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思乱想

 老开的咖啡屋 2021-06-28

我把植物从盒子里拿出来。

老师说可以用镊子夹,我用镊子夹起来。镊子碰到植物的时候,我很害怕自己用力就会弄坏植物,但是不用力根本拿不起来植物,于是我用镊子狠狠地夹起来了植物。

把土抖掉,用镊子一点点弄植物根上的土。老师说要把土弄掉,才能将它栽到新的土壤里。有的时候需要很用力,土才能被扒掉,植物的根才能露出来。用铲子把土铲开挖出一个小坑,将植物放进去。

突然有种感觉:植物的生命力好顽强,那么弄它,它都不破,遇到土壤就能生长起来。

想起了有一次在大兴安岭,看到那些仿佛参天的树木一一略过眼前,笔直地硬着风吹雨打,大自然的生命力好顽强。

想起了我的宝贝们,一个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被我们所谓的同情,可怜缠绕着,但他们的生命力也很顽强。

他们努力控制自己不哭的样子,是顽强。

他们努力按照我们的要求做的样子,是顽强。

他们努力顺应环境中那些不喜欢不适应的因素的样子,是顽强。

看到有的花盆里摆满了植物。

我在想:这样不占用土壤的资源吗?同样重量的土,滋养五棵植物和滋养十棵植物应该是不一样的,植物所获得的营养也会受到限制。

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

老师说,不会呀,这种植物的生长不完全依赖于土壤,阳光和水才更重要。

“那不要用土了。”几乎快要说出这句话,才发现怎么可能。没有土壤,它们连生存的基本条件都没有,怎么吸收阳光和水的营养?

最初生存的环境很重要,但成长的环境更重要。

一个孩子,遇到了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特殊需要的孩子更是如此,甚至可以说,恰当的教育是阳光和水,并不是土壤。阳光和水,很容易存在,也不被珍惜。我们更珍惜土壤,认为土壤不可多得。

第一幅图是老师做的,第二幅图是我做的。

我觉得自己做的很丑,不仅是外观,还有它从无到有的过程。

我拿起一棵植物,放到中间,再拿一棵植物,放在旁边。就这样,随意地拿,随意地摆。没有目标,也不知道它会成为什么样子。

我问老师:“你们是在摆放之前就有构思是吗?”

老师给我讲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先把自己喜欢的植物拿出来,然后根据这些植物的颜色、形状构思想要弄出什么东西来,然后再摆放。

像极了两种教育思想。

一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一种是走一步看一步地实施教育。

我倾向于第二种,无论插花还是教育。我不知道我们一起尝试,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但我们在过程中思考着,我们的下一步方向是什么,究竟往哪里走,去到何处。因为孩子在变,环境在变,我们都在变。只要我们有一颗想要让孩子越来越好的心,有没有最终的目的又如何呢?就像插花一样,即使中间不好看了,我也在努力让它变得好看。

第一幅是开始的时候,我喜欢蓝色,就把土壤弄成了蓝色。

老师说,不太好看,有种压抑的感觉。

于是我把白色撒在了上面,就成了第二幅图。

有时候,不是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适宜的才是最好的。

老师让我撒土壤的时候说:“那个花盆配蓝色的土不好看。”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不舒服并不是关键因素,花盆在整个盆栽产生的过程中,根本不是我的任何考虑因素,但却是它决定了整个盆栽的好看不好看(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也需要考虑任何细小的因素吗?一味地把我认为好的给他们,他们不一定会好,而真正适合他们的是什么,需要我们抛开自己的理念,抛开自己的喜好,抛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将目光只聚焦在孩子身上。

一个活动,胡思乱想了一通。

原来,每个生活的点滴都有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