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侧腹结穴埋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徐红力 2021-06-29

  (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5) 
  (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  四川泸州  640000)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107-03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症之一,既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又可单独出现,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发生。祖国医学自古即有对便秘的论述,有'后不利''大便难''脾约'、'闭'、'阴结'、'阳结'等多种称谓。认为便秘[1]系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通所致,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便秘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儿科胃肠10~45%都是有与便秘有关的问题。儿童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源于许多因素。绝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炎症,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等根本原因,做出了一个功能性便秘的诊断。 
  对于便秘的治疗,西医以各类泻药及促动力药为主对症治疗,虽然可见疗效及时,但多治标不治本,难以根治,停药后容易复发。中医自古以来就有对便秘的治疗的论述,中药治疗本病在疗效、复发率及毒副作用方面较西药有一定优势;尤其是针灸,治疗便秘有其独特的优势。临床方法常有针刺、艾灸、电针、耳针、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等,针灸治疗与中西药治疗相比,具有疗效及时显著、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费用少等优点,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虽然针灸治疗便秘方法多元,但针对幼儿而言,许多操作存在一定困难。笔者采用左侧腹结穴埋针--新型无痛揿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现汇报如下: 
  一般资料:17例患儿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在半岁到5岁之间,病程1~3天7人,3~5天10人。均在儿科诊断为功能性便秘。 
  治疗方法:左侧腹结穴埋针。患儿平躺于治疗床,双下肢屈曲,使腹部处于轻度松弛状态。找到左侧腹结穴,常规消毒,根据患儿体型酌情选择规格在0.6mm~1.5mm之间的清铃株式会社生产的新型揿针,嘱其家长每隔2h按压一次,每次5~10min;24小时更换一次,5日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评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疗程结束后7例患儿(4名女性,3名男性)痊愈,5例患儿(2名女性,3名男性)显效,3例男性患儿有效,2名男性患儿无效。治愈率41.18%,显效率29.41%,有效率17.64%;总有效率88.24%。 

SosoImg
  典型病例:患儿杨XX,女,38个月,体重15kg,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不大便3天,1天前曾主动要求如厕,挣努后未排便,家长自行予以金双歧服用后仍未排便;今日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查体腹部胀满,余无异常。患儿16个月时曾出现类似症状,如厕时可见肛门处裸露硬质团块大便,挣努不下,后至肛肠科由医师手指扣下乒乓球大小圆形硬质粪便,手法后伴肛门撕裂出血。儿科医师诊为功能性便秘,转诊至我科,予以左侧腹结穴常规消毒,将清铃牌新型揿针1.5mm埋至腧穴。嘱患儿家长于其自行大便时通知我科,并予家长4枚同规格揿针,嘱其24h后同位置更换,坚持5日。埋针后约6h患儿自行排出羊粪球状硬质大便;约23h后患儿自行排出正常大便;后大便回复正常,一日一次,便质正常。 
  讨论 
  便秘与肺、脾、肝、肾等脏腑关系甚为密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壅滞或肺气虚,均可致气机升降失常。肺之燥热亦可下移大肠,致大肠传导失职。脾之运化功能与大肠传导密不可分,若脾虚运化失常,大肠受累;肝气不疏,气机壅滞,木郁侮土或气郁化火伤津,则肠道失润;肾主五液,司二便,若肾阴亏耗,肠津涩少,肾阳不足,火不暖土,气机凝滞。如此等等影响致大肠传导功能失调,皆致便秘。《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大便不通侯》》曰:小儿大便不通者,脏腑有阻,乘于大肠故也。脾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微化为血气,其糟粕行于大肠。若三焦五脏不调和,热气归于大肠,热实,故大便燥涩不通也。 
