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承安 | 人生如棋

 富春少年 2021-06-29

裘望禹先生

■人生如棋

孙承安

上世纪60年代我在场口中学读书,这位裘望禹老师教我们的美术课。

裘老师一生与世无争,唯一的爱好是象棋,尤其是对残局的研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可以说是为之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当然也有了很高的造诣,正式出版的专著竟达15部之多。

裘老师是把我当作得意门生看待的,除了悉心教我刻钢板蜡纸、写美术字、画画,还想教我象棋并收我为徒。只由于我知道自己心浮气躁,缺乏足够的定力,不是一块学棋的料,所以没有拜先生为师好好学棋,委实辜负了先生的一片苦心。

我这辈子与象棋无缘,已经是注定了的事实。不过,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对“人生如棋”的说法,体悟却越来越深刻。

象棋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古今棋盘上溶入了无数古人的哲学思想,也演绎着人生的不少道理。比如:象棋一环扣着一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正是世界万物普遍联系的客观规律;棋盘上每一枚棋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犹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虽然人们平时总是偏爱车、马、炮,但其实兵卒之类的弱子,关键时刻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恰似每个人的角色只有分工不同,而无轻重贵贱之分;棋场上,落子无悔反映出一个人的棋风、棋品、棋德,而人生中,落子无悔,也是一个人人品人格的体现……

小小棋盘,风云变幻。既要总揽全局,每子必争,关键时刻又须壮士断腕,有丢卒保车甚至弃车保帅的勇气和魄力;双方博弈,需要预见十几步乃至几十步,有未雨绸缪的智慧;面对残局,需要不卑不亢,不轻言放弃,坚守楚河汉界的定力。如此看来,我没有跟裘老师学棋,并非憾事,因为我骨子里缺乏这些必备的素质。否则,学无所成,岂不玷污师傅英名?唯独可以自慰的是,我18岁开始从教,一直坚持到退休,当了一辈子教师,也算是做到了“落子无悔”吧!

孙承安老师

作者简介


孙承安老师,1951年10月生,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人,中学高级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30余年,后供职于富阳区教育局教研室。曾任富阳区第6届政协委员。已出版《且行且思说教育》《蛙声》《在龙门读中国》等文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