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年前从985高校退学,四年后再次考下623分的外卖员王威 | 评论训练NO.8

 秃头研究所 2021-06-28

@ 秃头所第八次评论训练
评论训练 NO.1 基本格式
评论训练 NO.2 几大禁忌
评论训练 NO.3 媒介批评
评论训练 NO.4 政策评论
评论训练 NO.5 加分必备
评论训练 NO.6 练习技巧
@ 评论训练 NO.7 人文价值



@ TuTouSuo | 0628
 # 崇尚躺平的「下流社会」
 # 却总有人追逐理想充满热忱 

日本作家三浦展在2005年出版《下流社会》,直指日本以中产阶级为核心的橄榄形社会体系正在逐渐崩塌分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拒绝奋斗,甚至直接避开传统的享乐主义的快感,直奔最低的生活消费模式。

一亿中产阶级面临青年群体的割裂:社会发展红利蚕食殆尽,高房价、高消费和低福利的国家大环境让其与奢靡,哪怕是高质量的生活条件相距甚远。向上流动的精神欲望被现实所击垮,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以「低欲望」的方式向下游走:从沟通能力、消费意愿、工作意愿,到学习意愿、生活能力,全面降低标准,调整热情:

“收入平平的普通人,已经不可能一面心平气和期待着今后收入稳步提高,一面循序渐进地结婚、生育,为自己描绘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了。”

下流社会代表的,是社会阶层所聚拢的资源、知识、价值等内容随着代际间的传导而不断拉到的差距。资本累计的马太效应正在当代青年人身上展露无遗:“现在的时代倒不是男女差别、女性和男性之间的阶层差别在扩大,而是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别正在不断扩大。再引申开来,则是由于女性父母亲所属的阶层性所造成的差别正在不断扩大。

年轻一代既面临着生活成本日渐高筑的恐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与社会规则和逻辑妥协: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资源、名声,去向更高的阶层,就必须遵守上层阶级制定下的游戏规则,爬得越高,地位越稳,自由生活的方式就越少,身不由己的桎梏就越多,要学习的社会秩序就越令人头脑发昏、两眼发晕。

高山仰止、逆流而上的生活充满艰辛,而相比之下,顺水推舟、顺势而为的,向下游走和流动的人生则更加顺意。

他们只需要「躺平」,进入「低欲望社会」中,便可逃离社会体系的束缚、规则的制约,进入下流群体中,成为社会下沉的庞大基数之一。

这就是这段时间在公共讨论中被反复提及的「崇尚躺平的年轻人」。与其和 他人一起在内卷中拼搏厮杀,不如原地躺平,脱离狭窄的、顽固的既定规则,避开觥筹交错间的明争暗斗、虚情假意,当个快乐的肥宅废物。

中产阶层向下流动的趋势逐渐明晰,下流社会正不断形成。

但就在这样看似大势已去,青年人正被生活捶得直不起腰杆子的年代里,总有人不惧世事难料的随机,在意识到人生不该如此行径下去之后,果敢而有坚决地挤向千万人拥挤的独木桥,企图再次,改变命运。

他就是四年前从985高校中国农业大学退学,今年再次参加高考,总分成绩623分的外卖员王威。

2013年升学,2017年从大学退学,2021年重新参加高考。来回8年的时间,王威经历了初到北京的不适应,对于大学生活的倦怠以及4年多送外卖、当家教、搬运工的各种工作情况。在意识到知识和学历对于普通人而言的价值和优势之后,25岁的王威不仅没有选择躺平,反而作出了一个令众人都诧异的选择:重新参加高考。

在内卷的社会里,逆流而上。






@ TuTouSuo | 0628
 # 评论需要说服人的一种技巧 
 # 更需要把它当成文章来写作 

在前八期内容里,从最基础的评论格式到几种典型的评论类型和加分方法。关于评论这件事其实已经说了很多了。无论是主论点到分论点到连接方法、细分逻辑,还是立论的思路、破题的方式,这些汇总在几篇推送中的内容实际上已经承载了很多关于评论的重要技巧。

就目前投稿给我们的评论质量来说,几乎所有作业都已经是初具框架,能够比较好地将逻辑串联起来,比如上次谈清华大学“眯眯眼”走秀事件,大多数评论都能够从主论点到分论点一一配合、逐一输出。

有了框架骨骼之后,我们就该来思考点如何讲一篇评论写得既对读者有说服力,又能够让写作者感受到文字撰写、观点输出的意义。

首先,写评论必须明确一个核心内容,这不是一次考试或是一次作业——即使最后目标当然需要坚定不移地面向应试——而是锻炼自我在面对社会事件、时事政治、政策法规时是否能够拥有自由思想和独到见解的能力。和我之前撰写的那篇文章一样#开始写作的这两年,我嗅到了蚂蚁的迁徙、冰山的融化、人类的嘶吼。#,只有理解了写作是什么,才能理解何为评论,以及如何写好评论。

