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文及改文,看这一篇就够了,终极干货!!

 宏泽资料库 2021-06-25

很多作者都有这样的经历。

不知道自己写得好不好,然后去找人看了,别人也给了评语,想根据评语来修改,却无从下手。

或者说,感觉自己写的不对,自己琢磨着修文,改来改去,最后读起来,反而还不如原先的好了!

因此,结合我自己看书、修文、评文,还有一些审稿的经验,整理出这样一篇《怎么客观评价自己的文》。

需要明白的是,想要客观评价自己的文,首先,就得有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课题为难了网络文学界几十年,因此,本文在这里,也只是给出一个私人的标准。

# 网文的具体评价标准 #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100%的客观,但是主观的角度多了,就能逼近100%的客观。

所以我们需要从尽量多的角度,来解析、看待一部作品。

本文分为四种角度:

(1)读者,以阅读体验为主;

(2)作者,以写作技巧为主;

(3)评者,以文字水平为主;

(4)编辑,以题材市场为主。

1.1 从读者角度

对于读者来说,一本书好不好看,是一种纯粹的印象。

只要有一个亮点,吸引住了读者,就是好看的。

同样的道理,只要有一个毒点,那就是难看的。

那么,都有些什么亮点呢?

1.1.1 爽了

首先,就是爽了。

爽了就是爽了,我不管你是立反派、还是开金手指,你打脸坏人,抱得美人归,在别人面前装了X,我就感觉很爽。

这种爽,始终是读者最在意的一点。

1.1.2 人物

其次,有人物。

我以前在看诛仙、仙逆、校花、绝世无双的时候,里面的女角色,都很吸引我。无论得不得到这些女角色,我都喜欢一直看下去。

给我这种印象的,还有《倚天屠龙记》里面的赵敏。

这种很好地塑造了人物,是鲜活的,能够让读者从喜欢到眷恋的。

无论是从质来破局,还是用量来补充,这些人物都是让一个读者欲罢不能的。

1.1.3 新意

再者,有新意。

不拘泥于过去,给人新鲜感的新题材,新写法,读起来更爽。

换句话说,就是写得一塌糊涂,只要你是个新东西,大家都忍不住想看两眼。

这是天然的吸引力。

1.1.4 文笔

最后,才是说文笔。

很多人就喜欢香蕉那种细腻到爆炸的文笔,也有人喜欢老鹰那种流畅,或者是烽火那种仙气,这种文笔只要用在对应的题材上,就不怕没人看。

但是,你总不能拿写小白文的文笔,去写历史吧?

文笔是相对的,写什么题材就要有什么样的文笔,我作为读者,就要选自己题材喜欢、读起来舒服的文笔,这种作品,我才会为之付费。

1.1.5 毒点

远离窝囊、拒绝人妻、不绿不死、幸福美满。

1.2从作者角度

成为作者之后,我再去看文,看的就不是内容了。

而是他们怎么写的,怎么安排的行文结构。

一般我是通过扒纲来深度认识这篇文章的,而不是靠自己粗浅的阅读,为的就是尽量剔除自己读者部分的偏见。

那对作者来说,什么更重要呢?

1.2.1 开头(卖点)

这个开头,究竟是靠什么抓住读者的?

是新颖的题材、别开生面的金手指,还是某个特别强的悬念?

是恐怖氛围的塑造、还是情绪的渲染?

是幽默搞笑、还是车速飞快?

或者单纯是他优秀到极致的文笔?

1.2.2 行文思路(节奏)

为了让前文的那个要点,能够在开篇成功抓住读者,作者在传统的套路上,有没有做什么调整?

或者干脆自己整了一个全新的套路?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调整?

调整的意义在哪里?

最后自己回到读者的身份,去感受,去对比,这种效果到底好不好?

具体好在哪里?

和作者对套路进行的调整,到底相不相关?

后续呢?

开头之后,有没有什么变动?

在这里,小提一下断章思路,作者的断章断的好不好,假如是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断章思路?

对比起来,哪个给读者的感觉最有读下去的欲望?

1.2.3 剧情安排、人物塑造、背景设定等细节

这里,就需要回到文本。

但不能完全回到文本,要把一件事和事里的人拆分出来,就好像原本是一盘混杂在一起的青椒肉丝,要把青椒和肉分开来看。

这里面,就包括但不限于:

(1)剧情是怎么推进的?在这种推进的过程当中,读者所代入的主角,是怎样被安排的?

