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我们身边的“霜降”

 稻子x视角 2021-06-29

在不同的节气体验中认知节气的存在,

记录身边的各种变化,

培养自己持续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寒露”节气因为国庆放假漏掉了,我们现在接上来,继续分享节气。

在上上个节气时大家分享了你们身边的 “秋分”

有关于现在的天气变化的:

默:已是八月,秋已来。晴朗的夜晚,冷暖恰到好处。

星:湛江天气晴好,这几天白天非常晒,日头亮晃晃的,难道秋老虎还没走?晚上海边微风吹过略凉爽,海水退潮了,观海长廊的滩涂都裸露出来了,有很多海鸥在找食。

青竹木简 :炎热的署气已然退去,炙热的阳光还在头顶,吹来的微风已有凉意,已经听不到蝉鸣,一夜风吹过、抬眼望去,落叶满地。

哈尼:早晨徐徐凉风迎面吹来,透过树枝折射的阳光显得更加迷人和温和,薄薄的长袖和长裤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街上,丝丝的凉意在提醒着我们,已经到秋分了。坐标宜昌。

飞燕相遇夕阳中:珠海的天气应该和深圳差不多,不过过两天可能受台风影响,会有冷空气,现在完全感觉不到秋天的气息

吖吖 :晚上的海风很温和,已经没有了湿粘的感觉,厦门今年很热,从上个节气白露之后才明显感觉气温下降了,三角梅也掉了不少。

婉婉呐520:表示武汉依旧很热,大一党还在军训

有介绍当地“秋分”某种习俗的:

悠哉日常小王:9月下半月份正是吃盘锦稻田蟹的时候,家乡的螃蟹都是爪子和壳上有黑黑的毛,看着很脏很小,但个个都很肥,全是黄儿,吃起来特别香,养螃蟹的人每天天没亮的时候就会去田里抓螃蟹,明天是中秋,家家户户的桌子上肯定少不了螃蟹这道菜了。

半透明的蓝:秋分期间当然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啦~,公园里看到大人小孩牵着风筝到处跑,地摊上也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风筝,瞬间带回小时候父亲带着兄妹几个去田野边放风筝、野炊的回忆。

有关于“秋分”的体验、观察,发现的:

霖张:分享“秋分”时的生活,一段感知体验,和一张“秋分”午后风景图。

这段时间大部分的注意力被牙疼占据,终于在昨天把松动的蛀牙拔掉了,医生乒乒乓乓在嘴巴里敲打了一阵,耳旁响起一阵阵咔嚓咔嚓的断裂声,到现在还是有很多药水味在嘴巴里回荡。

分享一段感知体验:

一种疼痛感的描述(牙疼)


像是被囚禁许久的魔兽
在冲出牢笼后肆意的狂欢


药片想火速消灭它
它入侵了魔兽的领地
不料却充当了了助纣为孽的帮凶
它是在快熄灭的煤块上
加上一把盐巴还是在火上浇油?
它为魔兽提供了快速壮大的养分?

终于
周遭邻居乃至身体的
全部注意力被魔兽唤醒
它是焦点
万众瞩目

神经来了一次火山爆发
岩浆(泪水)滚滚而下
魔兽看了一场笑话
这场笑话对神经可是灾难
它不敢共享
怕的是第二次爆发

嘴巴在此刻失语
这也许安抚邻居的最好方式
手撑住即将崩塌的五官
又逐渐变得麻木
眼睛微闭
它想用咒语(意念)发力
不料却是无用功

火山在喷发后又迅速冷却
全脸变的僵硬起来

魔兽将时间调成了慢镜头
它的每一次舞蹈
对邻居来讲都是度日如年


似乎又有了新的变化
看呀
药片展示了它本来的面目
它将魔兽慢慢吞噬
直至用尽全部力气……

狂欢结束了
只剩下一片狼藉的
小兵在不知所措
至少今晚
可以睡个好觉了

另外,分享一张午后风景的图

慧子:秋分日在阳朔,桂花还未开,银杏果已落满地。遇龙河周边稻田青绿金黄交错,已到丰收季节。秋水碧绿清澈,早上河面雾气氤氲,连绵青山如黛,水位低落,枯败的枝叶水草缓缓漂浮,岸边的枯枝上粉色的螺卵安静晒着太阳。夜里月明星稀,坐在桥边看水里月影随波摇晃。

稻子也分享了他在“秋分”时的体验:天清,风凉的海边。

今天是“霜降

“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8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10°。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此时节,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天气变化剧烈。随着大风天气的不断光临,温度迅速下降,天气逐渐向冬季转变。“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在“霜降”时节广东地区还有一些特别的习俗,比如:

1,送芋鬼:在广东高明一带,霜降时节有“送芋鬼”的习俗。人们会用瓦片或土块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放柴点燃,等到瓦片烧红后,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熟芋头或红薯,叫做“打芋煲”。最后将瓦片或土块丢到村外,称作“送芋鬼”,以这样的方式,辟凶纳吉。

2,祭霜降:广东云浮、郁南等地有“祭霜降”的岁时习俗。当地传说,明朝西宁府都督张元勋平定三罗时,有一位女将在云浮县高村战死,时至霜降之日。故此地每逢霜降日便宰三牲祭奠,以兹纪念,俗称“祭霜降”。

3,吃春砂仁:在广东阳春,这个时节还有吃春砂仁的习惯。春砂仁是我国著名“四大南药”之一,古有“北有高丽参,南有春砂仁”的说法。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吃过用春砂仁做成的菜,浑身从里到外都暖暖的,还具有暖胃养胃的功效。

关于24节气的知识,关于“霜降”大家可以自己去补课。或者,先感受、感受节气再补充知识。

这几天我们也会继续把自己的观察和认知不断地写在评论里。

我们在深圳,你们在哪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