写作不应该是某种模式,比如评论里我们经常说要主论点+分论点进行逐一叙述,要用分论点去论证主论点,同时保证每一个分论点自己都拥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可以说,评论是一场环环紧扣的逻辑大戏。

但有逻辑并不代表就能够拥有欣赏性。呆板而缺少灵动的评论自然也不会受人喜欢,比如利用「首先」「其次」「再次」进行段落观点组织的形式就会让人觉得不够聪明、不具有阅读价值,更像是一架没有感情的写作机器,输出些流水线上的产品。

凡事也讲究个过犹不及,假使让评论变得太过于书面化,也有可能会变成不适用于大众的掉书袋式的文章:

许多人说,清华艺术展是迎合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其实更多是受到文化虚无思潮的影响【之前的一些推送中就有阐述过一个问题,作为给众人阅读的大众化的评论来说,不宜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就算是要使用,也要解释这个词汇的意思。】【评论不是写文学批评,不是写艺术批评,所以有一些话,就不要套进专业的表达中去。直接说当前一些作品忽略本土文化、民族文化,频繁鼓吹西方审美形态,这样会让你的文章更加清晰、透彻、通俗易懂。】

评论一定要是「通俗易懂」的,不要试图在评论中彰显个人的知识水平或是专业功底,先把一件事讲清楚,然后再去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再来个例子:

· 无效写作:当代年轻人似乎一直在寻找应该如何努力,努力奋斗。而真正使当代年轻人不知如何努力的并非找不到努力的方法,而是什么是努力,或者说,什么是“有效”的努力。

· 有效写作:当代年轻人似乎一直在寻找应该如何努力,努力奋斗的方法,但却被工作、学业压得喘不过气。“北上广深”受到的人才竞争与生活成本的双重压力,飞涨的房价和无法安身立命的都市让他们自嘲于努力奋斗的决心,甚至直接倡导放弃竞争,选择“躺平”的人生理念。实际上,当代年轻人并非找不到努力的方法,而是始终困于何为“有效”努力的瓶颈。


可以明显看到,前后两个写作段落之间的差距一方面在于语句的通顺程度,另一方面就来自于表达和逻辑说服力。

前一段始终在以一种「论断」「结论」的方式出现,对年轻人不知道如何有效努力下结论,一上来什么也没有铺垫,直接就说人家不懂如何努力。这样的叙述方式如何能够让读者信服?

后一段则填补了前一段「论据缺失」的问题,将「为何倡导躺平」以及「青年人始终寻找有效努力的原因」阐释清楚,并直接提出内卷和躺平见的矛盾与内在逻辑——有效努力与无效努力。

所以我说,写作是一堂逻辑课,它要求内在逻辑前后严丝合缝,继而利用一些词语、句子作出相互串联的动作。像织毛衣一样,层层结合,最终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来。

如果说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觉得不会写作,可能并仅是你的表达能力不行,还需要反思对于问题的思考缜密程度是否仍然存在一些空白。

逻辑思维能力是可以不断训练的,比如在写作中反复地对自己进行提问:这样写读者会有疑问吗?这样写是否还有容易被人质疑的部分?写完之后多问问自己为什么:

为什么青年人不愿意努力?
为什么青年人逐渐走向下流社会?
我写下的这个句子究竟是为什么?

包括日常生活中读书、交流的时候也是一样。看到同行的姐妹今天打扮得光鲜亮丽起来,就要想到她可能今晚约了哥哥吃饭或是有了新的交往对象;男女朋友之间的吵架有时候也会变成一场逻辑辩论:今天吃饭的时候你没有左手吃饭、右手牵着我,所以你不爱我了。

逻辑、写作、说服。

三者间的关系就像是三角形的三个端点,缺一不可,相互维持着你这篇评论是否能够保有稳固的分数。

@ TuTouSuo | 0628
 # 新闻评论的几大误区  
 # 标题观点不清 | 逻辑谬误 | 自说自话 

写了这么几期评论,每一次都能被我捉虫到「不合格的标题」、「不合格的叙述」、「不合格的逻辑」。我有种预感,这种捉虫会持续到八月初我们的实务班开课还不一定能够完全避免。

不过也有一些好消息,就是评论终于像是评论了,最起码这期没有看到把评论写成论述题或者是一篇说文解字对论文了,还是值得表扬,说明大家都在有效进步中。

想要写好评论,记住一个口诀:

“立意必须有欲望,全文上下绕立论;论点论据和论证,把握“三论”没问题;时常问问为什么,切勿盲目下结论;框架整体皆清晰,下足功夫在表达。”

