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时间管理能开挂,我家孩子就只能拖拖拖?

 zhsht16 2021-06-25

这周五打算做直播,和大家讲讲孩子的时间管理。昨天在写孩子的学期规划的时候,也简单和大家聊了下我家孩子的时间分配,没想到挺多朋友好奇我说的这段话:

我经常跟孩子们说的一句话说,“你们要学会赢得时间”,一天的时间衡量是固定的,你能把24小时过得怎么样,其实是由你的时间效率决定的。

怎么赢得时间?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孩子就是不听怎么办?到了关键时候耍赖怎么办?为什么我家孩子就是整天都要推推推推呢?我春节回梅州的时候,也被问过这个问题,我亲戚朋友告诉我,真的是为了改变孩子拖拉的事情,用尽了一切办法,该骂也骂了,该陪也陪了,为什么孩子就是没有任何改善呢?

我过年的时候跟身边的亲戚朋友聊了很多,也对孩子的时间管理过程有了更深的观察,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我家俩孩子的事情。

孩子的时间去哪儿了

我先给大家交个底,其实我家两个孩子对他们每天如何更高效利用时间,整体也是不大稳定的。可以这么概括:

有秩序的时候特别好,
混乱的时候也特别折腾。图片

就以昨天为例,昨天是2021年春季开学日,我家哥哥也开始每周一有3小时的线下奥数课了。机构离我们住的地方大概10分钟车程,其实不算远,但孩子从放学后到睡觉前可能也就6个小时的空余时间,课外班就占了3小时,意味着孩子只有3个小时,来完成所有的事情,包括洗澡、吃饭、写作业、玩耍、发呆。

我数过,3个小时不算少,所以前天晚上我就跟两个孩子讨论了一个计划,孩子们都说好。

计划是怎么样的呢?
3点半放学后,先去洗澡、完成作业、4点多5点先吃晚饭,我提前一点点下班然后直接带孩子去教室,之后哥哥独立上课、我带弟弟去旁边的咖啡厅里看书和学习,等下课结束时,回家刷牙换衣服睡觉。

我还跟孩子们画大饼。
我说如果时间安排的好,完全可以提前半小时就到教室附近,那我们可以去旁边的店买些冰淇淋吃,上那么烧脑的课前,完全可以给自己多一些鼓励。

孩子们兴奋的点点头。
前天聊的时候,他们两眼睛都是发光发亮的!

可是今天,我们真实经历的情况是这样子的:

3点半放学后,哥哥一定要啃完一本漫画书、弟弟一定要啃完另外一本漫画书,不管家人怎么劝都不肯,5点两个人心满意足、懒洋洋跑去洗澡,然后一洗澡就半小时。我5点半回到后发现,孩子除了完成洗澡,其他都是零进度条。

顾不上了,于是我楼下买了两包面包,直接塞给哥哥,就带他们去上课了,我说“面包都给你,你饿就课间的时候溜出去吃”。哥哥课前吃了三块面包,7点多课间的时候在楼道上吃了一块。

我和弟弟在等哥哥的时候,找了一家环境比较舒服又安静的馆子,正当我觉得至少弟弟可以完成今天的学习量吧,结果弟弟一会儿撒娇说太饿了,一会儿撒娇说太累了,一会儿撒娇说脚疼,一会儿撒娇说尿急……行了,最后当我带弟弟去接哥哥的时候,弟弟也就只完成了1/3的约定。

当弟弟收拾东西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我一早已经把iPad带过来,才开始懊恼自己终究错过。因为我们家的约定是,娱乐时间排在学习时间后面,所以这便是我们之前说的,弟弟最终今天什么iPad都没碰,斩钉截铁跟我说,“下周一我不这样子了。”

图片

回到家已经快9点半,弟弟倒是赶紧换好衣服让我刷完牙就秒睡了。但是在我捣鼓弟弟的时候,哥哥又开始捧起另外一本书入迷地看,并告诉我,“我得先完成作业”。

我在旁边真的是纠结得不得了,我也会在旁边喊“你快去睡觉吧”,但他就拿着那两本宝贝的书,自己跑去一个角落了假装听不见。于是从9点半一直到11点,哥哥才看完想看的书、完成了学校的功课,才开始慢吞吞地爬上床。

