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一次亲子舞蹈活动后的感受

 老开的咖啡屋 2021-06-28

今天的活动与以往活动最不同的地方是有两个普通的小朋友的加入,正是普通小朋友和自闭症小朋友二者形成的对比,才让我有了以下的感受。

今天钟老师带着大家做了一个活动:家长和孩子把手放到一起,呈对抗的状态。

郭老师和Candy:我看到Candy特别用力地抵抗着妈妈,脸部稍微流露出的狰狞告诉我们她的用力程度。

倪老师和涵涵:我看到涵涵也很用力地推妈妈,一边用力一边发出声音。

王小宝儿和妈妈:从画面上看两个人的状态比较和谐,妈妈试图很用力地推他,他就从坐在地上的状态到躺倒在地上。

彤彤和阿姨:从画面上看,他们的手放在一起,有个很细小的动作,是阿姨的手推向彤彤的时候,彤彤顺势往回缩了缩。

昨天彧宝宝给我的一个感悟:自闭症儿童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表达。

那从他们的行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呢?

钟老师在总结的时候说之所以进行这个活动,是上一次活动发现孩子们在家长的手臂支撑起的牢笼里不会挣脱,说明力量不足,不会用力。

顺着钟老师的这个思路,我的疑问是:我们看到的是行为,但是行为背后呢?在行为背后其实是他们的意识,他们是否有意识这样去做?

Candy和涵涵知道主动出击,但是王小宝儿和彤彤的主动意识相比就比较差,他们对抗意识薄弱不仅表现在行为上,也表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行为只是外显出来了。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首先逃避,他们的逃避方式不是用语言告诉其他人,而是用一些问题行为。

我越来越趋向于智力经验理论,我在想:在对抗的那一刻,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的是什么?他感受不到这个力,他怎么能够发出这个力?他之所以感受不到这个力,有两个原因,一是感知觉的异常,另一个是缺少感知的机会。

问题落到了“我们”身上,我们是否给他们一个正常的力,让他们对抗?

再跳出这个活动看,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的环境建设是否真的到位?

我们希望孩子表达,却在他不表达的时候给予他所需物品。

我们希望孩子集中注意力,却没有告诉他们怎么做才是集中注意力。

我们希望孩子运用身体拿到物品,却把物品放到他不需要抬起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然后我们说他们不会表达,他们注意力不集中,他们拿不到物品。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自闭症。

“他们是自闭症”,这何尝不是我们给自己的借口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