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情绪障碍和教育之殇:病理思考篇(情绪和情绪障碍)

 长沙7喜 2021-06-25

情绪是人的基本生理功能,是人受到各种欲望驱使而形成的生理反应。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鼓励对利他、克制、隐忍的所谓高层次需要(高级欲望)的追求,压抑个人对低层次需要(低级欲望)的满足。这种趋势造成了个人本能的压抑和心理疾病的增加。

情绪

以下是360百科对于心理学词条“情绪”的解释:

关于'情绪'的确切含义,心理学家还有哲学家已经辩论了100多年。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有20种以上的定义,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承认情绪是由以下三种成分组成的:

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

2.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3.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也是人出于生理需要而表现出来的状态,包括个人主动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受到刺激做出应激反应的状态。

简而言之,情绪是人的一种生理状态,它既受基因携带的生理本能的影响,也受到经验、认知的影响,能够使人更好地平衡个体与集体、短期与长期的需要,拥有更好的生存、生活质量。

人出生就带有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且人在越是年幼,这些情绪表现就越简单、明了,由明确的生理刺激引起,反应比较强烈、任性,缺乏理性,这种由生存本能决定、基因携带过来的情绪功能,又叫基本情绪。

人在成长后,人会根据经验和意识,加强对基本情绪的调节,所谓含泪微笑、隐忍克制,都是出于长期需要和集体需要,克制、调和自己的本能需要和基本情绪,体现了人的智慧和美德。

复杂情绪包含了更多对他人和社会的欲望,具有更多情感成分。

情绪和欲望

情绪和欲望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且自古以来被中外熟知。

古语云:七情六欲,就概括了欲望与情绪的生理、心理过程。

一般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按照现代的心理学、生理学知识,人的这些情绪都体现了人生理上的需要。

六欲是源头,是人根据生理需要从外部获得的信息。

眼、耳、鼻、舌、身,可以对应人的感觉功能,是人从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直接从外部摄取的信息。

意,对应于人的认知功能,是人对感觉功能信息的综合和加工。

七情是结果,是人在接收到外部刺激后,出于个人欲望所做出的反应。

喜,一般包括了对欲望即将实现的憧憬,以及欲望已经实现的满足,受人的趋利动机支配。

怒、忧、悲、恐、惊,包括了对各种负面刺激的警惕、反应、对抗,

思,是一个综合权衡的决策和反应过程。

我理解的“七情六欲”,就是人充分收集、掌握各种信息后,根据趋利避害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

社会对个人情绪的要求

人类是高度集体化、社会化的智慧生物,教育和舆论不断鼓励为了集体利益、长远利益而克制自我,这无形中影响了每个人的的认知、经验对情绪的调节和约束。

这一趋势,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而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家庭对成年人的情绪有着稳定的预期,那就是有理性,负责任,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集体负责、对未来负责。

这种责任感有助于最大化社会合作,建设和谐社会,有助于消除隔阂、误会、冲突,降低内耗造成的社会成本。

为了履行这种责任感,成年人都会主动或者被动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较少放任基本情绪的泛滥,而是理性、稳定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更多地体现复杂情绪的特点。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论述人类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

图片

需求层次理论的底气,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使自己拥有战胜灾害和威胁的能力,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去克服生理本能,追求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与之对应的是,社会越来越鼓励温和、克制、理性、利他、坚韧的品质,鼓励符合这种动机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我曾在孩子高二拖延着不去课堂时给了他一记耳光。

后来,我认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同时,我也受到了长达两三年惩罚——孩子的仇亲

情绪障碍是现代文明的副产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符合广受推崇的精神世界不断升华、为了未来和他人做出牺牲的美好愿景。

这一愿景的背后,是利他、无私、自律的神性光辉,压制了纵欲、冲动、鲁莽、率真、及时行乐的人性本能。

集体越来越大,个人越来越小。

他们越来越好,自己越来越差。

未来越来越美好,现在越来越不重要。

社会规范越来越值得遵从,个人本能越来越受到漠视。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荣格等早就揭示了一种后果,即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个人原始本能冲动被符合集体意识的认知所压抑后,会带来包括情绪障碍在内的精神疾病的爆发。

迄今为止,距离弗洛伊德的时代,一个多世纪过去了。

人类文明取得了更大的辉煌。当然,现代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困扰。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 “力比多”是驱动个体的本源动力和情绪能量,受本能驱动。

“力比多”熄灭了,人也就抑郁了,甚至自我毁灭了。

“力比多”紊乱而不受控制,人的情绪也就忽上忽下,表现为双相情感障碍、恶劣心境、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根据我这些年初略收集的信息,全世界有两个很明显的现象:

一是发达国家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欠发达国家。

二是以律己、克制、奋进为代表的东亚儒家文化圈,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发病率也高于其它同类国家。

这也与我过去几年的经验吻合。知识分子和成功人士家庭、优等生的情绪障碍发作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人群。

别误读情绪障碍

我理解的情绪障碍,就是个人情绪功能不符合自己意愿且无法受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和不确定性,出现情绪功能性失调和异常。

情绪障碍患者往往受到误解和伤害,因为无法自控的一些行为,被贴上道德败坏、放纵、没有同情心、自私、冷漠的标签,被别人和故意做恶、道德败坏的“坏家伙”混为一谈,但两者实际上差别较大。

故意作恶、道德败坏者对于自己的行为动机有着明显的认知,意识和情绪没有冲突,存在主观恶意,且对因此的后果非常清醒。他们属于确定意义上的“坏人”。社会对于这类人有着明显的法则,就是控制、约束、惩罚,甚至消灭。

但情绪障碍却属于精神疾病范畴,患者往往怀着良好的动机,耗尽生理和心理能量去努力调适自己,却使自己和他人受到痛苦和伤害。他们是值得我们同情的病人和受害者。

出于弘扬正气、惩恶扬善的社会价值导向,我们应同情、支持、帮助情绪障碍患者抱着,让他们更有勇气、力量和智慧去战胜病魔。这也是我连续书写的出发点和动力。

下章预告

青少年情绪障碍与教育之殇:病理思考篇(脑健康与情绪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