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游洞,西陵峡的幻境仙洞

 寻梦游仙 2021-06-24

也许我这人是属水的,但凡出游临近目的地时,常常会遇到阴雨天气,这次的鄂西之行也不例外,行到宜昌便遇到了大雨,查看预报得知未来的行程也将在阴雨中渡过。来到宜昌,三游洞是必须要游览的一个去处,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峡口,听说哪里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三峡中的著名古迹。

进入景区,那陡峭的崖壁,葱茏的树木,婉转的鸟鸣,潺潺的流水,使我有了如临仙境之感。前行探望,那一条蜿蜒曲折向前延伸的幽深栈道,丛生的杂草翠竹,陡峭的滴岩瀑雨,给人以一种曲径通幽之意味。

陡峭的山崖仿佛是开山斧劈,刀工雕琢,又似幔帘垂吊,如若深闺其间,给人以千般遐想,思绪万千,集雄、奇、险、秀、峻、幽于一体的三游洞景区,犹如世外桃源,让人梦醉,生不思归。

来到三游洞前,只见这里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开阔的洞室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其深约30米,宽约23米,它是由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

据考证,三游洞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有五亿至六亿年,洞中的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洞中有3根钟乳石立于其中,将洞室自然分隔成前后两个石室。

前室空旷明敞,洞室内列有历代碑刻,崖壁上刻满了历代题刻,或诗或文,有隶有篆,错落有致,满堂生辉。洞壁上还有“灵区”、“鬲凡”、“洞天福地”的巨幅题刻。

后室则自然古朴,深邃幽静。洞顶部有倒悬的空圆钟乳石,用石子投击,其声如钟;当用脚跺地面上凸起的石头,其响声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三游洞因其奇特瑰丽的景色,被人们喻为“仙洞”、“幻境”。

唐元和十四年,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在此巧遇诗人元稹。于是三人相邀同游西陵山。他们在山下的溪水中荡舟饮酒,忽闻山崖上石间有泉声,便弃舟登岸,爬至山腰时发现了这一天然溶洞。三位诗人在兴奋之中叹不绝口:“斯景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于是各自赋诗一首书于崖壁,最后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题于石壁之上:“以吾三人始游,故曰为三游洞。”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

三游洞从此成为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游览、怀古的地方,以至摩肩接踵,洞门壅塞。北宋年间,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出川赴京,途经夷陵,亦乘兴游赏了此洞。同唐代三位文豪一样,苏氏父子也各赋诗一首留于洞壁。苏辙诗云:“洞前危径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三人一去无复见,至今冠盖长满门”。人们将唐代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而将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由于三游洞处于出入四川的舟楫往来要道旁,它奇丽的景色曾被古人喻为幻境。历代途经夷陵的人大都来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唐宋以来,白居易、元稹、白行简、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等历代游览过三游洞的名人,以及在夷陵任过职的官吏,或题写诗文、或刻碑记事,共作壁刻、碑刻100多件。保存下来并已经发现的近60件。

三游洞的题刻中,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像清人陆维的隶书壁刻“鬲凡”,陈建候命长女闺瑛用小篆书写的《占合掌岩》巨幅壁刻“合掌岩高石不顽,化工有宝秘形山,辟开混沌蒙窍,露出人间生死关”。均堪称书法上品。

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洞,只不过是风景秀丽一些,地势险峻一些,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因为有了白居易、元稹、白行简、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陆游等历史文化名人的驻足和青睐,便成就了数百年来闻名遐迩的三游洞。正所谓“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名洞。三游最著名,喧传至唐宋。”

伫立在三游洞的洞口,一件件的题刻映入眼帘,篆书的古朴,隶书的沉稳,楷书的从容,草书的奔放,各种字体无不绽放着自己的清香。三游洞是人工和自然的融合,在这里,历代文人从此经过,留下了满壁的诗文,正是这些诗文铸就了三游洞的灵魂。我情不自禁地仰望那满壁的石刻,踏数那古老的石阶,然后再去伸手触摸那黝黑的石壁,仿佛这些石头里面居住着长久以来驻守着的精灵。

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下牢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初听这溪名总觉得很奇怪。相传在上古时代,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时,将一条兴风作浪屡酿水患的孽龙用铁链关锁在溪中,因此人们就称这条溪为下牢溪。

们为了纪念鲧,还将此峡谷称为白马大峡谷。据《山海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为了治水,在没有得到天帝同意的情况下,偷窃了能够生长的神土“息壤”,天帝令祝融斩杀了鲧。传说鲧死后尸体不腐,三年后鲧的肚子突然裂开,诞生了禹。

下牢溪的水道狭窄,两岸峰峦横峙,溪水清澈碧透,曲折奔流。据说,下牢溪也是电影《山楂树之恋》的主要拍摄地,电影中一幕幕的唯美画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纯情片段,都是以下牢溪为背景,让人陶醉,心生向往,下牢溪也被人称之为爱河。

沿崖壁上的栈道向山顶攀爬,在栈道的尽头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三亭组合的亭阁,这便是“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是由峡州太守朱庆基为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憩而建的。因船只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简直就是九死一生的事,当船冲出三峡来到西陵峡口,至此江面宽阔再无险阻,故得名“至喜亭”。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境之一。

登上重檐翼舒、耸构巍峨的至喜亭,可见在那峰峦叠嶂之中,长江像一把利斧,辟开一线通道,直泻西陵峡口,激流咆哮,破门而出,流经三游洞旁,则水势转平,江面豁然开阔,呈现险夷交替之奇观。据说在天气晴朗时,站在此处极目远眺,可以望见横锁大江的葛洲坝,也能看见烟云一片的宜昌城,还能欣赏到江水漫天航船点点的景象。

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大江处,有一柱形石峰,上有小平台,这是著名的“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郡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猛将张飞的朔像背依幽深峡谷,下临滚滚长江,环眼圆睁,虎须戟张,巨臂挥捶,似闻隆隆能够战鼓声,再现了这位古代名将的勃勃英姿。

张飞擂鼓台旁有“三峡起始点”的石碑,这里就是长江三峡的起始点,也是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线。其所在的西陵峡是三峡大坝建成后唯一没有被淹掉的一段老三峡,也是长江三峡旅游的最佳起始点。西陵峡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的西边而得名,它起始宜昌南津关,至秭归香溪河口,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可见两岸层叠的山连绵到尽头,狭窄的江面突然展宽,脚下是平直陡峭的山崖,江面上吹来的凉风在身边徘徊,给人阵阵的清爽,仿佛心胸一下子开阔了起来。浑然天成磅礴大气的西陵峡清流映碧,山岚翠黛,看山如观画,游景似读诗,浪漫典雅的山水景观让我心灵澄净。寄情山水,雾锁西陵,游一段老三峡,登高怀古,开悟欢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