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应对直运订单之客户取消订单&短装 | 讨论

 采购与供应链 2021-06-29

案例背景

公司为海外贸易型渠道商。

公司供应链部门主要负责订单执行及跟进到货,有专门的Planner负责库存控制与订单创建,Sourcing负责供应商开发及成本控制。产品为小家电。

目前接触的订单分两种,一种是存货补充订单(SRO - Stock Replenishment Order),由供应商发货至公司海外工厂,公司付款给供应商,走公司合作货代;

另一种是直运订单(Drop Shipment),由供应商直接发货给分销商,也就是客户,公司付款给供应商,客户再付款给公司,走客户指定货代,这个过程中跟供应商的采购价是对客户及客户指定货代保密的。

存货补充订单由系统根据历史用量,产品前置周期,存货,在途及安全库存等设立的数学模型生成,比较稳定;但直运订单相当于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可能会遇到这两种问题:客户取消订单和短装。

先说客户取消订单,一方面一些小家电如风扇等产品分淡旺季,旺季时客户要得急,但供应商产能饱和,且无原材料储备,满足不了客户要求的交期。

另一方面客户在确认交期时不发表意见,经常临到物料到齐才决定取消订单,公司却要为客户取消订单的决定买单。谈判的任务自然而言落到Sourcing及供应链端。

再说短装,有的客户会坚称他们收到的货数量不足,一票货中某个型号少几台。工厂很难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没少装,QA验货也做不到全检并且点数,供应链要从供应商及货代处取证,沟通成本巨大。 

问题:

1.如何改善客户取消订单的情况,减少公司为此产生的损失?

2.如何应对客户声称的短装情况,减少供应链沟通成本?

文 / 026编辑 Anita Ma

这期编辑部讨论案例谈及了两个问题,编辑们提供的解决之道,乃抛砖引玉,供相类似的企业交流与参考。

如何改善客户取消订单的情况,减少公司为此产生的损失?

直运订单交易中,原始采购价格等信息是对客户保密的,公司与供应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交易条款及价格条款也不一样。要改善客户取消订单的情况,首先要明确客户取消订单的两个主要原因:交期和无约束。

1. 交期

客户要货要得急,供应商产能饱和,原材料采购需要时间,这时候如果计划能根据客户淡旺季历史订单进行分析,建立需求预算并风险分析模型,通过协商让供应商提前采购原材料,预留一定产能来改善交期,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对客户及公司来说都是有所助益的。

例如002号编辑友情赞助的图(不得不说还真是优秀的呢):

旺季MAX-MIN,每月翻单,根据实际销售记录微调 

2. 无约束

客户能轻易取消订单的另一个原因是不需要承担损失。可以考虑从两方面来改善:供应商背对背条款和客户(经销商)管理。背对背条款,即供应商在合同条款中注明的取消订单所需支付的专用件费用条款,可以拿出来与客户进行协商或者收取一定比例的违约金,争取将损失降低至最小。

另一方面,进行客户(分销商)进行销售能力评估,建立准入制度并支付准入押金,然后对不同等级的经销商进行不同的预付款管理;对于同一个客户的多次取消订单的违约行为,可以重新商议交易条款。

如何应对客户声称的短装情况,减少供应链沟通成本?

这个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供应商真的短装了,也可能是运输途中丢失,还可能是客户自己疏忽,故意找茬之类的,就不一一分析了。编辑们提到的几种方法倒值得探讨。

1. 称重

根据产品体积或者材积进行称重可以说是最原始,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缺点是在以货柜计量的一票货中,少几个对整体重量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2. 录制视频

包装及装柜时录制视频也是一种可考虑的方式。但会涉及到几个问题:

(1)这个过程一般会耗费几个小时,视频的清晰度及大小难控制,不容易传输及回顾;

(2)可能会有暴露工厂信息的风险;

3. 铅封

铅封是货物装入集装箱并正确地关闭箱门后,由特定人员施加的类似于锁扣的设备。铅封一经正确锁上,除非暴力破坏(即剪开)则无法打开,破坏后的铅封无法重新使用。每个铅封上都有唯一的编号标识。只要集装箱外观完整,集装箱门正确关闭,铅封正常锁上,则可以证明该集装箱在运输途中未经私自开封,箱内情况由装箱人在装箱时监督负责。

当然,即使能够证明集装箱在运输途中未经打开,也无法证明供应商没有短装。

4. 溢短装条款

“溢短装条款”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最常见的规定数量机动幅度的条款,在交易合同中增加溢短装条款,说明允许溢短装在总货物中的比例。

(1)数量机动幅度的范围: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在机动幅度范围内是多交货物还是少交货物,该选择权一般由卖方来决定。

2)溢短装部分的作价办法,如果合同中没作相反的规定,一般按合同价格计算。但也有的合同规定按装船日或卸货日的市场价格计算,其目的是防止有权选择溢短装的一方,为获取额外利益而有意多交或少交货物。

5. 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物理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

RFID 技术早起源于英国,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辨别敌我飞机身份,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商用,且已有不少案例。如:

美国国防部规定 2005 1 1 日以后,所有军需物资都要使用 RFID 标签;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建议制药商从 2006 年起利用 RFID 跟踪常造假的药品。WalmartMetro 零售业应用 RFID 技术等一系列行动更是推动了 RFID 在全世界的应用热潮。

2000 年时,每个 RFID 标签的价格是 1 美元。2005 年时,每个 RFID 标签的价格是 12 美分左右,现在超高频RFID 的价格是 10 美分左右。

在运输管理方面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只需要在货物的外包装上的安装电子标签,在运输检查站或中转站设置阅读器,就可以实现资产的可视化管理。与此同时,货主可以根据权限,访问在途可视化网页,了解货物的具体位置,这对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RFID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要要大规模应用,一方面是要降低 RFID 标签价格,另一方面要看应用 RFID 之后能否带来增值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