(2)这样的剧情,方不方便制造爽点?作者制造了几个?层次感如何?换成是你,你能制造多少个?能叠几层的爽点?

(3)人物形象鲜明吗?这个人物被塑造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是工具人,还是用来当作卖点,用掉大量笔墨的主要人设?

假如是工具人,那是搞笑(红月里的壁虎)、还是煽情(庆余年里的陈萍萍)、或者是丰富趣味性(这号有毒里踩细剑的胖师姐),到底属于哪一种工具人?

假如是主要人设,这个人设好不好?新颖不新颖?生动不生动?

(4)为了配合上述剧情、人物,背景做了怎样的设定?或者说,这是一本设定流的小说,为了表现精妙的设定,剧情、人物做出了哪些让步?

(5)这个骚话,这个成语,这一小段妙趣横生的剧情,该不该拿小本本记录下?

1.3 从评者角度

评者,又可以称为高级读者,或者老白。

其特点是对文字挑剔,文笔不好的文,都不会受到他们的喜爱。

优点是阅历丰厚,只要是以前的黄老的题材、写法,他都能使劲地喷你:“十几年前的套路了,还写,是不是有病?”

开个玩笑。

大部分评论员的优点是,不同于普通读者那种片面的意见,而是针对性很强的独特意见,是非常优秀的读者。

(PS:提前排除掉很多只是觉得评论好玩,所以选择成为评论员的读者、作者)

因为按我的经历来说,我认识的每一位评论员,都能为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能够找到支撑起这句评语的理由。

这对作者来说,绝对是相当宝贵的。

每一个人的付出,都不可能白费。

关键还在于,作者是否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评论员具体说的什么。

当我还在当评论员的时候,就十分苦恼,作者与评论员之间评价体系的不互通,甚至对于评语表达的意思都不了解。

同时,就算在评论员这个群体间,我们的评级体系都是各不相同的。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的90分,在你这里,是80分,我所认为这篇文应该重点写的,你却觉得无关紧要。

但这问题其实很好解决。

术业有专攻。

不同题材、不同文体,大家研究的方向不同,专业素养也不同。

所以,正确接触一个,对你正在写的文有一定研究的评论员,是非常重要的。

可惜,这种研究现目前仍旧是处于爱好阶段,就算是各大编辑,研究的也不算特别深入,只是根据风向,把模板往上套,只要一份稿子,能够读出来差不多的感觉,就行了。

说回评论员。

那么,对评论员来说,什么最重要呢?

眼前一亮!

前面说了,说到底,评者就是读了不少书的读者。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你的书推陈出新,评者就会喜欢。

因为看过很多书,下意识就会和以前读过的书相互比较,如果文字不够流畅,表意不够清晰,甚至一点画面感都没有,就会让人觉得浪费了这个点子。

所以,真正的眼前一亮,是有新意,并且这个新意写得很不错。

也就是说,有新意+文笔老练,这才是评者评判一个文的方式。

而这样的文,通常才具有爆火的潜力。

1.4 从编辑角度

对编辑来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出赚钱的书。

也可以叫火书,也可以叫符合市场的书。

依据的经验就只有两种,第一、它这个流派现在火不火;第二、你写得怎么样。

也就是市场风向+作者实力。

1.4.1 市场风向

这个相信不用多说了,排行榜和收稿风向上都写着呢。

跟风不会爆火,但也不会饿死。

这在网文作者之间,早就达成了共识。

你可能说有的作者,抄袭原著,反而比原著火,我只能说,都是基本功的错。

1.4.2 作者实力

作者实力就是基本功。

什么是基本功好的作者?

对作者们来说,可能就是他文笔好、写得流畅这种。

但对于编辑来说,单纯就是,他对套路掌握的娴熟,知道在哪里应该写什么,应该写多少,并且读起来非常流畅、清晰,这种熟练的程度就算他换了一个不熟悉的题材,譬如换到了迪化流、换到了战神文,他写得也像模像样的。

这就是基本功。

不单是你写作的实力,而是讲故事,架构一部对读者友好的小说的实力。

这样的作者,实际上是相当少的。

很多作者,单纯认为写就完事了,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

说个题外话,网文,早已经有成熟的生产模式出现了。

即“点子→大纲→初稿→精修稿→定稿”。

大脑活跃的作者想出创新的点子,经过编辑的初选,被扔给纲手转换成大纲,再被掌握对应写法的写手转换成初稿,接着是对初稿进行N遍精心的修改,先转换成为精修稿,最终成为定稿,成为输向读者的商品。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模式。

