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后新经济】疫后高新区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新路径

 GEI新经济瞭望 2021-06-24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新经济企业挺身而出,如钉钉开设在线课堂、企业微信等在线办公软件助力复工,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转。新经济是一个开放的赛道,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领域的新经济企业则是新经济起跑线的头号玩家,它们不再拘泥于线性增长,更多地呈现出指数级增长。高新区作为内生动力培养地和创新创业高地,应高度关注“创业-瞪羚-独角兽”这一新型企业梯队的培育,自觉成为新经济企业诞生的摇篮,带动区域新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转型升级。

  • “创业-瞪羚-独角兽”新型企业梯队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首先,新型企业梯队引领颠覆式技术创新,瞪羚、独角兽企业聚焦能够创造竞争优势和价值、推动业务模式转型的新技术,推动了智能硬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如柔宇科技引领下一代人机交互及万物互联技术的研究开发。

其次,新型企业梯队催生新兴产业、新经济形态,瞪羚、独角兽企业具有“跨界思维”,推动多技术、多领域交叉融合创新,成为促进智能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滴滴打车推动共享经济发展,旷视科技、优必选科技推动智能经济的创新发展。

最后,新型企业梯队是支撑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力量,瞪羚、独角兽企业集聚大量高端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有助于提升高新区双创资源要素吸引力,如阿里云以“云创客+双创”服务平台、云栖大会等吸引全球云计算领域的人才、机构和创业企业落户云栖小镇,推动了杭州相关产业发展。

  • 全球创新创业高地培育新型企业梯队的经验

硅谷、中关村、杭州等地区形成了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成为新型企业梯队发展壮大的沃土,综合来看,这些地区在企业创业模式、双创要素积累、平台企业衍生、文化法律环境营造等方面探索出了可供高新区借鉴的经验。

硅谷:独特的创业模式和鼓励创业试错的文化、法律与制度保障,塑造了孕育初创企业、促进瞪羚与独角兽企业成长的优质环境。一方面,硅谷形成了“世界发明—硅谷开发—全球应用”的独特模式,创业者们善于将全球技术与新的应用场景结合进行商业性开发,并迅速将新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促成企业的爆发式成长。另一方面,硅谷“崇尚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完备的创业投资系统、对知识产权和公司破产的法律保护,减轻了创业者心理负担,降低了创业者试错成本,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成长环境。

中关村:科技型创业的不断迭代积淀下大量双创要素,政府高度关注和支持高成长企业发展,形成企业梯度培育系列政策。自“两海两通”为代表的第一代创业企业开始,中关村历经科研人员创业、海归创业、大众创新创业等阶段,积累了大量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也形成了深厚的创业文化。与此同时,中关村管委会出台“海聚计划”、“新四条”、“海外人才20条”等政策,在全国率先推行“瞪羚计划”,较早关注瞪羚及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和挖掘,努力不懈地为创业企业和高端人才创造了宽松的成长环境。加之中关村电子信息行业的龙头地位,企业自带互联网基因,在当下“互联网+”趋势下,创业企业极易形成爆发式成长。

杭州:借力阿里巴巴这一超级平台型企业的引领带动,通过赋能、孵化、分拆、投资等方式,衍生出众多爆发式成长企业。一是平台赋能,阿里巴巴打造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能物流、跨境贸易、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多个平台,整合涵盖营销、物流、金融、培训、IT、数据等多个领域的服务,全面系统地给创新创业者赋能。二是孵化项目,通过“赛马”这一内部创业模式,孵化出钉钉、阿里音乐、口碑等独角兽企业。三是集团分拆,阿里巴巴通过分拆支付、物流、云计算等业务,产生了蚂蚁金服、菜鸟物流、阿里云等独角兽企业。四是对外投资,阿里巴巴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生态的战略性布局,投资了滴滴出行、饿了么、商汤科技等独角兽企业。

  • 高新区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新路径

高新区作为内生动力培养地和创新创业高地,应高度重视“创业-瞪羚-独角兽”新型企业梯队的培育,借鉴学习创新高地的先进经验,围绕培育伟大创业者、构建技术应用新场景、重视平台型企业衍生、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四大方面开展工作,打造新型企业梯队助推高新区新经济发展。

一是重视培育伟大创业者。首先,高新区应充分认识“海量创业试错才能带来改变世界的伟大创业者”这一规律,着力推动大众创新创业,重点关注海归创业、科技人员创业、大企业溢出创业等创业类型。其次,高新区管委会要充当并做好“政府天使”,建立政府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围绕新技术和新产业方向,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并持续性地扶持相关创业,积极鼓励和容忍创业试错,筛选高质量创业项目。最后,引入国际化创业训练营模式,通过全球先进创业理念的灌输、创业技能的实战训练,不断挖掘和培育高水平的创业者。

二是以新经济场景推动技术应用。首先,支持企业建设新经济场景,将城市级社会实验室、智能体验街区、智慧工厂等新经济场景纳入政府重点支持范围,超前部署智能化基础设施和网络设施环境。其次,积极对接百度、阿里、华为、大疆等新经济领域的大公司参与新场景搭建和运营,开展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等创新产品的应用,不断完善新技术和新产品。最后,支持创业企业参与场景的构建,一方面向创业企业提供场景资源,鼓励创业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需求进行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的探索,另一方面支持建设场景的大企业购买创业企业的产品服务或进行投资并购,实现“创业企业研发+大企业集成+新场景应用”的模式。

三是重视平台型企业的衍生作用。一方面,高新区管委会应积极开展平台型企业招商工作,重点引进平台型企业入驻高新区,支持平台型企业在高新区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孵化小微创业企业。另一方面,鼓励高新区内龙头企业进行平台化转型,开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终端产品智能化升级、制造业服务化等平台型业务,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

四是实施“瞪羚计划”、“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助推计划”。推行“瞪羚计划”,一是建立瞪羚企业库,完善瞪羚企业认定标准,设计瞪羚企业退出机制,形成对瞪羚企业的动态管理;二是出台瞪羚企业专项政策,加大对企业研发及产业化的项目支持,建立完善企业融资上市通道;三是引入第三方智库机构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商业模式诊断、投融资对接等服务,开展瞪羚企业政策研究、宣传和成果发布等活动。推行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助推计划,一方面,跟踪挖掘高新区内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针对潜在独角兽及独角兽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强化在投融资、行政审批便利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依托社会机构吸引全球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落户高新区。


推 荐 阅 读

 
 

转载中国科技网丨抗疫复工,科技企业走在创新一线

【疫后新经济】抓好中小企业中的三个“增长点”

转载经济观察网 | 抗疫中的独角兽:危机推动各企业大胆创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