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路上,不要让假努力害了你

 老威小屋 2021-06-24

“为了展示自律而自律,实际上是享受了'我现在很自律’这个新舒适区。”

“不要让假努力害了你”,这句话有很多很多版本,诸如:

“课堂上你笔记做得最多,但你根本没有听老师分析重点”;

“你每天到得最早,但你不知道每天做了些什么”;

…………

这个句型可以无穷无尽地像接龙一样接下去。

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从学习这个领域里最早起来的,还是从工作这个领域里最早出现。但是,假装努力,正在越来越普遍,大概也算内卷时代,拼努力、拼惨成为一种时尚(这叫什么时尚)的背景下,一种不得已的一种包装吧。

“没有功劳,总有苦劳”,这句话,实在是太不合时宜了。但是,没有办法,假努力,正是一种博取苦劳的手段。如果说,“没有功劳总有苦劳”这句话通常用来向上级表白自己努力、邀功的话,那么用假努力,是在向自己来邀功。

区别仅仅如此而已。

小到为建设自己的健康这样小的话题上,也是如此。

01

不顾基础要素,光是练

以“最简单”的跑步为例——此处“最简单”三个字之所以打引号,因为它实在也并不简单,只是市面上往往以为拔腿就可以跑,所以才误以为它简单。

如同笔记做得多,但不知道老师说重点一样。跑步也有一些重点要了解:

脚型和鞋、体质和心率、目标和计划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对应的穿戴。这些是开跑之前必须要考虑的吧?怎么能说,真的拔腿就能跑呢?

我前几天遇到过一个人,穿着很松的鞋在街上跑步,而且脚内翻得很厉害,外侧几乎踩鞋帮了,还是很轻便的那种鞋。我真的很担心,最后忍不住在跟他同步的那几秒钟,提醒了他鞋不合脚,容易崴脚。

看样子,这是一位体力劳动者,利用休息间隙来跑步。有这样的热情,本身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他的伙伴们,可能趁休息的时间在抽烟、闲聊呢。能有这样坚持的人,我很敬佩。所以才好心地提醒他,最低限度穿一双合脚的鞋嘛!

也有身边的朋友,受了鼓舞也要跑步了,一味地要买“顶级鞋”、“要软”的,这样去跑步,也是很危险的。

这样的跑步,收获了一个“我开始了阳光的生活”的心理暗示,当然这是一种奋发向上的自我暗示和满足,但是,实在是不大容易收获效果,甚至可能受伤。

特别是关于心率带,误会可真不少。有的朋友说,“用心率带干什么,又不是七老八十了。”把通过心率检测运动强度,理解成要预防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以为是担心高血压发作,这是哪儿跟哪儿啦!

这样去运动,不大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

02

练的勤快,不考虑强度的交叉起伏

“强度”二字,是我在青少年时期参加校队训练,沉淀下来的一个深刻的认知。如果没有强度的起伏,很可能收效很小,甚至还会没有效果。我们都知道,运动能力的提升,是指通过运动带来合理的疲劳,和必要的修复(休息)相互交叉、往复推进而来的。有时候出现了大强度的疲劳,需要以过量修复来使身体得到恢复,使运动水平比之前更高。如果持续在高度疲劳,不予修复,最终效果都不会太好。

科学的训练,肯定要用心,要付出,但一定不是搞残自己。更何况,对大部分的业务运动爱好者来说,是以健康为目的,不是竞技为目的。竞技,是给自己的运动爱好,添砖加瓦而已。

事实上,一味地勤奋,很多时候,也跟拼命记笔记一样,可能漏过了老师讲的重点。

03

光是练,不做总结分析

这点其实是数据的用途问题了。

很多人把大数据理解成“数据大”,其实,无论何种形式存在的数据的价值,在于被分析,不被用于分析的数据,价值等于零。

如果一个运动爱好者,仅仅是把数据记录作为在社交圈里晒一晒,那就太遗憾了。当然,晒一晒也是有好处的:自我肯定、相互鼓励,有助于维持动力,促进提高。但是这是不够的。

有的朋友说,不知道从哪里分析起。

就说大家最向往的速度吧。盯住一个速度,看年初的时候达到这个速度要多少心率,半年后达到这个速度心率降低到哪里。或者反过来,一个时期内维持一个基本心率水平,年初能跑多快,半年后能跑多快。

这是最初级的数据分析,对自己也有帮助,有助于自己看到进步。

04

不挂钩目标的努力,真的都可能是假努力

以减肥做个例子。尽管我们知道减肥主要是减脂,不完全是减重。为了方便叙述,就说减重吧,因为减重比较好衡量。

假如做这样的计划:5个月内,减重15斤。

每个月3斤,是个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

那么就不能每天光是一跑了之了。

首先,要跑步与力量练习结合起来,这是减重比较有效的组合。

其次,在减重的大目标下,跑步恐怕要以不超过最大心率的80%为限度,最好在60-70%之间,在这个指导方针下。马路上遇到比自己跑得快的,就不能被带坏节奏了。更不能今天学习人家马拉松训练法,明天学习人家冲刺法,只能老老实实地燃脂跑(一般说燃脂跑,似乎比常说的有氧跑更低一档强度)。再配合力量练习,才能达到效果。

再者,吃也要有讲究了。譬如力量练习后,要适当补充碳水,正餐补充蛋白。戒除一些高脂肪、油炸食品。

如果两个月下来,体重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要检讨自己实施得是否严格。

如果没有跟目标挂钩,不与目标对照,那可能就陷入“自己安慰自己,我很勤奋地努力训练了”这种情绪中。

说到底,甭说你有多努力,你就说本节开头假设5个月减重15斤达到没有?如果没有,那基本可以肯定是假努力。

05

假努力,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舒适区”

现在“打破舒适区”的说法很时髦,另一个与之相关联的时髦词是“自律”。

我特别不喜欢说自律,因为我其实很不自律。无论是我恢复运动,10个月减重40斤,还是彻底戒绝烟酒,都跟自律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是自己觉得不舒服了,再不改变自己,就觉得堕落了,“触及灵魂”了,因此,养成了一个与先前不同的习惯。

甚至可以这么说,正因为我自己觉得不是一个自律的人,所以,在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叫回归过去曾经的健康方式)时,我怕自己不能控制,所以采取了一种新习惯来替代旧的。就这么简单。

很多人动辄用“自律”二字来鼓舞自己,勉励自己,我总担心有假努力的嫌疑,很担心是“为了展示自律而自律”,如果那样,实际上是享受了“我现在很自律”的这个新舒适区,难保不反弹。

06

假努力是对生命的浪费

正如前文所说,假努力是为了让自己感受到自己在努力,而做出一个努力的动作,往往与目标、成效不挂钩。这样的努力,是用一种新的变相的舒适区,来自我安慰自己。说实话,假努力是非常浪费生命的,它让人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为勤奋而勤奋,为忙碌而忙碌。甚至处在了“忙着找事做”的盲目生命状态。

进步,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苦修,更不是搞惨。而是与终极目标相关联的过程。

============================================

崇尚“相处和睦,与人为善,尊崇契约”的生活法则。倡导戒烟断酒,科学运动,合理饮食的健康生活方式。

运动、阅读、适当的兴趣爱好,是本公号的交流宗旨。

欢迎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