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王朝:胡宗宪为何不向嘉靖揭露“毁堤淹田”的真相?这才叫“顾全大局”

 zxj1107 2021-06-24

“改稻为桑”推行过程中,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因为浙江发生了水灾而建议朝廷延缓“改稻为桑”的推行,并将水灾的成因归结到了“河道失修”。为了彻底弄清浙江的事情,嘉靖皇帝决定召胡宗宪、杨金水和谭纶共同入京面圣。

这里,需要强调几个必要的背景:

1、杨金水入京以后便立即将“毁堤淹田”的内幕汇报给了嘉靖皇帝;

2、严嵩并不清楚嘉靖皇帝已经知道了“毁堤淹田”的事情,虽然他已经生出怀疑;

3、胡宗宪手中掌握着一份供状,声称是马宁远对“毁堤淹田”内幕的供述,但这份供状到底是何内容,也只有胡宗宪和已经被砍了的马宁远才知道。

除此之外,嘉靖皇帝还认为谭纶已经劝说胡宗宪投靠了裕王;严世蕃也认为胡宗宪手中的那份供状就是他投靠裕王的“投名状”;而裕王通过谭纶得知,胡宗宪之所以建议延缓“改稻为桑”,只是一心为民,并不关乎站位问题。

于是,一场信息极其不透明的御前奏对,发生于嘉靖皇帝、裕王、严嵩、胡宗宪和存在感并不高的吕芳之间。个人认为,《大明王朝》之所以晦涩难懂,和这场神仙级的对话有着直接关系。

冬季着薄衫的嘉靖皇帝,在夏季却换上了棉服,一股神秘感油然而生,修仙悟道的真正目的并非飞升成仙,而是树立权威、掌握皇权。

今天的主角是胡宗宪,嘉靖皇帝坐定便直奔主题:

“一个四品的知府,一个四品的河道监管,两个科甲正途的知县,你举手就杀了。好气魄。”

胡部堂一声令下,便取了两位正厅级、两位正处级官员的人头,“王命旗牌”果然非同一般!

不提四位官员的具体罪过,只强调了知府和河道监管的官职级别,强调了两位知县的“正途出身”,这明显是在替四位官员惋惜,甚至在为四位官员说话。所以,嘉靖皇帝的这句“有气魄”绝非夸赞,而是要求胡宗宪给出解释。

胡宗宪回答道:

“回皇上,依大明律法,监主修河道的官员河堤失修酿成灾害等同丢城弃地。臣身为浙直总督挂兵部尚书衔,奉王命旗牌可就地正法。”

注意胡宗宪对自己这份权力的来源说明——《大明律例》和“王命旗牌”,法律高于一切,依法而行断不会错;“王命旗牌”来自朝廷,拥有“便宜行事”的特权;两种最高权力的加持,胡宗宪当然有权处理这四位官员。

只是,这个答案当然并非嘉靖皇帝想要,他继续追问:

“可不可以先奏请朝廷然后依律正法?”

注意嘉靖皇帝的语言艺术——“可不可以”,而非强硬以“难道就不能”开头,这是极为典型的语言进攻方式,将自己的姿态降低以便给予更有利的进攻。以商量的口吻询问,等到对方给出肯定回应,再予以强硬回怼,更容易压制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胡宗宪先是一愣,然后给出了回答:

“回皇上,当然也可以。”

再注意一下胡宗宪的语言艺术——“也可以”,认可了嘉靖皇帝的说法,同时,还强调了自己的刚才的解释也并没有错。总之,胡宗宪所为合理合法,不容挑剔。

嘉靖皇帝等的就是胡宗宪这句话,从刚刚降低的姿态立马跃起,直接给出了这样一句论断:

“这就有文章了。”

嘉靖皇帝的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我们继续往下看:

“朕的记忆里,你是个谨慎的人,可这一次不但先斩后奏,而且杀的既有小阁老的人,也有吕公公的人,你就不怕他们给你小鞋穿?”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胡宗宪一改往日谨慎风格,杀了严世蕃的人,杀了吕芳的人,可偏偏没有裕王的人。这就是嘉靖皇帝所言“有文章”的所在,他认为谭纶已经将胡宗宪劝说的投靠了裕王,斩杀严世蕃和吕芳的人就是“投名状”。

这句明显有所指向的话,虽然让裕王表情紧张了,但严嵩却第一个站了出来:

“回皇上的话,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明朝所有的官员都是朝廷的人。”

皇上都将朝廷官员分出个归属了,严嵩这等拥有极高敏感性的老狐狸自然要赶紧表明立场、给出态度。只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嘉靖皇帝不光提到了小阁老,还提到了吕芳,可吕芳为何就如此安稳,不赶紧做出解释呢?

