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帖不忘学习如何用印

 方远图书馆 2021-06-25
临帖不忘学习如何用印
临帖不忘学习如何用印
临帖不忘学习如何用印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印章最初是以信物的方式出现在生活中的,起到印证作用,作为书法艺术,最早起源于商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唐朝,内府所藏法书法名作上,有“贞观”、“开元',“元和之印'、“秘阁”等印识。略同于现在的闲章。宋元以后,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不少书家们在书法作品上开始使用印章。

自明清以来,印章作为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定式。如果我们看一幅完整的作品。一般来说都会有印章。

在书法作品的恰当位置上盖印, 书印相映成趣,如同画龙点睛一样,使书法作品鲜亮、精神起来,也突出了书法的艺术效果,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还可以寄托书家们的抱负和情趣。

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以示郑重, 防止伪造。

一幅印章,饱经岁月,历尽沧桑,浑厚而沉着,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历史的记载。

当我们在观摩阅读临写一幅幅古代书法作品的时候,我们既要欣赏神采,学习技法,也要领略鲜艳夺目,黑白相映的印章之美

一、印章的类别

1、闲章。

闲章是继秦汉玺印之后的一种吉语印演化而来的印章。也称布局章 其中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拦腰章。

名曰闲章,其实闲而不“闲”, 若盖印得当, 能使笔墨生辉, 画面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起到稳正平衡等效用。成为整幅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闲章具有极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和奇妙的艺术功能。

闲章的出现使以往单纯的实用的姓名印,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文学含义的一门欣赏艺术。闲章发展较快的时期,是在元明时期。元代画家王冕等书家自己治印并使用,用于舒发自己情感和人生志向。闲章因文人的钟情而日益异彩纷呈,也成为藏家追捧的藏品

“闲章”字数少则两字,多则几十字。不具徵信作用。

闲章内容广泛复杂,吉语、格言、警句、诗词,或记事、或言志、或抒情、或咏景、或咏物,有的摘自经史典故、诗词佳句、名言警语,有的摘自书论、画论、印论、骚语;或反映书家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人生态度;或发表各自的艺术主张、个人情怀;或用以自励明志;或抒发怀抱。其中充满了哲学、美学、文学色彩,耐人玩味。从不同角度,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道德情操以及修养、情趣、学识和经历。。片言只语,妙趣橫生,如“终日到门惟白云',“林泉容我静,名利使他忙”“庭无杂尘,身有余闲”,“江湖满地一渔翁”,均为闲章中的佳构.颇能发人深思。

①引首章。一般钤在作品右上四分之一部位,如:正文一、二字之间的右边,若正文字小且多,則钤于正文第二字与第三字之间的右側.

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如果款首过于整齐, 需要“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 需“提升”;书法作品上印章布局单调, 需“调整”, 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引首章以长方形、葫芦形、椭圆形、圆形为多。不宜用正方形章

印文多为作者喜欢的名言、警句、籍贯、年份或斋馆号等。内容与作品及文章内容浑然一体。

(1)年号章:如庚子、乙丑、戊戌等。(2)月号章:如孟春、仲夏、桂月等。(3)斋号章:此类章的内容很广泛,如:艺无涯、不教一日闲过、墨缘等。

②拦腰章。

作品从首至尾中间为腰。腰章在大幅作品中,特别是明清时期较常用,内容无定式,可以与引首、押角章形成三点一线,互相呼应。长幅作品行气稍有摆动时,中间则显得太空, 就可加盖拦腰章。拦腰章比引首章和名章还要小一些。否则就显得抢眼

印章的内容大多为作者的籍贯或作者生肖的肖形印。

③压角章。钤于正文的一角而得名。其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形,其位置一般钤于正文右下角,但不要与名号章盖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免呆板。

引首章与压角章可以同时使用。如王铎的有些书法作品就同时盖引首章与压角章。

压角章的内容多为年龄、斋堂号与籍贯。

2、名章

是用来题款署名的用章。姓名章有连在一起的, 也有分开的。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佳。

所谓“名”,即书写者的姓名和字。如齐白石,姓齐,名瑣,字萍生。所谓“号”,即书写者名字以外的称谓.如米蒂就有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多个雅号。

名号章的大小要与款字的大小差不多,太大不雅观,太小也不相称。其位置钤在下款末字后,有一二个字的间隔为好。

钤印数量应视款后的空白而定,如果空白多,可以既有名章,又有号章,如果空白少,也可以只钤名章。其阴阳也是有讲究的,如果盖名号章,要一阴一阳.。朱文为阳文、白文为阴文。一幅书法作品的名章一般不盖两方阳文或阴文,若盖两方印章最好是一阳一阴,两章之间相隔一方章的空位,两章大小不宜悬殊。