但缺点是,这仅仅是一件商品,经过精确加工,缺少人文关怀。

说具体,就是缺匠心,缺少对人物的打磨。

想要和他们竞争,人物是破局的一大重点。

当然,这是建立在,你其他方面都不输给别人的程度上。

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作者,都是一个“个人工作室”。

点子,最好是新颖的,或者为了稳妥,选个老一点的,但是反复经过市场检验的。

大纲,这个不用说,关系到后续的剧情,最好请编辑、作者啥的过一眼,有没有亮点什么的无所谓,可千万不要有毒点。

初稿、精修稿最后到定稿这部分,就是我们今天最最最重要的内容了,放到后面,先说回人物。

先说普适的结论:人物越生动越好。

关于人物怎么生动这个话题,传统文学的创作理论里面,几乎都说烂了。什么加小癖好,加性格反转,随着剧情推进增添层次感、变化感,构成人物弧光……但最重要的,还是有感情,作者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物有感情,读者才能有。

再说取巧的办法:工具人化。

这个配角用来搞笑,这个大反派用来当主T,拉读者仇恨,这个小反派则是他拉仇恨的僚机……让配角拥有强烈的目的性,因为某个目的,而去诞生某个角色,再来给这个角色,增添一些生动的因素:人物的反差,小癖好,面对不同的人表现不同的性格……

反差,典型的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或者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小癖好,我印象很深刻的,超神机械师里面的某个长官,严重的强迫症,却看到主角弄了满地的纸屑,非常不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至于面对不同的人表现不同的性格,大家印象深刻的可能是,女角色对别的男人爱答不理,对着主角各种主动。

其实做到这些,相当不容易。

每一个生动的人物,都会花费作者大量的心血,甚至说要补充一张人物设定表。

不建议初学者尝试。

# 如何改文 #

在改文之前,我们会做什么?我们装作读者,会读一遍自己的文,然后给自己的文一个评价,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具体到某个细节,然后围绕这一点来修改。

那问题的关键就出在这里了,你怎么确定你的评价是对的?怎么确定你修改之后,比之前的效果更好呢?

这里,就涉及到了最理想的评价模式。

2.1 最理想的评价模式

以前做评论员的时候,很多作者喜欢我点评他们的文,因为我自身是有一个评价体系的,然后对他们的文本看的比较多,在充分对整个文有了把握之后,才会去精确说某一方面的问题。

很多作者花钱都想得到这样的点评。

但实际上,我仍然觉得,这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客观评价。

真正理想的评价一定是客观、严谨、理性和感性同时存在的。

即:

【1】普通读者+【2】同类文作者+【3】严谨合格的评论员+【4】做此分类的编辑

短时间内,大部分新手都没法找齐上述四种评价,不过不要紧,有一个是一个。

我们重点说下这些是什么样的,然后怎么利用。

【1】普通读者给出的评价,通常是简单、主观、模糊的。

一般就两种态度:

1、什么垃圾小说?

2、催更!

如果是态度2,那么恭喜你,如果是态度1,首先反省自己写的是不是没意思?如果觉得不是你的问题,那么换一个,再换一个。

好几个读者都不喜欢,那没得说,就是你的问题。

网文读者都是很简单的,只要你写的有意思,那么他就会喜欢。

你要是写的没意思,那对不起。

【2】同类文作者,给出的评价,通常是富有经验的。

包括但不限于:

1、没那味儿啊(文风不对应)

2、你这套路用的真垃圾(套路不熟练)

3、尬的扣脚(情节和人物之间没有配合好)

4、人物形象太差了(人物塑造差)

5、主角的安排真不行,剧情淡得和水一样(剧情安排、爽点制造)

6、你还是换个题材吧(题材掌握程度差)

括号内就是潜台词,别管他怎么骂你,你只需要看见自己哪里做的有问题,其他的自动过滤。然后根据这个问题,回到文中,和本类型的火书做对比,看看自己是不是没做好,为什么,到底是哪里出的问题?

【3】严谨合格的评论员,给出的评价,通常都是稳定、对比性很强的。

包括但不限于:

1、你看看《》里,为什么他的主角我就很有代入感?

2、你看看《》里,为什么别人写的,我读着就很爽?

