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面对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

 昵称37058962 2021-06-25

本文摘自:何善蒙老师的《重返思想的变迁时代:中国哲学16讲》

讲古代思想的时候,有一个词经常会出现,叫“轴心时代”。实际上无论在中国在西方,这个词都被用来解释这两大传统的产生发源过程。

为什么叫轴心时代?从字面意义理解一下,轴,就是围绕一个东西舒展开来,所以其实轴心时代是说,我们后来的传统都是围绕这个点来展开的。

在中国,这个原点就叫做“诸子百家”,也就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为什么会发生呢?这其实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 

时代的转折点:礼崩乐坏


中国社会早期,在百家争鸣之前是比较稳定的。西周时期周天子下面封了很多诸侯,就是所谓的“封建制”。在这个结构之下,毫无疑问周天子是权威,天下人都紧密团结在周天子的周围。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司马迁在《史记》里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叫“烽火戏诸侯”,讲得是周幽王和宠妃褒姒的故事。褒姒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冰美人,周幽王非常喜欢褒姒,就想让她多笑笑,但是褒姒就是不笑,怎么办?后来有人给周幽王建议了烽火戏诸侯这个把戏。

图片

当时烽火台设立的用意,就是在战争时期,天子点燃烽火台,诸侯得到号令之后,都要来帮助天子,这就叫“勤王”。点烽火实现的是一种军事功能,而这个军事功能背后,包含的是一种天子强烈的权威感,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但周幽王用了这个馊主意,点了烽火台,天下诸侯都辛辛苦苦大老远跑来勤王了,发现天子没有危机,自己被耍了,又气又无奈。褒姒看到这个情景觉得很好玩,就开心地笑了。笑完这个事情却变得很麻烦——际上,周幽王为了让一个宠妃感到开心,把整个社会秩序破坏了。


这样玩儿了几次下来,就应了“狼来了”的故事。后来真的危机出现的时候,再去点烽火号令诸侯,却没用了。天子的权威扫地,失去援助的周幽王本人也很尴尬,就被杀死了。

图片

接下来的周平王没有办法,敌人已经杀进了关中,国家安全受到非常大的压力,只能东迁洛阳,标志着东周的开始。但洛阳和能倨险而守的关中可不一样,四周一带无险可守,再加上又身处四战之地,周天子的地盘不断被人蚕食,所以迁都洛阳,也就标志着周王室走向了衰落。

而东周的开始,实际上也就是春秋时代的展开。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破坏了整个礼乐制度,因此破坏了天子的权威感,曾经被诸侯百姓紧密围绕的天子权威不再,这才导致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们变得强大,纷争动乱也就跟着来了,整个社会秩序失去了掌控,造成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中国古代思想的产生跟这个时代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些思想首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我”怎么样面对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也就是先秦的诸子百家们,面对这个问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所谓百家争鸣,其实就是不同方案看法的交锋。而这些方案,统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解决社会的失序问题,重建良好秩序。

所以,在整个中国思想传承当中,我们的思想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就是伦理,一个方面就是政治。

伦理和政治这两大最基本的内容,跟西方讲的很抽象的形而上学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造成这种不一样,就是因为我们思想源头产生的背景,是在时代的转折点,人们面临着非常真实而具体的问题和任务。

士的游离与再就业


以前天子是政权的核心,各个阶层围绕在天子周围,都有自己的位置,尤其是贵族阶层。当周天子无力掌控天下的时候,附庸在整个社会秩序上的人,就和原来的角色有一个分离。

分离的过程里,那些高级贵族,掌握实权的诸侯,可以在战争中获利,所受影响很小;本来身处社会最底层的百姓,还在底层,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原来地位就很低的贵族,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士,就很尴尬了。他们从原来的社会结构中游离出来,不得不面对一个重大的问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再就业。

再就业得有自己的基础所持,这些士有什么呢?他们无非是用知识谋饭碗,解决当时社会出现的礼崩乐坏的问题。

他们原来学的知识是什么呢?古代贵族学的就是六艺:小学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学的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所以,这些出来“再就业的士”,别管提出的主张看起来怎么大相径庭,但其实他们本来接受的知识结构都是一样的,虽然他们的思想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却又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学习诸子百家,关注差异的同时,也要关注相通性。

图片

说回士的再就业问题。这些解决方案提给谁?跟谁去讲?换句话说,谁能帮自己解决工作问题?当然就是有能力的人。

在那个时代,周天子已经对天下失去掌控了,因此肯定不是对他讲。这时候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厉害的诸侯,诸子百家要干的事情很直接,就是要游说这些诸侯,跟他们讲“我是怎么看待这个社会的”,以及“我能够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方案”。

不过,诸侯面对的方案那么多,你怎么就能确保他愿意接受你的呢?这个学说最好能有点社会影响力吧?所以,还要把这个学说广泛传播出去。

怎么传播呢?教学生。

因此,士的再就业,又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连锁的重大事件,那就是私学的诞生。

以前贵族上的叫公学,是国家办的,但现在国家办不了教育了,就有了私学。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总会说“孔夫子是第一个老师”,为什么呢?在他之前没有人教书吗?有,但在公学下面,教师的身份跟官员的身份是一致的,而孔夫子正是私学的第一个老师。

私学讲什么?——看谁做老师,就讲他对于社会的理解。百家争鸣,每一家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就是这一家的创始人,也都有核心团队,就是投奔老师的学生。

从再就业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能更加理解,为什么春秋战国期间的思想这么多元,能够百家争鸣。

其实很简单,同样对于礼崩乐坏这个问题,大家给出解决方案,比方说,孔夫子讲了怎么用儒家的方式解决问题,你再去拿儒家的这一套方式去找工作是没有用的,因为人家讲过了,你只能另起炉灶,逼着自己换个角度想问题,提出一个又自洽又新颖的想法。

大家都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先秦社会的土壤里迸发出了特别丰富的思想。

面对社会失序、礼崩乐坏,越是在一个混乱的世界,诸子百家却越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思想选择性的可能。

士的再就业所关注的问题都是恢复社会秩序,而回答这个问题,你会发现,要么是从伦理角度来看,要么是从政治治理的角度来看。而这两个方面,都是在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所以,诸子百家的这一特点,作为中国思想的源头,也就奠定了我们中国思想整体的特点:人间性。


这个开端和轴心,决定了很多中国思想根本上的属性,在学习古代思想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把握这一点,进行比对。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如侵权烦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