吕芳虽然贵为“内相”,但其本质上还是嘉靖皇帝的奴婢,和严嵩这位“内阁首辅”、朝廷官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吕芳的人,就是嘉靖皇帝的人,没必要解释;相反,如果吕芳多此一举给出解释,反倒让自己疏远了嘉靖皇帝,甚至有着单立门头的嫌疑。

官场、职场就是如此敏感,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只是,严嵩的这句话,嘉靖皇帝并不以为然,因为他这次的目的并非让朝廷官员表忠心,而是为了敲打裕王。所以,嘉靖皇帝给出了这样一句回应:

“朝廷也就是几座宫殿几座衙门,饭还是分锅吃的。”

衙门,能代表各级朝廷官员;但宫殿,除了嘉靖皇帝就是大明未来的皇储——裕王。至于,能和嘉靖皇帝“分锅吃饭”的人物,就更为明确,就只能是裕王了。

有了这句铺垫,嘉靖皇帝开始转向正题,问向了裕王:

“裕王,年初你跟朕说你府里那个做詹事的谭纶是个人才,想把他放到浙江去历练历练。历练得如何?”

裕王回答道:

“回父皇,谭纶开始去是在胡宗宪总督署做参军,现在在戚继光的营里帮着谋划军事。时日不久,谈不上什么建树。”

有了刚才的暗示,裕王自然知道该如何回答,只有将谭纶先摘出来,才能将自己摘出来。裕王的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谭纶没有拉拢胡宗宪,胡宗宪也没有投靠我,请父皇明鉴。

“改稻为桑”的推行受阻,胡宗宪又斩杀了小阁老和吕芳的人,现在又建议朝廷延缓“改稻为桑”,这一切都符合“清流党”进攻“严党”的整体规划。所以,嘉靖皇帝对于裕王的解释并不认同:

“有建树也不一定要在阵前斩将夺旗。敢为天下先还不是有建树?吾有三德,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嘉靖皇帝几乎直接挑明了谭纶的“建树”就是拉拢了胡宗宪,只是,他也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朕尚且没敢拉拢,你就先动手了?

这句话严重了,皇储竟然跑到了皇帝的前头,裕王赶紧下跪,沉默了!

胡宗宪一听,这是两位爷在谈论自己的站位啊,必须自我证明一下了:

“回皇上!臣本朽木之才,蒙皇上不弃,委以封疆重任。但既任封疆,则臣一切所为,除了听皇上的,听朝廷的,臣决不会听他人指使,也没有任何人能左右臣的本意。至于此次既未能推行改稻为桑之国策,又在臣之任地出了这么大的水灾,一切罪责,归根结源,皆是臣一人之过,更与他人无关。”

一句话,我没受任何人拉拢,也没向任何人靠拢,“改稻为桑”的受阻、浙江水灾的爆发,我一人领过。

“这是臣请求革职的辞呈,请皇上圣准。”

这句话一出,所有人都懵了。

如果胡宗宪投靠了裕王,唯一的原因就只能是裕王登基以后的“入阁”,可胡宗宪现在主动请辞,就说明他并非靠向裕王,嘉靖皇帝猜错了,严嵩也猜错了!

听到这句话,嘉靖皇帝心里释然了,对裕王说道:

“听到没有,胡宗宪在为谭纶开脱呢。你起来吧。”

你起来吧,没你的事了!

接着,嘉靖皇帝开始了另一件重要任务——拉拢胡宗宪!

经杨金水汇报,嘉靖皇帝了解了“毁堤淹田”的内幕,就已经认定了“严党”踩线的事实,并开始萌生“倒严”的想法。可“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有胡宗宪挡在前面,嘉靖皇帝想要“倒严”谈何容易?所以,嘉靖皇帝决定先拉拢胡宗宪,然后再适时“倒严”。

所以,嘉靖皇帝接下来的问话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逼着胡宗宪道出“毁堤淹田”的内幕,一来可以抓住“严党”的致命把柄,便于自己日后“倒严”;一来可以挑拨胡宗宪和严嵩之间的关系,便于自己拉拢和利用。

嘉靖皇帝问道:

“真像你说的那样,河堤失修等同丢城弃地,且扰乱了朝廷改稻为桑的国策,真要治你的罪,革职就完了?”

这句话带有明显的威胁意味,目的非常明确:你身上的罪很重,希望你能看清形势,及时向朕靠拢。

来看胡宗宪的回答: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请皇上圣裁。”

无懈可击、毫无挑剔的回答!

