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孟渊谈书法之一 话说临帖(一)

 茂林之家 2021-06-28

临帖(一)

李孟渊谈书法之一 话说临帖(一)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从经典中去学习、体味古人融入书籍动中的文化心迹,来提高自己对书法的文化性认识,并把自己的体会认识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去,不断地加以提高,是临帖的一个主要目的。可以说,临帖不仅是技法的临写过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熏陶过程,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为临帖,才能把握住临帖的核心价值。

临帖对于书法人来说,是“终身大事”。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书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临帖。中国画的学习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临摹古人作品,二是写生,三是学习美术理论等。书法除写生外,学习途径与学习中国画的途径是一样的。有的人说,“我字已写的很好,不用再临帖了”。这是个误区。王铎的字写的很不错吧,他一直坚持一天临帖,一天自我发挥。只有不断地临帖,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临帖,参考资料弥补这些不足,甚至去更新自己的创作理念。书法家能不能坚持临帖学习,懂行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就像练功的说的那样,“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谁都知道。”这里边掺不得假。学书临帖,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临帖,又不能“从一而终”。学习书法是个渐进的过程。第一本帖,不论是哪种书体,都是自己的入门途径。如小学生学书,从唐楷学起,并不一定终生就是这一本帖,当到了一不定期的年龄段,或者学到一定的阶段,自然会想到换帖。换帖是丰富书法学养,增加表现手法的有效途径,但是一定要注意,换一次帖,要有一次长进,每本帖要练上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真正把其中的精华学到手。而不能见异思迁,朝三暮四,案子上同时放几本帖,写几个字,不如意换一本,没有一个专攻,结果学帖不少,一个也没有掌握,写出来是乌合之众。俗语说,“丑是丑,一合手”。一本帖,写的好不好,风格是统一的,这一点很重要。写不好可以不断地完善提高,如果是乌合之众,想整合成一种书体,仍然需要从一本帖上下功夫,来统一风格。

有人说,我的字没有临帖也已经写的很不错,风格也统一,不用临帖。这种情况说明你对书法有很高的悟性,你的字是“天份字”,也就是说你很有书法的“天份”,但是要想上一个台阶,还按过去的学习方法就困难了,只有难过临帖来充实自己的书法内涵,才能“更上一层楼”。

李孟渊谈书法之一 话说临帖(一)

学习书法,要重视经典。所谓经典,是指古人留下来的字帖。也即“法帖”。这里的“法”,是标准、规范、法度的意思。书法,不重在“书”,而重在“法”。如果作书没有一个法度,就是乱画。古人所说的“野狐禅”,就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学习方法,像野狐狸修行一样,只能成妖,不能成道成仙。古人的字帖,是经过时代的筛选,历史的传承,大浪淘沙般淘出来的黄金,仔细算来,堂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也不过就几百种字帖,而为人们所推崇的仅仅几十种而已,凤毛麟角,得来不易呀。法帖上的一点一画,一招一式,都是经过千万个行家里手甄赏鉴别而肯定下来的,鱼目是混不得珠的。面对经典,要手抱持敬畏之心,崇尚之心去悉心拜读,仔细品味每个细节,理解每个细节,掌握每个细节,这样才能学进去。

李孟渊谈书法之一 话说临帖(一)

常言说:“细节决定成败”。打仗是如此,写小说是如此,作手术是如此,学习书法也是如此。临帖最怕囫囵吞枣,只看表面激动人心的地方,而随意挥洒,结果不得真传,长时间如此,反而形成一咱习气,极难改变,成为进步的障碍。为什么大家都临帖,有人写得好,有人写得不好,有人成就大,有人没成就,问题就出在这里,这叫“欲速则不达”。只有潜下心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慢中求准,静中求变,越是技术含量高的地方,越是下功夫去掌握,一经突破,受益无穷。

李孟渊谈书法之一 话说临帖(一)

有人讲,现在参加国庆大展的作品,风格大体近似,不少作者是临写获奖作品或参展作品入上的,是条捷径,我何苦要下功夫学古人呢?不如学今人来的快。这话有一定道理,事实也不少是如此。但是,去学今人而获奖的人并不是没有临过帖,一学今人就入展获奖的。这些人都是有一定功底的。路风是当今学书法的一种速成手段,但是风向一变,这些人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要想做个真正的书法家,不在临帖上下点真功夫是不行的。在临帖上能够独立创作了,再从今人处吸收点时代的东西,把它揉进去,形成自己的面貌,就可以投稿一试了。我把吸收今人的东西这个过程叫“接地气”,也就是把自己的书法融入时代。参展的书法很讲究书法的来路,临的哪个帖?又揉入了哪个帖的风格?古人的成份占了多大比例等等,这是后话,以后再讲。总之,临帖是学书的不二法门,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当字写到一定程度时,赞扬便会不断耳边响起。这时,一定要镇定,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站在书坛的什么位置上,只能把赞扬作为兴奋剂,来鼓励自己前进,而不能将其作为骄傲的资本。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那么赞扬会变成腐蚀剂,使自己停步不前了。艺无止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要牢记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