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家桥伏击:战神折戟,将星陨落

 兰州家长 2021-06-28

这是黄埔三期学弟和一期学长的对决。

1934年12月10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十军团在黄山汤口镇集结,国民党追截部队闻风而动,也向汤口方向运动。

  随后红军第十军团经乌泥关往黄山东麓的谭家桥转移。鉴于乌泥关到谭家桥一线的地理优势,红十军团决定在谭家桥设伏,吃掉孤军突出的国民党补充第一旅。

  正当补充第一旅的两个团快要进入伏击圈时,一个红军战士由于过度紧张枪走火。伏击暴露,一场伏击战瞬间变成了遭遇战,战场先机尽失。

  一场本可以改变红十军团命运的立足之战,由于种种原因成了红十军团走向不归路的转折点。

  这支北上抗日先遣队,是由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去皖南建立新苏区的红七军团,和方志敏创建的闽浙赣苏区武装红十军整编而成的,也就是红军第十军团。

  说是北上抗日建立新苏区,实则是掩护中央红军南下长征,吸引火力。

  我们先看看这支队伍的领导构成,因为这些人将决定这支队伍的命运。

  军团长刘畴西,黄埔一期,原红十军军长,战功不少,还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镀过金,原来在中央苏区任师长,在军长任上不久。因在战上负伤锯了支手臂,人称“独臂将军”。缺点是缺少大兵团作战指挥经验,当然这种缺陷对于已经当上军团首长的刘畴西来说,肯定不可能会去承认。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很可能还会通过打击别人正确的观点来实现。

  政委乐少华,原红七军团政委,“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有旅莫经历。这些家伙和现在的一些耍嘴皮子的政客差不多,上纲上线一套一套,军事斗争基本一窍不通,但却对军事行动有最后的拍板权。而且此人骄蛮、独断,自以为是。对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很有意见,因为寻淮洲根据战场实情做出的决策,经常和他根据遥控器给的指示做的决策相背。

  军政委员主席方志敏。按理说方志敏在红十军团最有话语权,但他长期做的工作是苏区创建和建设以及党务方面的工作,几乎没有军事斗争经验。而且身上文人气质太浓,不太愿意去和骄横的乐少华去对抗。所以突显出来的作用并不明显。

谭家桥伏击:战神折戟,将星陨落

方志敏

  参谋长粟裕,原红七军团参谋长,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战士,朱德眼中的“青年战略家”,绝对实力派的军事指挥员。和寻淮洲搭档属强强联合,两人惺惺相惜,也因此没少被政委乐少华打击报复。

谭家桥伏击:战神折戟,将星陨落

粟裕

  主力师19师师长寻淮洲,原红七军团军团长。这次整编,所有人都平级调动,唯有他降级了。他是从战士一步一步凭实力干到军团长的,作战经验丰富,“年轻的战略奇才”,当军团长时才21岁。对于心理心暗的人来说,同事的优秀往往会被看成挑战自己权威的“攻击”。很不幸寻淮洲遇上了这样一个政委,处处被压制,正确的提议经常被否决,又没有最后决定权,长期处于压抑郁闷中。

谭家桥伏击:战神折戟,将星陨落

寻淮洲

  这是一个有问题的领导组织,而且问题还不小。这冥冥之中已经决定了这支队伍的命运。

  再来看看对手。

  补充第一旅旅长王耀武,黄埔三期,是很有抱负很有思想的一个国民党军官,刚刚从“宜黄保卫战”中脱颖而出,深受蒋介石器重。

谭家桥伏击:战神折戟,将星陨落

王耀武

  再说这个补充第一旅,名字二流,实力却一流。装备精良不说,士兵多为北方人,作战作风硬朗,军官多是军校毕业生,官兵都训练有素,是一支能打硬仗且敢打硬仗的队伍。这支队伍后来发展成赫赫有名的抗日虎贲军七十四军

  刚由团长晋升为旅长的王耀武,非常想做出点成绩来报答校长的知遇之恩。所以作战非常积极,在所有追击红十军团的队伍中追的最猛,咬得最紧,慢慢就显出孤军突进之势。

  从乌泥关到谭家桥一线,道路两侧尽是延绵不断的山包包,是绝佳的伏击地,红十军团决定拿补充第一旅祭旗。

  很多时候一个事件明明是个机会,但做决定的人没有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然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流走,甚至变成危机。