我边刷牙的时候边跟他说,“答应我,下周开始,千万别这样子了。”他迷迷糊糊地答应完,睡过去了。

今早起床,他们把闹钟设到6点50分钟,闹钟响的时候,俩孩子就当昨天的事情没发生一样,又回归到很有秩序的节奏,穿衣、洗脸、吃饭,赶校车,一切有条不紊。

分享我家俩孩子的事情是想跟大家交个底,不管我家俩孩子在大家面前看起来是多么守秩序、乖巧的娃,实际上他们的自我时间管理能力还是不稳定的。

他们能驾驭的地方,是一些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日程表的安排,比如他们现在已经知道上课不能迟到,作业得做完,校车得赶上,这些他们很少会因为拖拉而让自己陷入困境。但他们不能驾驭的地方,恰恰是时间管理最难的一部分,自我管理。

在出现很多选择题的时候,孩子对事情的发展、任务的轻重缓急判断力还是不足的。就好像哥哥明知道很晚了但就是想把一本书看完,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哪一样都不愿意放弃,能否在当下感觉到满足和愉悦,似乎是孩子更想要做的事情。

当父母急的想上墙

面对孩子这种情况,我会急吗?
会的。

我家孩子都知道,我虽然平日里性格挺温和活泼的,但是在某个时间点,我就会“炸掉”。比如说,每天晚上10点,如果孩子还不睡觉的话,我就陷入唠叨模式,也会仰天长叹说,你们怎么让我那么不省心啊。

我的确如此,只要孩子10点后还没睡觉,我就会特难受,也会有焦虑,就好像猫爪子挠心间一样,让我坐立不安。我很早就直接跟孩子形容过我这种感受——

“一个原因是担心你们。急啊,担心啊,你们那么小,睡眠时间就那么一点,对大脑很不好。另外一个原因是会影响到我,每晚你们睡着后我还得工作3小时,这是我的稳定工作量,可如果你们一定要10点11点12点才睡,这就逼着我得通宵啊,通宵我身体吃不消呀孩子。”

我甚至会告诉孩子,“如果十点还不睡,怪兽妈妈会上班”,怪兽妈妈说的话不好听,第二天也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但那是因为我已经无法正常思考了。你们的温柔妈妈下班了,怪兽妈妈上班了。

图片

所以有时候孩子晚睡了,知道我在旁边大口呼吸忍住不训斥他们,弟弟就会过来搂着我肩膀睡觉,入睡前还撒娇说,“怪兽妈妈是不是快要出来了,我这样子抱着你,温柔妈妈会不会就舒服点?”哥哥也会过来握我的手,安抚我说“妈妈,再给我们5分钟,我们会平静下来,妈妈你先别下班。”

所以其实哪有什么绝对的“不发脾气”,有时候也是彼此的互相谅解。

我急的时候我会记录下来我的情绪引爆点,到底是什么让我的情绪达到这个区间后,理智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混乱的情绪,比如伤心、累瘫、难过、沮丧等等,我会花时间去梳理这些状况,并且提前告诉孩子。

这是我多年的习惯,无论对我还是对孩子,其实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彼此都能提前意识到问题,尽可能减少这部分带来的冲撞。

哪些方法是我们可以做的?

面对孩子时间管理这件事情上,我也没觉得我的日常安排一直很顺手,但我也没有停下来借助任何一个机会,跟孩子分享和交流各种各样有效的时间管理办法和工具。

我会希望孩子借助这些方法和工具来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但有一点是我这些年感触越来越深刻的地方,就是很多时候我都会借助这些工具,来传达我对孩子时间管理的看法和理解。这里的交流,不仅仅是我对孩子时间安排上的理解,也包括我对我自己时间安排上的思考。

时间管理是一个可外在感知的事情,但自我管理才是时间管理的核心。

孩子的自我认知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改善时间管理的状况。这里的认知也包括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成就感、以及想要努力达到的方向。很多时候孩子让大人忍不住推推推,恰恰是孩子内心没有认知,他们觉得是在为大人的要求来做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动力就会更低。

我们听了很多年的“我都是为你好”,可是我相信你也知道,并不是只要是为你好的决定,就一定是孩子真正想要去努力的决定。

我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要学会赢得时间”这样子的约定,这是因为这些年来,孩子一天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基本上是分成三大类,课程、作业和娱乐活动。