3、文笔真垃圾啊、你这小学生文笔、语文没学好就多练练、不是,你的标点符号,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4、真心推荐你去看看《》、《》、《》,和别人相比,你这太丢人了

这里,只有一个选择,放下身段,多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的书,然后学习。

不要抱着什么自己天下无敌的想法,初出茅庐的新人,对自己要有清楚的定位。

【4】做此分类的编辑,眼里基本就是市场,市场需求什么就收什么。

包括但不限于:

1、这个不好卖,我推荐你写XX

2、你看看火的《》、《》,我觉得你写这个挺不错的

3、哎呀,你这篇稿子啊,什么都好,就是不好卖

其实对作者来说,市场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写文嘛,表达自己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但对编辑来说,市场就是全部了。

所以,想赚钱,就得了解市场风向。

这可以让你把本身千15的实力,发挥到千20+,反之,本身千20的实力,违背市场,可能就只能发挥到千15。

当然,千100+的作者,是可以凭借笔力、构思、以及粉丝效应来突破这些限制的。

收集好【1】【2】【3】【4】,基本就能得到一个客观的评价了。

读者会不会被吸引,会不会主动追更。

同类作者,觉得你的写法,还有没有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评论员,在老书和你这本新书之间,会选择哪一本?新书比不过同类老书,那真不如抄一遍老书,你的写法毕竟建立在老书的基础上。

编辑,就是你这本书符不符合市场,好卖,就签约,写呗。

2.2 最有效率的评价模式

前面说了,这四种评价短时间很难集齐。

而网文写作,又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虽然创作周期长,但是风向变化也快。

我们需要尽可能提高效率。

总不能,每一篇文都拿去问别人吧?不现实,除非你像大神一样有审稿人,甚至精修编辑。

那么,我推荐的是:

开头一万字:读者+其他作者+编辑

接下来每一章:读者+作者自查

十万字左右:读者+评论员

2.3 到底有没有修改的必要?

很多作者经常得到评价之后来问我,我这篇小说,究竟还有写下去的必要吗?

我每次都感到十分诧异。

难道你换一篇小说,就能写的多么多么好了吗?

除非是水准线以上,也就是千字20以上的作者,才会受到说,哎呀,我这个题材选的不好,不符合风向,这个脑洞写起来刚开始还好,后面就不吸引人了,还是换本赚钱的把!

这种情况下,才会选择不写下去。

或者干脆点,剧情写崩了。

只有这些时候,才会停下来,太监的同时反思自己的错误。

可以说,只要不是绝对的问题,都有继续写下去的必要。

而只要继续写下去,就绝对可以修改得更好,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收集到足够客观的、具有代表性的意见,然后有没有能力根据这些意见来修改,修改的结果到底能不能达到预期?

2.4 如何修改?

终于到这个,本文的核心内容了。

前面的铺垫已经就绪,我们尽快进入正题。

先说自修,也就是自己修文。

2.4.1自修

【1】首先,我喜欢通读一遍。

不是看,是读,是默读,以一种自己能听的见的声音来读。

只有读出来,才能彻底体会到是不是流畅。

这是为了改语病,让读者读起来更连贯。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写的东西,大脑会自动给我们梳理想要表达的意思,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还没有看清楚自己写了什么,但是其中要表达的意思,已经自动呈现出来了。

所以,默读是一种很好用的办法。

有的作者,喜欢存稿,存他个五万十万,回过头再去读,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写的小说了。自然就能修改语病。

这好吗?

这很好。

但有两个缺点,第一就是需要存稿,一直存到你回头都不认识你的小说了。

第二,就是你万一想要修改情节、人设,你自己都忘了写的什么,还怎么修改?

【2】其次,我会梳理章纲。

拿自己写的文来推章纲,然后和我最初设置的大纲做对比,我想要写的东西达到了没有?我的剧情是不是对的上大纲?人物突出不?字数没有超吧?节奏没有乱吧?断章这些,是不是都和我最初设想的断章方式一样?

刚开始我不熟练,我会一段一段的倒推,然后把我用大量笔墨想要表达的东西,标注出来,看看写这些到底有没有意义,或者是不是达到我要的效果了。

如果没有意义,那么就只有一个字,删。

这种没有意义一般有两种情况。

第一、写上头了,下次写的时候,多注意下大纲。

第二、大纲就是错的,详略的安排不恰当,这是新手常犯的错误,需要每次写完之后,好好总结、思考。最后改正写大纲的时候,不注重详略的毛病。

而效果不够好,肯定就得改,反复打磨之后,拿给我的读者看。并且重点问她,你觉得这里读起来是不是XXX?这个人物你觉得她XXX吗?

