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忙里偷闲走韩城

 新用户8249cTO6 2021-06-28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27

忙里偷闲走韩城

原创/何冬侠

应韩城心悦读书会芝红老师的邀约,我们一行五人驾车沿延黄公路去韩城。都是忙人,但大家能放下平日里一揽子的琐碎杂事赴约,心情都是超级好。

虽已进入深秋,但天气比前几天热,温度就像大家的情绪,高涨了不少。车行黄河岸边,东面是近在咫尺的滚滚黄河,因今年上游的雨水多,较之前的河面拓宽了好几里,平静而漩涌着向车的后方逝去。远处的中条山清晰可见。阳光下混浊的黄色水面也闪着熠熠的白光,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它的上空盘旋翱翔。西面是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坡和高崖,植被低矮泛着淡淡的黄绿。偶尔也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柿子树,那微微泛红的叶子下,显露出许多桔色小灯笼。道路两旁的海棠树,结满了红色的果实。树木也换上了秋装。

路过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的黄河魂处,大家下车,近距离的感受到了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并合影留念。韩城不亏为历史名城,道路两旁的路灯上都镶嵌着祥云图案,印有司马故里的字样,让人嗅到了它的浓浓历史文化气息。

车入韩城,两旁的银杏树已穿上了金装,挥动着叶子,哗啦啦向你打招呼。不远处的南湖公园,景色迷人,白色的拱桥,高耸的亭阁,车辆像是行驶在一幅秋日的油画之中。读书会场地定在韩城老街的弯弯巷,这里的街道很窄,我们走在店铺林立的街道,门店建筑和招牌看上去就像饱经风霜的老人,沧桑而古朴,青石板的道路两旁,挑着杏黄色店旗和大红灯笼,仿佛有种穿越古代市井的感觉。空气中飘着浓浓的花椒香味,让人一下子对韩城名产大红袍花椒,有了极深的印象。边走边看,芝红老师早已等候, 并带大家去有名的龙门秦晋里吃饭。

韩城与山西接壤,商贾之地,历史悠久,美食众多。只见古色古香,高大的牌楼上刻着龙门秦晋里五个金色大字,(下面是:鲤鱼跃龙门,活在秦晋里。建于一九九六年。)迎面的照碑前面是做买卖的情景雕塑。绕过照碑,两旁都是卖吃食的店家,卖烧饼、羊肉饸络,面皮、炒粉、孜卷、醪糟、油糕、粉蒸肉等,还有小岳心心念念的韩城名吃,羊肉糊饽,快走到头时,大家决定吃点有特色的,每样来一两份,坐在一起吃。

油坨酥肉烩菜,合阳踅面,羊肉糊饽,韩城小馄饨,桂花醪糟,美食上桌,小馄饨也很有特色,大小只有指甲盖大,没有馅,用很小两片面叠成簸箕状,里面有菠菜,豆腐丝,黄花木耳,粉丝香菜等,香油出头,味道很是鲜美。有名的羊肉糊饽,端上来卖相诱人,只见一碗红烫烫的辣子油上,放些七八块拇指大小的羊肉。搅动一下,挑起类似薄饼切成的细条尝了一口,香辣筋道。但顶不住羊肉的膻味,这道有名的美食就被我PS掉了,但小岳吃的津津有味,好不畅快。凌琴大姐吃中了合阳的踅面,特别是那带有荞面味道的面汤,爨香爽口,我们每人都喝了两三碗。再要都不好意思向老板开口,吃人一碗面,喝半锅汤。这在过去'三碗面汤就顶一碗拌汤’。老板肯定会不高兴的。但韩城人厚道,还笑着问:给你们再添些!这顿饭不但吃得饱,更是吃的心满意足,王红姐问:你印象最深的美食是那一种?我掩嘴悄声道:面汤。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弯弯巷,一门三进士,张家三位状元的府邸就坐落在这儿。三块文魁武魁御赐大匾在屋檐下高悬,门楣的进士第额匾下是一块'御前侍卫府’的牌子。巷子不宽,曲曲弯弯,花墙,花草别致,特别是茂盛的毛竹,弯腰遮道,真有曲径生幽的韵致。明经第,进士第,耕读第等,加之周围的七杯茶舍,琴律会馆,龙门书苑,庆善寺等,建筑别致古朴,假山喷泉悦目,古律梵音不断,真是个休闲漫步的好地方。

