云涌,终于酿成武昌起义。

小说将武昌起义、南北议和、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辛亥革命前后历次历史大事件,作了“南柯一梦”式的叙述。至最后袁世凯死去,白猿重又回到云梦山中,受到了师傅鬼谷仙的责罚而完结。

《中山演义》

7、《中山演义》,六十回,许慕羲着,何颂岩评,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广州国民书店印行,平装,铅活字印本。图版为孙中山遗像照片一幅,半叶十二行,行三十六字,有标点,三十二开,今次选入本书的藏品为民国十六年再版本,版本少见。

本书全面记述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进行革命事业的历程,尤其重点描写了孙中山先生早期革命运动的艰辛,对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等历史大事件,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最后至孙中山去世收尾。

8、《绘图民国通俗演义》,八卷八十回,演述者古越东颿,评校者琴石山人,民国十年(一九二一)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石印线装本,八册,图一百幅,半叶十五行,行三十三字,有句读无标点,本次选入的藏品为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版。

本书实为蔡东藩《民国演义》早期版本,对武昌起义、清帝逊位、孙中山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遇刺身亡、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等历史事件与当时重要的历史人物有详细描述,体现出作者强烈的反对专制、拥护共和的思想。小说写到段祺瑞出京赴天津、府院之争愈演愈烈结束,可与蔡氏全本《民国演义》进行对比研究。

9、《绘图中华开国全传》,民国九年(一九二〇)上海广益书局本,四十回,前有两序,均为民国元年八月作,一为王宗元作,另一序言未见署名。早期版本的《开国全传》由上海神州图书局于民国元年七月编纂出版。本部藏品版本稀见。

《中华开国全传》

本书具有中国简史的特征,对历史上各朝代开国历史进行简述,全书四十回,最后十回是对武昌起义过程的记述,其初期版本作于民国元年夏,直接承辛亥革命而下,具有特别的史料价值,本书即因此将其选入以供学者参考。

10、《绘图中华民国史演义》,八卷四十二回,陆律西编,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六月上海中央图书公司印行,油光纸石印本,半叶十六行,行三十四字,有图五十幅,版本稀见。

小说叙述了民国元年至十一年(一九二二)间的诸多历史事件,就文学性方面而论,其可读性要优于蔡东藩《民国演义》。

11、《黎元洪二次出京记》二十回,田广汉记,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蒲月石印本,一册,半叶十六行,行三十四字,有句读无标点,版本罕见。

本书具有明显的“史部”小说风格,主要记载了民国期间军阀混战的历史,本书对辛亥革命部分的描述虽然简单,但黎氏其人是辛亥革命中的标志性人物,本书对其形象与经历的描写,以及时人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本辑将之收入,以供全面研究文学作品中辛亥形象之用。

《黎元洪二次出京》

综上而言,本辑选取的十一部小说,写作与出版时间跨度在宣统三年(一九一一)至民国十二年,这十三年是辛亥革命运动爆发并取得成功的关键时期,客观上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辛亥革命运动的历史进程,对辛亥革命“反对封建专制,拥护民主共和”的时代思想主流有较为直接与真实的反映,值得学者投注以更多的研究。

(二)在中国小说史上,辛亥小说少有学者进行系统性研究,笔者通过对稗海堂所藏相关小说的阅读与研究,认为辛亥小说群的版本基本可以划分作三种类型体系,分别为《新汉演义》体系、《民国演义》体系,以及以对辛亥革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为主线的《袁世凯演义》《孙中山演义》体系。《黎元洪二次出京记》虽然主要描述的是张勋复辟以后军阀混战的一段历史,仅有部分章回介绍武昌起义等关于辛亥革命的内容,但因黎氏其人亦是辛亥革命中的标志性人物,故也一并选入本书供学者们研究参考。下面对辛亥小说三大体系版本情况分别作一介绍:

1、《新汉演义》体系

目前发现一共有五家上海的书局出版了不同石印版本的《绘图新汉演义》小说,时间在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一年之间。其出版情况如下:

(1)上海书局民国元年自由生着《绘图民国新汉演义》。

(2)民国元年镜时子作序的《绘图新汉演义》。

(3)上海广益书局民国六年溪隐着《绣像绘图新汉演义》。

(4)上海大成书局民国六年《新汉演义鼓词》。

(5)上海翠英书局民国十一年《新汉演义》。

《绘图新汉演义》

2、《民国演义》体系

《民国演义》版本也是由上海的书局出版,共有如下五种版本:

(1)上海江东书局民国六年《民国演义》。

(2)上海会文堂民国十年古越东颿着八十回《绘图民国通俗演义》。

(3)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蔡东藩着一百二十回《民国演义》。

(4)上海中央图书公司《绘图中华民国史演义》。

(5)上海广益书局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中华民国史演义》。

《民国演义》

3、以辛亥革命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的体系(包括《袁世凯演义》《孙中山演义》《黎元洪二次出京记》等)

《袁世凯演义》有以下两种版本:

(1)《袁世凯演义》一编四十回,写至武昌起义,一编尾页有记载将出二编,未见成书。

(2)民国五年《新编袁世凯皇帝梦说唱鼓词》。

《孙中山演义》有以下四种版本:

(1)上海翠英书局民国四年(一九一五)石印二十回本《孙中山演义》。

(2)民国十五年广州国民书店铅印本《中山演义》。

(3)上海环球公司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〇)四十回本《孙中山演义》。

(4)上海马启新书局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铁血男儿传》(孙中山演义)。

《癸丑祸乱纪略》

除以上三个体系的辛亥小说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版本,如民国二年出版的《癸丑祸乱纪略》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辛亥小说,它们一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小说史上一个特殊的出版现象——辛亥小说群的出现。

辛亥小说版本体系庞大复杂,其中《新汉演义》五部小说的出版,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国元年出版,重点介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个阶段是民国六年及之后出版,重点介绍与袁世凯相关的辛亥小说故事。

处于第一阶段的两部上海书局本《新汉演义》又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上海书局本自由生着《绘图民国新汉演义》为旧小说体系,文中多文言文,故事叙述体例也是遵循旧小说章法。而民国元年夏镜时子作序的《绘图新汉演义》小说,在体例上力求创新,是在新旧交替的大革命时代,用新小说这种文体着力介绍民主与专制之间的不同。

《绘图新汉演义》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民国元年出版的两部《新汉演义》,就是新旧小说的时代交替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分水岭性质。两部小说的故事结尾均写至孙中山在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此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南北议和时期,广义上的辛亥革命尚未结束,所以《绘图新汉演义》结尾处,有“到续集中补述”字样,表明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后续观察仍在持续之中。

处于第二阶段的《新汉演义》小说,故事创作在民国六年以后,这一时期是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刚去世的第一年,也是黎元洪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时期。这一时期《新汉演义》小说创作、出版、发行再次兴起,广益书局、大成书局、翠英书局分别出版了自己的《新汉演义》小说。第二阶段的《新汉演义》小说,前面部分的故事叙述以描述袁世凯为重点。

同一部小说《新汉演义》不断地被不同的上海书局分别出版,反映了中国小说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重要小说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地区不断地被刊印发行,从而产生了该小说的不同版本。

《民国通俗演义》

这一现象同样出现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小说的流传过程中。小说版本研究由此而形成。最近网络上也有一部《新汉演义》同名小说出现,已经被连续地下载出版,而此时距民国初期《新汉演义》小说的出版已间隔百余年的时间。小说史上类似于这样的故事在不断上演,我们身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能亲身感受小说的历史演变过程,实在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

五部由上海不同书局出版的《新汉演义》,可以说是五个不同版本的《新汉演义》小说,它们既有对辛亥革命过程描述相似的一面,也有叙述故事侧重点不同的一面。造成这种小说史现象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新汉演义》小说是中国社会两大阵营形成之下的产物。

随着晚清封建专制政府的覆灭、民主共和社会制度的建立,中国近代史进入到一个新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形成两大势力阵营,一个是北方以袁世凯为首领的北洋政府,一个是南方以孙中山为首领的革命党阵营。

《民国演义》

这两大阵营在辛亥革命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是带有封建性的大资产阶级政权,维护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了二十多年的革命思想宣传、武装抗争,取得武昌起义的胜利,湖南、广东等省纷纷宣布独立,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也就是在此一时期,上海书局率先出版发行了《绘图民国新汉演义》小说,时间是在民国元年仲春,到了夏天镜时子作序的《绘图新汉演义》小说也出版了。此为第一阶段的《新汉演义》小说出版背景。

按照南北议和的约定,袁世凯迫使清帝逊位,后继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一九一三年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四年后,袁世凯死于尿毒症,时为民国五年,黎元洪就任民国大总统。也或许是因为袁世凯的死去,让上海各个书局,产生了出版新版本《新汉演义》的想法,我们看到这个时期,反映袁世凯一生的《新汉演义》小说纷纷出版,从而形成了第二个系统体系的《新汉演义》小说版本。

《中华民国史演义》

可以说,正是晚清专制政权覆灭、民主共和制建立的大革命时代促成了辛亥时期不同版本辛亥小说群的出现。

庚子年冬于稗海堂

赵俊杰 赵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