  谭家桥伏击是红十军团领导们难得达成的一次共识。队伍需要一次胜利来提升士气,也需要一个胜仗来补充给养,如果这次伏击胜利,部队在皖南站住脚也不是不可能。

  但在战术安排上又发生矛盾。寻淮洲和粟裕要求19师担负伏击任务,理由是19师是由红七军团改编的,有丰富的正规战经验,能攻能守。而由原红十军改编的20、21师,多是苏区游击队改编而来,相比之下,19师担任伏击主力明显更有优势。

  毫无意外的又被否决

  刘畴西坚持用自己的老部队20、21师担任伏击主力,19师被安排去抄袭乌泥关,切断补充第一旅的后路。

  也许刘畴西觉得补充第一旅,就冲“补充”二字最多也只能是支二流国民党部队,应该是那种一碰即散的软杮子,让自己的老部队多捞点战功自己脸上也有光。

  过分的乐观和狭隘的山头思想即将让这支队伍付出惨痛的代价。

  王耀武领着补充第一旅一路追到乌泥关,发现此处地势险要,当即决定留下一个团来,占领乌泥关制高点,以防不测。余部则继续往谭家桥方向追击。

  如果说这是王耀武料事如神,还不如说他直觉敏锐。

  有些人天生就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有异乎寻常的感知。

  就在补充第一旅的二个团快要进入伏击圈时,有个红军战士由于没经历过那种场面,过度紧张致使枪走火,气恼的刘畴西不得不下令提前发起进攻。

  王耀武的前卫部队发现红军有埋伏,迅速展开,抢占两侧有利地形,快速组织起了防御阵地开始和红军对峙。

  补充第一旅虽然并未全部进入伏击圈,但由于红20、21师抢先控制了制高点,对补充第一旅形成的火力压制,使王耀武部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但很快,王耀武就发现红20师的战斗力并不是很强,于是集中火力进攻红20师所在高地。很快便在红20师的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然后王耀武的队伍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道口子涌入红军阵地,夺取了一众高地的控制权,战场的主动权一下就转移到了王耀武手中。

  按原计划,伏击战一打响,寻淮洲的19师就向乌泥关挺进,抄袭王耀武的后路。

  眼看红20师防线已呈溃散之势,红19师再去抄袭乌泥关已没有意义,刘畴西急忙改变计划,令19师回援。

  遗憾的是,寻淮洲没有遵令,即使方志敏写信去调,也没能调回。

  也许是压抑太久了,寻淮洲决定战场抗命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来一次“出奇制胜”。

  但他也小瞧了王耀武。

  当红19师奔袭到乌泥关时,王耀武留守的一个团早已控制了乌泥关及其附近的制高点。

  红19师的穿插行动在山上的国民党军看得一清二楚,从上而下的火力网把红19师压制在山脚根本无法展开。

  师长寻淮洲端起机枪亲自往上冲锋,经过几个反复血战,红19师最终夺下了乌泥关。

  但此时的红19师也已经伤亡惨重,已没有力量再组织冲锋,也没有了能力再组织切断王耀武部后路的防线。

  更糟的是寻淮洲在冲锋中身负重伤,后在转移中又从担架上摔下,伤口撕裂,流血过多不幸去世,年仅22岁。

  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看此战无望,刘畴西和方志敏决定带部队撤出战斗。

  一场本有胜算的伏击战,由于各种内外因素,最终以红十军团惨败结束。

  撤退后的红十军团疲于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刘畴西军团长和方志敏先后被俘,英勇就义,只有粟裕带着负伤的乐少华及残部800余人(一说400余人)最终突围脱险。

  直到13年后,在孟良崮,粟裕挥部全歼七十四师(即王耀武的七十四军),才一洗谭家桥折戟之耻,为已故战友报仇雪恨。

如果寻淮洲不牺牲,以他的能力,在解放战争那种大兵团作战的战场上,一定也会大放异彩。以他的战功、资历,你觉得他会被授什衔?

—— (参考资料《战神粟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