龙门书苑就坐落在拐弯僻静处,房间整洁干净,有四五十平方,中间放着一张很大的阅读桌和十几把椅子,周围台阶上还放着草编的蒲盘供人看书休息。四周都摆放着书架,上面摆放着各种书籍,历史和文学方面的居多,特别是《史记》以及介绍韩城人文旅游历史的套书,很是吸引人,爱上一座城,不仅仅因为它的美食,它的环境气候,更应是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绵绵不断的弘扬和继承。心悦读书会(韩城分会)至今已举办了17期。今天选在这里召开,芝红老师也是用心了。

开会时间马上到了,人们纷纷赶来,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在小岳的主持下,读书会拉开了帷幕。首先是王丽茹分享《弟子规》,时至今日用来规范和指导我们的日常行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继承和弘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芝红老师分享了一本《意志力》的书,阐述了意志力对我们的成长,事业,生活等等的作用和影响。锻炼和培养意志力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你的自身的意志力。

接下来是贾雪琴老师分享司马迁写《史记》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四个重要历史作用。贾老师是研究《史记》的文化学者,“雪琴说史”已成为了解韩城历史的一张名片,她和蔡海鹏老师举办了一千多场,关于《史记》及韩城历史文化知识专场。深入机关,学校,部队等基层普及韩城历史文化教育,让更多的韩城人知道自己城市的前世今生,历史名人,民间趣事,风土人情。虽然没有机会拜谒司马祠,听她娓娓道来的叙述,我们对《史记》和司马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的王凌琴大姐即兴朗诵并解读了她的《踏歌黄河》,作为我们都久居黄河西岸的两县,围绕着黄河的足迹,让我们感悟先人们的迁徙和交流,“虞芮让田”“泛舟济晋”的故事成美谈。彰显了三秦儿女的淳朴和善良,礼仪之邦的大气和包容。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蔡海鹏老师,就古代芮国的故事缘源做了补充和交流。最后,几个书友发表了自己的心得感悟。大家合影留念,意犹未尽,每个人都感觉时间过的飞快。会议结束,贾老师和梁老师热情相邀有机会再来韩城,听他们讲述韩城的历史人文,看韩城司马祠,党家村等古迹名胜。

晚上九点半开车往回返,大家都陷入深深的沉思中,回味着这匆匆的韩城之行,读书会它亦如那碗爽口的面汤,留在了我们的味蕾记忆之中,它同样久经岁月的熬制,会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道美食。而我们接下来,是不是,也应为我们美丽的大荔做些什么……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我被旗袍撞了一下腰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你的未来不是梦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额姐就是个角儿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这个一凡不一般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七百的幸福生活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爱的温度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雨访终南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金岩沟之旅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独爱这雨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作家就是个厨师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再别终南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荞面饸饹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六个土鸡蛋
【大荔文学·随笔·何冬侠】岁月的痕迹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别让孩子错过人生道路上的美景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名字与称呼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初见一凡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微信运动,就像朋友圈打卡一样,它是一位负责的教练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果子熟了,叶子就黄了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一碗拉面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女人与酒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一碗羊肉泡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家有神兽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写文随想
【大荔文学·散文·何冬侠】我的运动笔记

作者简介



何冬侠,自由职业者,对生活充满激情。喜读写,爱运动,好音乐,乐美食。愿意和大家分享好文章,给我们的生活增色添彩!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