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宣】“老中梁”何剑接替李和栗,正式升任中梁控股联席总裁

 昵称72526320 2021-06-24


艳姐说


今天,中梁控股(2772.HK)发布了人事公告,李和栗辞任联席执行总裁职务,刚升任地产集团执行总裁的何剑接替李和栗,成为中梁控股联席总裁。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在中梁,李和栗曾用了不到5年时间里一路从主管升上总裁的位置,加上他1987年出生且“非二代”的身份,他的成就几乎称得上是地产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巅峰。

而当年李和栗被任用,也一度为中梁这家企业贴上了“年轻、进取”的标签,甚至在地产圈掀起了一波聚焦“85后”总裁的现象级话题。

如今,李和栗的离开对中梁来说意味着什么?新的继任者又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如果联系到中梁今年以来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的动作,这背后又暗含哪些深意。
01
地产界又多了一位老板

其实李和栗身上还有个标签——中梁地产前总裁黄春雷的“得意门生”。

2015年,李和栗在黄春雷的带领下进入中梁,任项目开发主管兼营销主管。而在此之前的2013年,李和栗就加入了黄春雷的公司温州启源。

2016年,李和栗开始负责投资,此后又于2017年7月升集团任助理总裁,全面负责投资发展中心各项工作。

李和栗

这个时期正是中梁走上规模火速上升的时期。有资料显示,在2016年,中梁保持平均每周拿一块地的速度;而到了2017年,中梁更是以平均每三天拿一块地的速度,斩获百余块地。

同样在此时期,中梁仅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的跨越,以绝对的黑马形象成为行业的代表现象。

2018年,在中梁顺利跻身“千亿房企”之时,李和栗再度晋升,成为中梁集团副总裁,负责投资、产城、并购重组等事项。

2019年10月,李和栗接替时任总裁黄春雷,成为上海中梁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法人。同时被任命为中梁地产集团执行总裁。

另一边在上市公司层面,李和栗在2019年底获任为中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并于2020年6月与另一位“80后总裁”陈红亮一起晋升中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

李和栗在中梁的履职经历,和中梁实现规模跃迁的路径基本重合,而成就中梁“三年十倍”增长奇迹的背后,押注棚改和三四线是重要原因,这也得益于李和栗一手打造具有中梁特色的投资体系,为中梁积累了丰富的土储。

据了解,李和栗从中梁离开后大概率将效法自己的老师黄春雷,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其实,这也是近两年地产总裁离职后的一大热门选择,王本龙、刘森峰、张巧龙等总裁在离职后纷纷自主创业当老板。

02
从封疆大吏
到入主内阁

接替李和栗任联席总裁的何剑,在中梁同样是一位悍将。

何剑是营销出身,于2015年加盟中梁。何剑的到来,为中梁营销管理体系的搭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从2016年开始,中梁初步形成了营销管理体系、线上管控流程、营销标准化手册V1.0、营销培训体系。

何 剑

2016年底,何剑离开中梁控股集团营销客服中心,进入区域公司一线工作,历任区域公司常务副总,并在2017年6月任职中梁北区域公司董事长。

何剑领衔北区域公司以来,这个区域成为了中梁最能打的区域之一,从何剑履职北区域公司董事长算起,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他就率领北区域公司获取13个项目,累计货值约120亿,累计实现销售业绩超95亿

2018年,北区域销售签约达到53亿,拿下当年中梁控股区域公司综合排名第一名。

2019年8月,中梁在上市之际重新对区域进行划分,成立7个大区,其中的北方大区是中梁内部管理半径最大、地域面积最大、体量最大的一个区域大区,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2020年2月,何剑被正式任命为中梁地产集团北方区域集团总裁。

何剑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方区域集团简称“北大”,大家都亲切地称呼自己为“北大人”。

而在此晋升为联席总裁之前,这位“北大人”刚在中梁进行的区首大换防中,升任地产集团执行总裁。

事实上,李和栗与何剑有诸多相似的地方。

两人同于2015年加盟中梁,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为规模加速期的中梁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一同经历了中梁从百亿到千亿跨越的历史时刻

同时,两位也都是中梁内部培养起来的高素质的经营人才。

而对于中梁来说,这场核心管理岗位的一次交接,背后还有值得讨论的点。

03
中梁总裁更替
背后的三点思考

对于多数房企来说,集团总裁级别的人事变动都称得上是企业重大变革。

但对于此次中梁总裁更迭来说,背后还有几点思考。

首先,从此次人事变动性质来看,中梁并非更换总裁,而是更换其中一位总裁。

中梁实行的是总裁联席制,此前除了李和栗之外,陈红亮同样担任中梁控股执行董事兼联席总裁

红亮同样也是80后,是当之无愧的“老中梁”,2009年就加入中梁,拥有超14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主要负责集团治理,包括战略、人力资源、机制算账、法务及风控、财务管理、房地产信息化及品牌。

从这个层面来看,此次人事更迭对陈红亮负责的多条业务线并不会产生影响。

其次,和一些房企不一样,中梁这家企业并没有“强人管理”的文化基因。

这主要是因为业内熟知的中梁阿米巴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梁被划分成多个独立小团体,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老板杨剑则是给予绝对充分的授权。

在这个模式下,需要用成熟的体制机制来解决“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熟知的投资标准化、员工跟投机制、费用包干机制、专项激励、赛场文化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应运而生。

概括杨老板对下的治理的理念,有两句经典的话:

戴上金箍咒,释放手脚筘;

下放经营权,上收经济权。

也正是在上述一系列机制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中梁在企业管理层面也完成了“去中心化”。

从这个层面来看,在中梁阿米巴模式未出现较大改革的情况下,管理层的人事变动影响有限。

最后,中梁阿米巴模式发挥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培养了一批具有“老板思维”的高素质经营人才。

阿米巴模式充分授权,要求部门独立核算,同时也形成费用包干,成就共享的机制。

一方面独立核算要求每个小组织小集团的负责人都要懂财务、法务、业务等,进而不断培养老板思维。

另一方面中梁价值共创又让中梁的员工形成“自己是老板”的意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梁给那些“想做老板“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对于自己培养出来的老板,中梁在业务层面也保持了开放态度。

最典型的例子是中梁地产原来的总裁黄春雷离职后,自主创业当了老板,在业务上仍与中梁保持合作。

不过,此次集团总裁级别的人事变更,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中梁未来战略层面的偏好。

此次获任联席总裁的何剑,曾长期在一线奋战,并取得了重大收获。

从中梁战略布局层面来看,长三角是其大本营和舒适区,而北方大区是中梁走出舒适区并取得成功经验的重要标杆。

这样的成功经验,也有利于中梁不断丰富完善不同区域的投资模型,这有利于其进一步的拓展和深耕。

从去年开始,中梁内部逐渐多了三个区域发展集团: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管理中心前置前置的同时,也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在前线指挥战斗。

中梁启用何剑这位从一线做出成绩的总裁,也意味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下,中梁更倾向于掌舵者保持对一线市场更敏锐的嗅觉。

而另一个细微的变化同样值得留意:一向不太管拿地的杨老板也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过,一二线的拿地标准要保证4%净利润

这场总裁级别的人事变动是一次拉力赛的交棒,亦或是大赛中途的轮替,似乎都不影响中梁当下的目标和决心。

主编:张艳
责编:王亦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