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员投稿】为什么中国历史只能停滞?根源在对抗自然规律(文/黎鸣)

 百年yesuo 2023-11-26 发布于江苏
百年yesuo,回看千年。

知识的搬运工、文化的传输带、思想的播种器

在人类懂得了自然科学规律之后,人们首先即懂得了,凡是违反了自然规律,就必然会遭受到自然的惩罚。对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规律来说,显然即是如此。

如果谁不懂得牛顿运动规律,硬拼着就是要从高处跳下悬崖,结果会很显然,将很可能会被摔死。因为牛顿规律告诉人们,力量等于质量乘加速度,更加上能量守恒自然规律,总能量等于势能加动能,所以跳下去的高度越高,摔到低处的势能转变成为动能就将会越大,从而由地面反冲的力量(总能量变成冲量,即等于力量乘接触地面短暂的时间量)也将越大,所以摔到地面的人体将会受到巨大反冲力量的击打,甚至被击打而死。

如果人们真正懂得了自然科学规律,那么他们显然会很自觉地尽量不去违背自然规律;但是对于社会运行的自然规律而言,那就很难说了,虽然在更多的情形之下,是由于人们极端的无知。

我在前面的文章之中曾多次谈到社会历史运行、发展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是“文化决定论”的客观必然性规律,请大家一定注意,“文化决定论”实际上是社会历史发展永恒的“自然规律”,而决不是普遍社会相对的“人为规律”;真正的社会规律也必然是自然规律,这从全息逻辑的理论来看,是非常明确的。

然而,世界上的人们,不要说迄今为止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这一点,即使有一些人们可能懂得,他们也仍然会尽可能装聋作哑,而惟一就只关心眼前的利益,争权夺利一分也不愿退让,甚至誓死都不肯退让。

为什么说社会发展规律,仍然必须是自然规律?关于这一点,在老子的全息逻辑理论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自然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果以自然、社会、精神取代一、二、三,那么我们可以立即发现,从概念外延的角度看,自然最大,其次是社会,再其次是精神;然而从概念内涵的角度看,则是精神最高,其次是社会,再其次是自然。

所以我们能立即发现,社会不仅有普遍的相对性,更内涵有自然永恒的惟一性。这其实很容易理解,社会是什么?社会是由有生命的人类组成,人类则是由自然中的物质和有机物质组成,所以,社会运行的规律,也必然同时服从自然物质运行的规律。

正是因此,社会发展规律,如果它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话,它也必然同时是自然规律。所以,如果“文化决定论”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话,它也必然内涵自然规律,从而必须服从自然规律。

我可以肯定地说,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人们,实际上并不懂得什么是社会科学的规律,甚至更不懂得社会科学规律事实上必然同时蕴涵自然科学规律。所以,一切对抗社会科学规律的人们,实际上也同时是在对抗自然规律。而凡是对抗自然规律的人们、民族、国家,及其历史,就将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在西方人看来,这也是上帝的惩罚。

正是因为如上所述,我今天的文章想要告诉我的中国亲们的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中国历史严重匮乏前进的动力?为什么中国历史始终都处于历史发展严重停滞的状态?

我的答案是:因为中国人的历史,中国人社会中的无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尤其是文化的操守,根本就是始终都在不自觉地,无意识地,甚至有可能还是蓄意地对抗自然规律。

从“文化决定论”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看,中国人长期以来坚持周孔儒家的意识形态传统,而周孔儒家的意识形态,它的最明显的特征,即是坚持“政治决定论”史观的反自然、对抗自然、无视自然,甚至狂妄到了想要战胜自然,例如“人定胜天”的狂言。

为什么说周孔儒家反自然?首先,《周易》以占卜、算命对抗“玄同”、“道法自然”的自然;第二,《周礼》以统治者的“宗法”绝对自私地对抗“玄牝”、“我有三宝”的自然;第三,孔丘及其儒家的《六经》以完全“独断”的思维对抗“玄德”、“三生万物”的自然。

总之,周孔儒家的意识形态是以绝对反自然的姿态垄断了全部中国人三千年的历史,请问,如此反自然、对抗自然、无视自然的中国传统文化,能给中国人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带来什么样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全面、彻底、深刻地反自然规律,并从而反社会、反人类精神的历史恶果呀!所以,为什么中国历史停滞?根源就在反自然规律呀!(2021,6,2.

【请朋友们打赏,更近闻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我的《东方的荒漠甘泉》(通解老子《道德经》)一书,因文字近三百万言,部头较大,需要出版费用约二十万元,考虑源远流长,我希望能以出售书法的方式向粉丝朋友们众筹此款,能有多少算多少,我的书法润资,仍以平尺百元为准;如果能售出千幅书法,问题便基本上解决了;希望粉丝朋友们能大力给予支持,凡是售有敝人书法的朋友,请务必告知您的姓名、地址、手机号,您的姓名将在书中列出,以表衷心的谢忱和永久的纪念。我的微信号为lim1944,非常感谢。】

长按关注我们吧

最近读者反映看不到推文,因为微信改版,不再按时间顺序推送文章,公众号只有被星标看、点赞,才能及时收到更新的推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