  腹结为足太阴脾经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大横下一寸三分',别名肠窟,肠屈,阳窟,肠结。意为腹气之所结聚,主腹内诸疾,肠之痛结者可舒,而滑泻者亦可敛,可祛湿健脾,理气调肠。该穴位置约当腹部结束衣带之处,常用于治疗腹痛积聚之疾,可行郁破结,故名腹结。著名针灸大家彭静山[2]老先生认为左腹结与下行结肠相适应,皮内针不断刺激结肠使肠蠕动加快则粪便自然容易排出;其擅长使用腹结穴治疗便秘,于左腹结穴埋一皮内针,往往当日排便。董家科[3]、白雪媛[4]均在临床发现左侧腹结穴埋针能刺激乙状结肠蠕动,促进排便。韩桂华[5]等深刺天枢、腹结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试验研究显示腹结穴可增加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张银开[6]采用腹结穴埋针治疗糖尿病便秘63例,总有效率93.55%。白娜[7]采用腹结穴埋皮内针防治中风患者便秘也取得了确切疗效。陈永辉[8]认为小儿便秘病位在大肠, 而病机关键在脾、肺、肝等脏功能失调、大肠传导功能障碍, 临床采取攻补兼施法, 以健脾行气通便为治疗原则组方。故选取脾经腧穴腹结是治疗小儿便秘的最佳方案。 
  至于施术手法,笔者采用埋入新型皮内针--日本清铃株式会社生产的无痛揿针。皮内针又称'埋针',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本法可以给穴位以持续刺激,减少反复针刺的麻烦,病人还可以自己手压埋针以加强刺激。皮内针是基于古代针刺长久留针发展而来。关于留针术,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离合真邪论》记载:'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又曰:'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贵宾,不知日暮'。《灵枢.始终》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灵枢.阴阳清浊》曰:'刺阴者,深而留之'。《灵枢.经脉》谓:'热则疾之,寒则留之。'又如《素问.缪刺论》云:'  刺枢中,寒则久留针。'《素问.调经论》谓:'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盛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内经》认为寒、滞、虚证均须久留针。皮内针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静以久留',传统针刺留针时间一般为30min左右,并且需要保持特定姿势,对于儿童而言,较难为之。皮内针则一般可固定于腧穴较长时间,其间不受患者运动影响,其可以通过较长的刺激作用时间,效应得到累积从而起到治疗作用。《针灸大成》云:'病滞则久留针'。揿针,即皮下埋针,是浅刺法的一种,是通过浅刺而久留针的方式来尽量减少针刺时的疼痛、延长针刺效应的时间,以提高疗效。皮内针采用皮下浅刺,其针感较轻,揿针引起的针感以及痛感均较轻,对于一些害怕针刺的患者以及儿童尤其适宜,易于接受。临床中因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疼痛轻、适应面广、方便运动的特点而作为幼儿的首选针灸疗法。缪希寿[9]采用揿针治疗小儿遗尿,费依合[10]使用头皮揿针治疗小儿腹泻,国外学者采用揿针治疗小儿便秘[11]、胃肠炎和肺炎儿童的急性呕吐[12]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揿针作为一种新型针灸方法,极大促进了儿科疾病的针灸治疗。 
  笔者采用新型无痛揿针埋针左侧腹结穴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目前样本量尚小,且无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观察,缺乏更加科学的证据支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更加深入的研究此法对于小儿便秘的确切疗效,也可将此法推广至更广泛的人群,惠泽群众;除了临床疗效的观察,还可从生物分子学等角度对左侧腹结穴埋针进行研究,从而取得更加科学的循证支持。此外,还可将揿针的治疗方法运用到更多的疾病防治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彭静山.针灸疗法的'七方十剂'.上海针灸杂志,1982,2,5. 
  [3]皮内针治疗便秘32例,董家科,中国民间疗法,2010、10、18、15页. 
  [4]皮内针治疗便秘,白雪媛,中国针灸,2001.5. 
  [5]韩桂华.深刺天枢、腹结穴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6]张银开.腹结穴埋针治疗糖尿病便秘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45卷第1期,66-67. 
  [7]白娜.腹结穴埋皮内针防治中风患者便秘的护理[J].辽宁中医杂志,2007,12,14. 
  [8]陈永辉.小儿便秘辨治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9,5,3. 
  [9]缪希寿.揿针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 
  [10]费依合.头皮揿针治疗小儿腹泻32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5,11,2,31. 
  [11] Anders EF,Findeisen A,Nowak A,R diger M,Usichenko TI.Acupunct Med.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hospital-induced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2012 Dec;30(4):258-60. 
  [12] Usichenko TI,Wolters P,Anders EF,Splieth C.Acupuncture Reduces Pain and Autonomic Distress During Injection of Local Anesthetic in Children-A Pragmatic Crossover Investigation.Clin J Pain.2015 Feb 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