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出你自己

 江北大汉 2021-06-28
进入耳顺之年的我父亲,居然又出书了!此书名为《晚霞缤纷》,“一版”印刷了200册。
我父亲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我的记忆中,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是《修辞讲话》。那是四十多年前的文革期间,他作为区语文辅导员,为青年教师培训班而搜集与整理的一本油印刊物。记得在“歇后语”这一章节里,我还为他贡献了几条“例句”,比如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他比较正式的出版物,严格说来,乃是退休之后方才诞生的,那是3年前他通过与眼下这本《晚霞缤纷》同样方式出版的《回眸旅程春秋》。与那“首部”著作有些不同的是,这部新著无疑从封面设计到内页的编排、校对等更加讲究,更像是正式出版物。


从我父亲的这两部“著作”的名称上你就可以推知,前者应该是老年人的“回忆录”,而后者则是老年人纪录其晚年生活的“纪录片”。但可能让一般人有些想不到,或者说,与一般老年人出的“回忆录”与“纪录片”不一样的是,这两本小册子乃是我父亲与我的母亲合作的产物——我老爸撰文,我老妈摄影,也因此,假如说它们“珠联璧合”、“图文并茂”,有些特别的话,那功劳也有我母亲的一半。
有些人对我父母自费出版这样的小册子不太理解,以为花数千元之巨出版这样的只能是供老年人把玩、交流的小册子,还不如买些好东西吃吃喝喝。我不赞成这样的观点。为什么?因为我父母作为“退休干部”——假如你是当面跟我母亲谈这问题,他们或许还会十分认真地纠正你,我母亲的确实是“退休”,但我父亲可是名副其实的“离休”,并且是享受“正处级待遇”的“老干部”——他们的手头并不缺钱,鱼肉固然吃得起,书也同样出得起。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在我看来,不只是为了出出“风头”,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让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如果你翻看过这两本小册子,你就一定会有这样的印象:我父亲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我母亲的摄影也具有一定的水平。我父亲的文字功底,我以为主要来源于他数十年的职业生涯的积累;我母亲的摄影技术——夸张一点说则是摄影艺术,主要则是来源于她退休之后的“自学成才”。她拍的一张新闻性照片照片《获奖喜悦》——抢拍的是在全国老将运动会上,获得接力跑前三名的运动队领奖之时运动员们喜不自胜的镜头。这张照片在2010年全国老年人体育摄影优秀比赛作品评选中还荣获了三等奖,得了数百元的奖金。
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对老年人来说,我以为要想健康长寿,那么,他们的活法应该有一些属于“共性”的东西,那就是必须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与充实。而当他们“老有所为”之后,必然会少一些胡思乱想,多一些乐观向上。我父母亲固然是很好的例证,你如果环顾身边,从那些长寿之人的身上,也一定会发现这一共同特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