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寸之间,尽显人生百态

 新用户7465UlMX 2021-06-27

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

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老舍夫人胡絜青

“半寸猢狲”,初闻是一种可爱的小猴子,但我们今天要说的,可不是自然界的猴子,而是老北京特有的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的毛猴艺术。究竟什么是“毛猴”呢?不急,且听我为大家讲讲这“半寸猢狲”的前世今生。

“整蛊”故事中的主角

话说清朝同治年间,有个药铺的掌柜那是及其的尖酸刻薄,经常打骂伙计,但大家也是敢怒不敢言那!有一天,店中配药伙计又是无故被掌柜打骂,心情烦闷,到了晚上摆弄药材时,突然发现辛夷的形态很像掌柜的大肚子,又找来蝉蜕,取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像极了尖嘴猴腮的药铺掌柜。他拿给其他伙计一看,大家哈哈大笑,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就这样,在无意间世上第一个北京毛猴诞生了。

毛猴地地道道的中国出品

那时候很多中药店的老板,都会把制作毛猴的几种药材单独包装出售,这叫猴料。逢年过节,大人们就会买上几包猴料,拿回家给孩子们做毛猴玩。现在的孩子们拼乐高,那个时候的北京孩子都拼毛猴。匠人毛猴,多半是在庙会、市场上做来出售的商品,价格倒也不贵,直接买来就可以玩。而旗人做毛猴就不太一样了,他们只为显摆和把玩。相比前两者,做工更精巧。如今的毛猴,已经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从制作上来讲,传承的是旗人毛猴的精巧与内涵。

老北京的生活只有巴掌大

老北京曾经有三挂洋车,叫做伊犁马、草上飞和花裤腰,都是出名的洋车夫。据说伊犁马跑得特别快,就像新疆的马一样,所以大家给他起了这个外号,他专门给外国人拉车,从租界到南城的跑马场;草上飞据说是一出城就专捡草地,脱了鞋使劲跑;而花裤腰也是技艺非凡,别人的裤腰都是白色的,他是花的。曾经的人力车,是底层人民谋生的一种手段,当然也就成了一个历史的记忆和符号。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毛猴把三挂洋车完整再现,还原出最真实的场景。虽然只有巴掌大的制作,却想要做得惟妙惟肖,当然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生活的体验。

“毛绒精灵”渐渐消失?

老一辈人希望留住时光印记,年轻人则无意传承,追求新鲜。看到这里,是不是我们难免会有这样的担心:可爱的“毛绒精灵”正在渐渐消失呢?其实不然,毛猴文化非但没有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反而实现了“第二春”:除了传统的手工艺人在默默的传承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只可爱的“毛绒精灵”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社区、校园都有它的身影。随着传统民俗文化和科普教育传播相结合,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我们的生活,带领我们重温那些美好而又温馨的岁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