其中娱乐活动是孩子的内心渴望。娱乐活动包括iPad在内是孩子的自由分配的时间,孩子的成就感在于,他们无论玩什么游戏(只要不低俗),我都不管。他们玩过在我看来很无聊的捡豆子、摘西瓜、发寿司这样子的国产游戏,也有一起并肩作战在Minecraft搭建梦想世界,还有就是直接用switch玩动物森友会和各类卡牌游戏,可以说在玩什么游戏上,只要这个时间段划分给了孩子,我就不大会干涉。

图片

但我们尽情享受娱乐时间的前提是,完成作业和日常安排,所以我也看到两个孩子经常积极地为了能多玩、多看课外书,就多提高自己写作业、上课和洗澡吃饭的速度,这样子的动力推动下,孩子在我们眼中,自然变得自觉多了。有时候前面磨蹭了,他们也会拿闹钟设定倒计时,把自己的洗澡和吃饭时间精算到分,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

所以好的时候,孩子一天能玩40分钟iPad,糟糕的时候,连续几天1分钟iPad都没法玩。就这样子一天天过来,这个规则我们家不变,孩子执行起来也清晰,这就是为什么昨天晚上弟弟磨蹭了一晚,收拾东西时发现我一早把iPad都放在包里,觉得很惊喜,但对于自己没有做完原定的学习计划,他也不会闹,就只是告诉我,下一周会不一样的。

无论你家里的约定和规定是什么,如果能够成为孩子能理解的契约,孩子就愿意把它纳入到“自我管理”的一部分。我遵守这个契约,是无论何时何地,孩子有提醒还是没提醒,我都会预留孩子能完成后的空间,而孩子遵守这个契约,也是知道我不会变,不会朝令夕改,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此外,无论是生活还是时间,其实都怕一成不变,所以我也会尽量多在孩子稳定的时间安排里,加入一些变量。像我给孩子安排的课程,每天的主题只有一个,而一个季度为周期大家一起调整下一个季度的安排,其实也是开放一个空间,去给孩子自己做自己的安排和决定。

我家俩孩子是琴童,学琴分别是两年半和快一年了。可以说除了主课老师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练琴。让孩子自己练琴或者父母陪着练琴太痛苦,于是我找了一个平台式的钢琴陪练app,里面是非固定的老师,真人直播一对一陪孩子练琴。

图片

从我开始接触这个平台,并且给孩子安排练琴计划时,我很早就把这个“选什么老师来上课”的权力移交给了孩子自身。因为是非固定老师,所以基本上都是要自己去筛选,我就让孩子自己看、自己选、自己约,我除了把必须不能选的时间段告诉他们外,选什么时间点也是他们定了。我的限度是,每天必须得练琴至少半小时(哥哥一小时),至于时间点和老师,你们自己定。

这种策略,其实在心理学里叫做变量刺激。就是在一个基本的恒定框架里增加一些变量和新鲜因素,让孩子把心思和状态放在如何去参与其中,而不是跟你纠结“天啊,一个小时太长了,为什么必须得完成一个小时”上面。你可能会不能理解,那老师要是没选好怎么办,或者孩子要是选了太晚或太早的时间怎么办?但其实这些真的关系不大,因为细节都是可以优化的,如果我们的视角是让孩子能有机会做自己时间的主人翁的话,就得给孩子有做决定的权力。

孩子的时间管理就好像开车一样,如果目标是为了到达某个目的地,可能很多人会首选父母直接做司机,加上导航规划路线,孩子只要做乘客不捣乱就可以了。但如果我们对孩子时间管理的目标是希望孩子自己学会开车,那么我们从一开始就得让孩子学会做司机,引导孩子去掌握导航规划路线,然后让孩子踩油门。

我前几年学车时,我爸就在副驾驶座上陪我练车,每次练完他都感慨,真比自己开车还累。可不是,我一会儿急刹车、一会儿忘记打方向盘,一会儿忘记开指示灯,而且还战战兢兢生怕自己违规等等,我爸当然累,眼睛都不知道往哪儿顾。可感慨是感慨,车还是得自己学会开,才是长远之计。

的确如此呀,不能既希望孩子学会开车,又忍不住自己执过方向盘,最后看着乘客位置上的孩子抱怨他怎么就是学不会开车。

这便是本末倒置、南辕北辙。
在时间管理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要犯这个错误。

图片

The END

萌芽有话说:

时间管理的议题,想周五跟大家仔细介绍里面的一些实操方法和细节,今天分享的是大原则,就是时间管理一定会出现很多的颠簸,这条路注定要经历汪洋大海,但正因为孩子小,从小让他们在大方向拎清楚,他们才能更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