 #1 还是一个不合格的标题 

汲取本国精华,彰显文化自信标题上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缺少事件信息,一般时评都是针对某个事件,所以在标题中最好是能体现一下这个事件,比如「“眯眯眼”走秀:……」;第二个是你的标题没有观点,现在更像是一个事实陈述的感觉,没有观点的输出,比如「应」「该」这样的表达比较合适。举个例子,「今天天气很好」这是陈述句,「今天天气很好,你应该出去走走」,这是建议,是观点,是意见。目前的这个标题可以改为「应汲取本国精华,彰显文化自信」,这样就更像是表达意见、建议,而不是简单的陈述。

 #2 文章写作表意混乱 

近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毕业展,清一色眼睛狭长细小的走秀模特【这一句话里感觉缺少状语,比如在……上,清一色……,使得“眯眯眼”……】,“眯眯眼”的刻板形象【这个刻板印象有点模糊,可以更详细一些,比如「这种西方长期丑化、标准化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就是解释一下是怎么样的刻板印象,这种细致一点的表达能够更好地展示你的文章内容,不会让它看起来太过于精简,让读者产生疑惑。)」】惹恼了一众网友。社会中对歧视性意味的愤怒情绪在不断放大,【说这句话有点语病,对……的愤怒,中间应该是一个名词;比如,对如此具有歧视性意味的形象正变得愈发不解和愤怒】其中有对西化审美主导下格局发出的抗议,也有对本国文化主导权的呼吁。【实际上…】【前后语句之间的衔接感如果能更好一点会更不错】来自于本土的艺术设计和作品若能立足于民族文化,从中萃取精华,【不必迎合西方主流审美情趣,也能……】方能立足于国际舞台【最后一句话的阐述还不够切中主题。这种核心观点的阐释最好是能够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实际上你想要表达的是不要太过于迎合西方审美,要更加立足于本土的文化逻辑。那么这样的核心观点就必须要在你的核心观点句中展示出来】

 #3 文章说服力不强,自说自话 

当人们激烈地抨击“眯眯眼”式侮辱的时候,这份反抗其实想要表达对丑化的【对什么丑化的拨乱反正?这个需要明确一点,比如是一次针对西方刻板思维使中国形象或者是东方形象丑化的拨乱反正。这就像是第一段的内容一样,不要太过于简单】拨乱反正,因为更多的国人并不是西方人印象中甚至刻意营造出的模样,反对的重点在于刻意和丑化【刻意和丑化这两个不是可以并列的词呀,丑化是名词,你前面最好也是个名词。】。今天的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和博大宽广的胸怀走向世界,西方势力却仍以轻视的态度对待中国,自新中国成立后,西方盛行“赤祸论”将中国妖魔化,如今依旧带着固有的偏见视角凝视着中国【这里的叙述实际上是一种「结论」,但没有相应的论据来作出支撑,比如你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妖魔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以及确实到现在为止,都一直有偏见视角的存在。写评论一定是要用来说服他人的,如果你的评论总是一些结论性的表达,就会让它的说服力不够,变得「空口无凭」「自说自话」】在西方话语权主导的格局下,他们定义着普遍对艺术美的标准。【这句话也是一样的,艺术美的标准是什么?西方定义了什么样的内容?要更详细一点说出来,比如“在经济资本力量的支持下,大多数西方国家占据着对于世界艺术美的标准定义,将东方人限制在眉眼细长、颧骨凸起的固定化印象中,使其缺乏足够的表现力和丰富性。”】【目前为止感觉你有思考的逻辑,但是落笔成文的过程中还是有点表达不够到位,还需要更加清晰地进行叙述。还有一点就是说,话语权这个东西还是比较专业的,我们需要用一些更直白的表达来阐述。】


 #4 逻辑谬误、缺乏论证 

作品里的意识形态感染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之前的问题一样,你把这件事说的看似很严重,但没有任何的「论据」来支撑】“眯眯眼”的形象有迎合西方刻板印象,贬损我国形象之嫌,此类行为必然造成思想的混乱【这里存在逻辑谬误,迎合西方为何、如何造成思想混乱?写文章不能把两个词、两个行为联系在一起就直接说二者有关系。就像是说天晴了和小王谈恋爱了一样,单纯把两个行为联系在一起却不说其中的逻辑,就会让你的叙述看起来没有说服力。你可以尝试写成“迎合西方审美思维,融入世界主流艺术潮流,不仅会进一步加剧西方对于东方人长相的刻板成见,更会进一步影响国人自身的审美认知,使其进一步倒向西方视角,忽略本土文化和真正的艺术审美情趣。”】【这种说法,会比简单说“思想混乱”好很多,毕竟,何为“思想混乱”?为何“混乱起来”?】动摇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和文化生命力的执着信念。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充满民族精神的作品。

🎙️ 话筒给你
✍️ 笔也给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