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行私塾|第三届知•己之旅|碎片12

 稻子x视角 2021-06-29

Lisa:安全感

登山杖能保护我的膝盖,给我一种支撑力,这是一种安全感。

我很容易受凉,路上走的时候擤了几下鼻涕,稻子听到了声音问我:“没问题吧?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吧?”他的这句话对我来说特别踏实。

如果我是一个人走在这广阔的草原里,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看看风景、思考思考东西,提心吊胆的时间会更多。

外界的安全感会给人心理上的安全感。

大霞:了解

在草原大环线徒步过程中,帅走路没有什么声响,突然从我身边经过后,我才知道他原来在我后面。Lisa是用双杖走路的,我听到登山杖发出的“哒哒哒”声音时我就知道是她的位置,而当我听到很重的呼吸声时我就知道那是半醉。

今天骑马上山时,马发出轻微的喘息,问一起骑马的小伙子,他说这是马累了,它年纪小过一个山头就要休息。

人与人之间就像他跟马之间的相处一样,需要时间才知道对方表现出来的动作、声音是什么意义。

华美:坚持与放弃

这几天一直在生病,其实我每次都是很想放弃的。

当稻子走到我身边说“你还行吗?”我大脑第一反应就是“我还行”。其实我当时已经很想放弃了,无论是我的身体还是腿都已经达到极限了。但是稻子的那句话让我没有放弃,反而让我坚持走下去了。

中午休息时我跑到车上睡觉,下午开始徒步时稻子说“你可以不用下车了”但是我还是下车了。我就在想如果稻子当时跟我说的是“你再坚持会”我想我会崩溃的。但他说的却是“你还行吗,不行可以停下来”这反而让我坚持下来了。

我又想到若是我的家人跟我说“不行就停下来吧”我想我是会放弃的。

当你身体或者其他方面达到极限的时候,外人跟家人说的话不同,你做出的反应也不同。

稻子:

这是从每日分享中截取的几段关于声音引发的体验。

A

Lisa在人声的片刻存在和自我安全感之间找到了联系。声音结束了,安全感还在延续。

心理上的安全感不一定是依赖于现实实物。

B

大霞从声音去分辨人,并关注到马细微的喘息,偏重于时间的意义。

声音通过重复产生听觉上的记忆。

C

华美从声音中具体的言语措辞来谈论对她选择的影响,包括发声的人和他的亲密程度。

作为一种媒介,声音是身体的延伸,通常以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

D

当分享以口头语言为主时,除了留下整体印象和关键词语,回顾总是缺少必要的细节。

尤其面对简短而跳跃性强的复杂内容时。文字在此弥补了这种缺陷。

声音的优势在于便捷和即失性。

旅行私塾|第三届知·己之旅|碎片11

旅行私塾|第三届知·己之旅|碎片10

旅行私塾|第三届知·己之旅|碎片0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