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笼古城》

 马尔的视觉 2021-06-24

《月笼古城》是一首陶笛曲,曲子里的古城说的就是古镇临涣。

作曲与演奏皆为黎苑小学的音乐老师吴思源,他的出生地在韩村下辖的光明村,离临涣的古城墙也就几里地。

这首曲子我听得早,相山书院举办中秋雅集,三四年前。

那天的雅集古琴是主角,还有美食、美舞、美诵前呼后拥。

中间上来一位打扮有些古怪的男子,一头长发;吹奏时眼睛迷离,很是陶醉。

曲调含着些淡淡的哀伤,在欢腾的节庆背景里如此,明显与现场氛围不搭了。

我也只是在席间的欢声笑语中断断续续的听了一些,印象还比较模糊。

端午节前,古琴协会到朔西湖搞雅集,还未曾开园的阔大的湖边首次响起了古琴弦音。

园内的风景与古琴很搭。

那一刻天地静谧,琴声悠长。

几位美女各自抚琴的景象很是动人。

湖水洗声,在水面回转的弦音便分外清丽。

偶尔几枚水鸟飞腾起来,掠水而去,像是空远的伴音。

若在园内大块大块的草坪上听,琴声便是蝶舞莺飞,花香鸟语。

大自然的环抱中,所有的音乐主题仿佛都被加倍了意义,粒粒弦动,露珠般的晶莹。

不妨一时兴起,任琴声沿一条小道慢慢的走远。

孤寂之音,流浪之声,句句都是回家的心语。

此景此境此情,你就算是玩个附庸风雅,或是真真切切的装模作样,也都别有意韵存着。

朔西湖,梧桐村,或是更远的古镇临涣,高山流水,伴音打铁的节奏,都是这座城市特有的风雅。

忽而在弦音外听到了陶笛音,悠远而切近。

只见吴思源盘腿于湖边人工沙地,就坐在那里吹起了《月笼古城》。

旋律似曾相识。

陶笛声古旷而幽,却又十分有张力,向湖面发散。

乐音辗转回旋,透彻轻盈。

他又挪去临湖的水榭,凭栏迎风再吹。

旋律陡起,拍打着湖水,越发高远而深邃。

眼前叫他吹出古城墙的画面。

这支曲子的创作据说是即兴,思源老师那晚略有酒意,站在临涣古城墙上随性随意的吹,慢慢的摸到了旋律。

临涣中学东边的那一段古城墙上有座烽火台,他就坐在那里吹。

那一晚月色清朗,城墙下的月光如水。

没有思考,没有刻意,漫无目的吹起陶笛,与月光下的古城墙交融。

旋律渐渐的明晰起来。

思源说这首曲子是倾述而非描述。

他脑子里另有画面。

想起多年前,自己去滁州师专上学,寒暑假时老父亲会在韩村那边的光明村村口等待他回来。

站在古城墙吹奏的那一刻,他想起了老父亲等他的情景。

父爱,就像夯土城墙一样的古老、久远;而滋润在心的色彩又如月色。

东篱的月色升上来。

思源老师拿起陶笛再吹《月笼古城》。

乐声徜徉在草堂的梧桐树间,又回归树屋。

我听得竟有些痴了。

作者相关文章

梅花绽开二泉山

围炉煮诗听古琴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