面对来自领导的威胁,自然要先承认领导的权威——“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领导既然指明了自己的过错,当然要给出诚恳的认错领罪态度——“请皇上圣裁”;

嘉靖皇帝当然不会治罪于胡宗宪,威胁不行,只能改变策略:

“我再问你,新安江河堤是去年刚刚修好的,花了朝廷二百五十万两银子,一场大水便堤塌成灾,事先你就没有一点觉察吗?”

作为嘉靖朝实际上的“户部尚书”,嘉靖皇帝对于朝廷财政的收支情况非常了解,就新安江河堤的修筑情况而言,绝对不会出现次年便“堤塌成灾”的情况。嘉靖皇帝之所由此一问,就是要把胡宗宪逼到墙角,逼着胡宗宪道出“毁堤淹田”的内幕。

只是,胡宗宪却再次将罪过担起:

“臣也曾巡视过河堤,未能及时发现隐患,是臣失察之罪。”

嘉靖皇帝明显有些生气了,他没想到胡宗宪竟然如此执拗:

“只是失察吗?”

这句话一出,所有的目的都紧张的盯住了胡宗宪。裕王心想:赶紧说啊,“严党”的大好机会;严嵩心想:白头师弟,我这条老命就攥在你手里了;吕芳心想:你要真说出口,朝廷立时大乱,你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来看胡宗宪给出的回答:

“是不是河堤失修,臣这里有新安江河道总管马宁远和协办委员常伯熙张知良三人的供状,请皇上圣察!”

马宁远给出的那份供状,几乎能够决定朝廷重新布局的那份供状,终于出现了!

时间再次静止,偌大的宫殿中只能听见嘉靖皇帝翻阅供词的声音,而且,嘉靖皇帝的脸上也看不出任何内容。许久以后,嘉靖皇帝终于说话了:

“严阁老。”

严嵩还是闭着眼坐在那里,居然没有听见这一声呼唤。

嘉靖脸上浮出的神色甚是复杂,既有一丝悯然,又有一些不然,便不再唤他,转过头叫来吕芳,说道:

“吕芳,你知道这份供状里写的都是些什么吗?”

吕芳回答:

“奴才不知道。”

嘉靖皇帝说道:

“那朕就告诉你吧,这份供状写的全是河堤失修的详情!”

注意,嘉靖皇帝给出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极为复杂,既有失望也有欣慰。

失望的是胡宗宪并不想揭露“毁堤淹田”的内幕,也就是不想背叛严嵩,也就等于嘉靖皇帝无法拉拢之;

欣慰的是胡宗宪心中到底装着大局,授意马宁远将浙江水患说成是“河道失修”,既能保全严嵩,又能保全吕芳,还能避免这两位老狐狸合力将裕王拉下水。更重要的是,一旦胡宗宪当场揭露“毁堤淹田”的内幕,嘉靖皇帝就必须做出相应处置决定,“改稻为桑”肯定不能再继续推行,仍对嘉靖皇帝有大用的“严党”也不得不马上扳倒。如此一来,国库亏空无法填补了,嘉靖皇帝也没钱继续玄修了,就连朝野局势也会因为“严党”的倒台而迅速失控。

也就是说,胡宗宪此举还能留给嘉靖皇帝一个绝佳的台阶,当做什么都没发生,“改稻为桑”才能继续进行,“严党”才能继续为自己敛财,朝野局势才能呈现平衡状态!

事情已然如此,嘉靖皇帝决定改变策略,将这份供状交给严嵩,让严嵩给出处置胡宗宪的意见,再来一波两者关系的挑拨!

嘉靖皇帝将供状交给吕芳,说道:

“去,把它送给严阁老去看看。”

接过供状,吕芳来到已经“睡着”的严嵩身边,轻声叫醒严嵩,说道:

“阁老。供状皇上已经御览了,写的全是河堤失修的详情。皇上叫你也看看。”

因为无法回应嘉靖皇帝可能出现的问话,严嵩只能装睡;但现在,严嵩已经明确这份供状并没有谈及“毁堤淹田”,严嵩也就醒了。

接过供状,严嵩颤颤地翻开了第一页,也就看了一下,接着抬起了头:

“皇上,字太小,臣老迈眼花,看不清了。”

同样的目的,还是为了避免嘉靖皇帝可能出现的问话!

完了,嘉靖皇帝的计划再次失败了,只能无奈给出回应:

“那就拿回去,给内阁的人都看一看。”

当然,这并非嘉靖皇帝的最终认输,他还留有后招,那就是对胡宗宪辞职的处理。接下来,嘉靖皇帝又会给出何种巅峰操作,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