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不让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匮乏感”

 周沭罕Stella 2021-06-26
昨天的推文《怎么和孩子谈钱?》中,有位读者留言:
我是一个家境不错比较节俭的人,我老公是个家境不好,却花钱比较随意的人,他会常常说,不能让女儿成长过程中有匮乏感。我想,我们家庭的孩子应该是冲突的。
紫薇

首先,我们来聊聊“匮乏感”这个词。“匮乏”有两层含义,一是缺乏和不足,二是贫穷。

  1. 缺乏、不足。《汉书.卷一○○.叙传下》:「四民食力,罔有兼业,大不淫侈,细不匮乏,盖均无贫,遵王之法。」丰富

  2. 贫穷。《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百姓匮乏,疲于征发。」

 第一层含义,我们可以理解物质/精神/心理需求的缺乏或者能力的不足;第二层含义,直指物质了。人们常说的“匮乏感”是来源于“物质”还是“心理”,是有形还是无形,我想,很多人自己也不是真的清楚吧。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我们精神上很匮乏,却浑然不自知,以物质上的满足来暂时麻痹我们的匮乏之心,因而我们会去不断买买买,也不停以各种借口去消费,此乃治标不治本之举。买完后的空虚、望着账单的惆怅会和“匮乏感”再度袭来,甚至愈演愈烈,让人陷入不可自拔的恶性循环。而人们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女孩子要富养”等论断的片面解读,使得可怜的中年人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却也心甘情愿把大把血汗钱花在琳琅满目的培训班和特长发展上,末了还以信誓旦旦无比确信的口吻说:“你以后会感谢我!”

当我们谈论孩子的匮乏感的之前,我们要想明白,是我们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与他们的同伴家庭对比而产生了同辈压力,还是孩子真的需要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时间的投入,而我们恰好也能负担得起。如果是前者,那问题似乎出在我们父母身上,如果我们自己不是“985”“211”的出身,那么孩子出生时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我们自己不是*思聪,孩子出生时,也已经输了,这样比,有意义吗?如果是后者,我们更要想清楚,我们给孩子的,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和需要的吗?与其为了培养孩子的淑女气质,让好动的孩子静坐一两个小时哭着弹钢琴,不如带着孩子一起看艺术展,与孩子交流对于美的感受,或者陪着孩子听几场钢琴演奏,读一读钢琴家传记。你的孩子是一块璞玉,我们硬要把它放到工厂流水线的模具里刻画出一个“别人家的小孩”,那么,我们生养的意义又何在?

何况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也会有匮乏感。在学校与同伴相比,口才不如他人,或学业成绩不如他人,人缘不如他人等等,这些匮乏感的根源,来源于缺乏父母的无条件的爱父母的爱的力量,尤其是父性的力量,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本源,在无条件的爱和积极的认可里,孩子不怕被人瞧不起,不怕比不过别人,更不怕失去来自外界的认可,因为内心自足,无需外界认可。在这个物质日益丰富的社会,我们为人父母更需要警惕的是我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时间与孩子分享,是否只是口头上说“我爱你”,是否以“我为你好”的名义把孩子逼得太紧。我们有多久没有陪孩子安静聊天,听听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了?我们有多久没有陪孩子一起发呆,听雨滴的声音,闻一朵花的芬芳,没有不带任何目的陪他们看完一场电影或读一本书,不带任何教育目的带他们一起旅行了?

给孩子保持一定的匮乏感,未必不是好的教育。那些凡事都能得到轻易满足的孩子,未免失去平凡的快乐以及对人生探索的热情与斗志。

我希望,我们的父母,不要背负“不让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匮乏感”的压力,不要被这种狭隘的人生观裹挟,温和而坚定地用行动传递我们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支持,让孩子知道,我们深爱他们本来的样子,无需为了变成别人而扭曲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