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引首,盖在右上角。

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

古云:“名阴号阳”,即名印阴刻,字号印或斋馆印阳刻。

印章与正文的风格要基本一致。正文的风格有粗犷、沉雄、婉约、豪放,明快、静穆,圆润、古拙的差异,印的风格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二、印泥

印泥是中国特有的文房用品,印泥前身是春秋秦汉时期的封泥,后来发展为水调朱砂、油调朱砂,现在的印泥都是油调,油加上艾绒、朱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做成印泥。

现在比较有名的印泥有上海的潜泉印泥和耘萍印泥、漳州的八宝印泥、苏州的姜思序堂印泥、北京的荣宝斋印泥等,产于杭州的西泠印泥最为著名。

印泥的价格,从几块钱到几千块钱不等,其中原料是最大区别,价格数百以上才有可能得到天然原料,天然原料有朱砂、艾绒和油,其中最重要的是颜料,也就是朱砂,朱砂也有优劣等级区别。天然朱砂色鲜而沉稳,立体感强,化工原料却难达到这个效果;第二是寿命,天然朱砂印泥钤印可长久保持,甚至几十年不褪色,化工原料的时间一长容易掉色,渗油,变形。

印泥的使用搅拌是基础,搅拌不充分印泥效果无法体现。

印泥不是越湿越好,也非越干越好。如朱文印、细朱文印,用干一点的印泥,线条不铺张,更精准,湿一点的印泥更能表现粗狂的效果。

金色印泥,使用方法很特别,非传统的盖印,而是分两步走,第一步盖黄色印泥,第二部洒上金粉,方得金色光辉。可在大红纸上和春联上用

盖公章的印泥是不能用的, 因为它是海绵浸红色印油, 既不匀和, 更会渗油, 盖在纸上, 印记周围会产生透油现象, 印文模糊, 丢失神采。

印泥的颜色一般以朱红、朱磦为好,质地要细腻,色泽要鲜明。色泽以红色稍微偏黄最佳。

三、怎样用印,

用印是书法作品的最后一道环节,非常讲究。需要认真对待, 仔细斟酌,因地制宜,灵活应用,用的恰当,会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妙趣。在一幅作品中盖印不宜过多,尽求“惜红如金”,力求适宜和谐,宁少勿多,宁单勿双。印章的内容、形状、风格、大小及印泥颜色等因素都应予以考

如果印章盖得不得当, 非但不能锦上添花, 反而会弄巧成拙, 破坏书法作品整幅的艺术效果。

通过用印,作者不仅可以表达艺术观点,展示襟怀,记时记事,而且直接关系到作品的章法,起着调整构图和增强节奏感的作用。

历代书家都非常重视作品的用印。作品用印,可以说有规律又没规律,不能一概而论。大体说可掌握以下几点方法:

I、大小要适宜, 数量宜少。 印多易杂乱, 甚至喧宾夺主,内容应与作品内容相关联为最佳。盖印的数量,在古代人们喜好单数。

盖印位置要恰当, 密处不够紧凑, 可以用印章补之, 疏处如觉空荡, 可借印章充实, 印章妙用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 使画面感均衡。

2、占据的空间也不能和正文或题款相同,位置一般不能和正文齐平,通常是找两个字的空隙之处。创作时可根据作品空白来选择钤印位置,在一般规律中追求创新。姓名、字号钤盖在款字下面,有时因章法之需,钤于款字的左侧;

3、讲究礼仪;凡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给小辈,用别号章即可。挽联用印,只能用黑色或蓝色。

 4、钤印数量要适度,古人云:“印不过三”。一幅作品中若使用多方印,要兼顾整体上的审美,尽可能朱白相参、错落有致,避免印距相等和位置平行。

  5、用印大小要与作品相称,能够起到校正通篇布局重心的作用。古人云:“用图章,宁小勿大,大则不雅。”切忌印章与落款字大小相仿。否则,不但会给人以沉重下坠感。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大多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6、各类作品用印

①对联。上联通常钤引首章,钤在第一、二字之间的右边;姓名章钤在书者名款下,通常有两枚印章,一朱一白。②横披。视主体布白的需要而定,正文作品中部,不宜钤印。③匾额:款字、印章与正文不可靠得太近,宜疏朗,有整体感。 ④扇面。印章的边线要与主体内容的斜度及折线相向。⑤ 册页:内容独立时每页都可落款加章,也可在最后一页落款加章,视书写的形式变化而定。⑥四条屏:首幅右上可盖引首小长形章,其余不可盖,如果统统盖上,行气就被破坏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