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是如何处理邵荣案的?

 弋尘读书 2021-06-26

对于朱元璋而言,元至正二十二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内忧外患频发,在东边,金华、处州、衢州先后发生叛乱,在西边,洪都发生判乱,他的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也趁机发动进攻,而邵荣案便是发生在这一年。

邵荣当时是江南行省平章政事,地位仅次于朱元璋,朱元璋是吴国公。

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元至正二十二年七月十三,平章邵荣、参政赵继祖谋反伏诛。

邵荣和赵继祖都是郭子兴旧部。

《明太祖实录》对邵荣案的叙述大致是这样的:

邵荣勇猛善战,差不多和朱元璋同时参加濠州红巾军,从平定处州叛乱回到应天后,逐渐变得骄纵,曾口出怨言,在他的部将当中,有人想去告发他,邵荣知道后,开始疑惧不安,与赵继祖密谋趁机动手。

当朱元璋去三山门外阅兵时,邵荣与赵继祖埋伏在门内,想举兵行动。

正在这时,突然刮起大风,吹起邵荣的旗帜,碰到朱元璋的衣服,朱元璋觉察到异样,换了衣服从别的道路返回。

邵荣扑了空,被宋国兴告发,朱元璋派人把邵荣找来,当面责问,然后把邵荣关到别的屋子,和诸将商议处置办法。

这时常遇春站出来,说:“荣等凶悖,一旦忘恩义,谋为乱逆,不利于主公,将害及我等。纵主公不忍杀之,我等义不与之俱

于是,朱元璋采纳这个建议,让人准备酒菜饭食,与邵荣边饮酒边流泪,后来,邵荣被诛。

俞本《纪事录》的记录与《明太祖实录》有所不同,大致如下:

八月初七,平章邵荣、参政赵继祖让部众乘海船停泊在二村港,密谋举事,其部将刘某暗中逃回去应天,向朱元璋告密。

朱元璋于是让廖永忠、康茂才去请邵荣喝酒,将其擒住,押送至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哭着列举他的罪状,两人连续饮酒数日,在中秋节的夜晚,邵荣被诛于聚宝门。

《国初事迹》对邵荣案的记述大致如下:

平定处州叛乱后,邵荣七月回到京师。八月,邵荣与参政邵某图谋不轨,元帅宋某首先向朱元璋告发。朱元璋派壮士将邵荣、赵某捉住,用锁链锁上,朱元璋备下酒菜招待二人,问他们:我和你们一同参加起义,希望事业成功后能同享富贵,成为一代君臣,你们为何要图谋背叛我?”

邵荣回答说:“我们长年征战在外,攻取城池,不能在应天与家人团聚,所以才这样做。“邵荣不喝酒,只是追悔流泪,朱元璋也忍不住落泪。朱元璋打算把邵荣关起来,禁锢终身。常遇春提出不同意见,所说的内容与《明太祖实录》大同小异。

《明史·列传·常遇春》对邵荣案的记载是这样的:“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在朱元璋麾下将帅中,邵荣、徐达、常遇春最为骁勇善战,而邵荣身经百战,尤为突出。可是邵荣后来骄纵傲慢,生出异心,与参政赵继祖设下伏兵图谋不轨。事情败露后,朱元璋本想宽恕邵荣,常遇春上前进言加以劝阻。朱元璋于是流着泪和邵荣饮酒,不久邵荣伏诛,朱元璋从此更加信任、看重常遇春。

邵荣案后,郭子兴旧部再也不能成为困扰朱元璋的因素,朱元璋最终建立起绝对权威,使濠州红巾军成为他如臂使指、令行禁止的队伍,为一年后在鄱阳湖之战中最终打赢陈友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一向以执法严格著称,为何邵荣案发生后,上述记载中都提到朱元璋伤心流泪、不忍心处置邵荣的情景?

或许,当时对于邵荣的罪名,存在不少不同意见,朱元璋需要以这种方式平息议论;也或许,邵荣案事发突然,他需要以这种方式给大家一个比较能接受的解释。

邵荣当时是二号人物,不仅地位高,而且战斗力强悍,屡立战功,在很多关键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队伍中的威望很高,可能不仅郭子兴旧部听从他的指挥,就是在朱元璋的亲信部众中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朱元璋攻下金陵后,亲自领兵征战的次数比以前大大减少,邵荣常年领兵出征,必然会在底层将士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朱元璋处理邵荣案时需要顾及到将士的情绪和看法,或许这也是朱元璋流露出不忍心处置邵荣的原因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