尽量给读者这种感觉吧,可以不够强烈,但不能没有,方向上起码得是对的。

梳理好章纲,其实这一章的完成度,大家很清楚的就能看见了。

和自己预先想的哪里不一样,就针对调整。

或者干脆说,自己预先就没想好,能写成啥样就是啥样。

对此,我只能说,尽量抓住重点,也就是卖点去调整。

搞笑类的,就去调整笑点,让整个结构更能突出你的笑点,爽文类的,就去调整爽点,让整篇文章能够很自然地进到爽点,并且人物反应合理,打脸爽快持久。

【3】最后,我会确定人设。

经常有人说,写崩了。

不外乎两种。

1、剧情写崩了,写了几十万字,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或者想不出同样质量的剧情了,只能水,换地图,写不出开头的感觉了。

这是大纲的锅。

2、人物写崩了,写了几十万字,一点感情都没有,还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感觉就是,需要这个人说什么,她就跳出来说什么,没有自己的观点、看法、特质,就是一具空壳。

这就是人设的锅。

一个人物应该是怎么样的?

这说起来就很玄乎,有感情的,什么叫有感情的?

太模糊了,不符合教程具体实用的原则。

一般人物就分为三类。

1、主角,不限于男主,也包括女主,或者一干后宫。

全称:主要角色。

这种角色重要吗?

不重要。

为什么?

因为你在她们身上的笔墨足够多,要这你能给写崩了,基本功是真不行。

2、配角,老工具人了。

全称:次要角色,重要配角。

这重要吗?

这很重要。

为什么?

很简单,你能匀给每个配角的笔墨少,想要把人物立起来很困难。

在配角身上分的心思少了,整个剧情就很干燥。

主角一个人装X有意思吗?

没意思,作为读者,我重点看的是别人的反应。

一个干燥的配角,能有什么好看的反应?

确定人设的重点就在这里,有限的笔墨里,配角的反应一定是很有意思的。

3、龙套。

全称:次要配角。

这人设相当单薄,不存在崩不崩的。

2.4.2辅修

编辑、读者、评论员这些旁人的意见。

配合他们的看法,来进行精确调整,就是辅修。

注意一定要沟通到位。

这篇文我觉得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或者我想写到什么样的效果,但是没有达到。

调整、调整、再调整,一直到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这个,我让作者改文的时候经历的比较多。

一段一段的修,实在基本功不够,那确实没办法。

基本功还是很重要的,想达到某种效果,但是没能力,只能慢慢积累。

而对于读者来说,基本看一次,就不会想看第二次了,注意把握这种机会吧,尽量修改一遍再拿去给读者看。

2.5 修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及格线。

我个人是喜欢修两遍。

写完,自己修一遍,然后拿给读者过目,重点关照下自己想写的点,没问题就继续写下去,有问题就再调整一遍。

修文不能有强迫症,效果不错就行了。

说到底,修文就是在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你小说原本的框架架构这些是离不开的,一旦涉及到要调整框架,那千万别动。

好的修文,都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叙事顺序的调整、人物的修正、层次的突出。

从不会说调整整体的架构,只能尽量把这篇小说调整到最适合读者。

这里也就顺带解答了很多作者的问题,为什么我修了文之后,觉得效果还不如原来的呢?

第一,就是你修的不好,没有章法、没有重点。

第二,就是你没有以读者身份去看待。

真正好的修文,我每次修改完,都是有收获,很满意的,这里我又修了个小BUG,这里我的条理逻辑更通顺了,这里我简单改下,期待感变强了,进阶感也有了。

一定是为了调整某个点,而去修改。

不要为了拔高整篇小说的质量,去修改。

掌握修文的意义、掌握修文的方向、同时掌握修文的方法,这三者缺一不可。

# 总结 #

简单总结吧。

【修文的意义】

把实际上的文章调整到和自己的预期相同的过程。

我喜欢称之为(x,y,z+1)→(x,y,z)

即纠正z轴,使整个故事回到最初的设定线上。

而不是把一个80分的故事提高到90分。

【修文的方向】

自己检查为主。

适当结合读者评价、同类作者评价、评论员评价、编辑评价。

【修文的方法】

通读全文、倒推章纲、确定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