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鸣心所向:当客户说太“贵“了,你该怎么办?

 一鸣心所向 2021-06-25

贵而不买,就这么做。

毫无疑问,很多时候你和客户打交道都一定经历过:客户觉得价格太贵而导致最后成交没有达成。

其实,当客户对你产品没有认知的时候与他谈价格是肯定会吃亏的,那么,该如何去搞定嫌弃价格贵的客户,你该怎么去扭转客户的认知?有什么话术可以去说服他?

或者说你应该从哪个角度去进入客户的思维?让成交更顺利的进行。

如果你按照一套常规的说法,产品不贵啊什么的,我的产品很多人都在用很好啊什么。到最后你磨破嘴皮他也不会购买。这时候你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话术和方法去说服他,具体怎么做达到快速成交呢?

听我为你分享:

很多时候你也会问自己,是不是我这个产品太贵了?没有成交的原因是因为贵而不买吗?其实当你开始有这种顾忌的时候,就是你没有明白一个点:客户到底买不买你的产品,他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你的价格,而是取决于你的客户群体。

这是什么意思呢?很好理解,你比如我现在有个信息,我知道一条基金或者股票明天能涨15%,那么请问这个信息对你来说值多少钱?在和学员弟子做交流会的时候,我当时有说,这个信息对你来说值多少钱取决于你现在立即能调动多少资金对投,比如有100万,那么对照100万的15*价值就是15万对吧?但是假如我吧这个信息给到能调动资金一千万的富豪,这个信息的价值就是150万。

你看,就是同样的一个产品,它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价格,而是取决于它的客户群体。好比我刚才说的基金和股票,对于一个贫穷的农民,他可能所关心的只是怎么吃饱穿暖,所以这个信息对他一文不值。

同理,我们去看一些拍卖会的时候,刷新香港拍卖纪录史上最贵的赵无极画家,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花11亿936万港元(约合人民币9.76亿元)的总成交额来买他的话,而为什么有的人觉得几万几百万就足够了。

花几万的人也许心里想的只是挂在家里装修下自己的房子,而花几百几千万的也许是想收集他的话来珍藏,至于那些愿意出好几亿的,他觉得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的办公室或者接待室能为他吸引更多的高质量客户,这些客户跟他谈的单子几亿上百亿的都不等。

所以营销的神秘点真的在于你不要老是觉得你自己的产品贵,这个时候你需要想的是因为你没有找准你的精准客户群体,那些真正需要你的客户群体,他们只会觉得这些产品对他的价值很大。简直就是物超所值,性价比更高。

比如,我2980的课程,关于微商营销引流系统的,比如说,对于我一些学员弟子来说,特别是有些已经做到上百上千资产的创业者,我的这些方法对他们来说何止这么点价值,他们觉得10万甚至20万都太值了,对吧。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团队很大,随随便便一天他的一个团队就能有成千上万的业绩,他们会觉得这些课程花几十万我都愿意去学习,这也是我说到的营销的神秘之处,产品的价格取决于你的客户群体而不是它本身的价格。

所以你所定位的客户群体非常重要,就像我的定位群体从来都不是“屌丝“,曾经我也帮助过屌丝,但是他们的热爱和兴趣都是玩游戏/看电影/泡吧撩妹什么的,我交的方法从来不去做不去执行,这样怎么成功?但是社会精英就不一样,本身他们对自己就有一定的要求,领悟性和执行力都很好,在资源上也有优势,所以就会很快拿到好的结果,所以我很乐意去帮助到精英,帮助一些中小企业的创业者,让他们能更快的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系统课程有的人可能觉得只值九千八,而我一些资产很大的弟子会觉得九万十万都不为过的道理。

我说了这么说,你有没有从中收到两个点的启发。

第一点:看待问题的角度

第二点:精准定位客户群

对于第一点,听了这堂课之后,你一定要转换到客户的角度来看待价格,什么意思呢?只有你自己在那觉得自己产品是不是贵了或者便宜了,是没有意义的,你要明白的是客户来花钱来买的是你的价值,如果你的产品能带给他的是物超所值两倍或者三倍更高的价值,价值多高他就越愿意购买。

在人的潜意识里,价值规律所要求的是等价交换,也就是当你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他才会开始考虑要不要购买,如果你产品的价格高于这个价值他肯定是不会购买,但是反之价值远远高于价格的时候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购买,明白了吧?

第二点就是你产品的价格其实是取决于你的客户群体,所以接下来你要做的是更加精准的去定位你的客户群里到底是哪些人?简单的说哪些人认为这个产品价格对他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他会快速的很愿意支付这个价格来获得他物超所值的这个产品。这样的人群才是你需要去定位的。

营销里常言道,选择客户大于说服客户,对于真正饥饿有需求的精准客户是很容易获得成交的,因为需求是第一位的。反之对于没有饥饿需求的那批人,你花再多的时间去说服也是浪费,懂了吗?

我最后说的这两个点都很精髓,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一路走来的不断总结,今天的分享就到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