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茶香飘万里 2021-06-29

我们翻看中国史书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唐朝之前为断,在唐以前中国的重大战役出兵数量往往十分巨大,动辄都是几十万人甚至百万。

古代战役出兵数量十分巨大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的长平之战,赵军最后被坑杀者40余万,而秦军参战兵力超过了50万;

公元前251年-前250年的鄗代之战,燕国想趁赵国病要它命,于是出动了60万伐赵;

公元前225年—前223年秦灭楚之战,这是中国大地上在抗战时的武汉会战(中日双方约140万)以前,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王翦率领的秦军有60万,而楚军也有将近60万人;

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战,汉军50-80余万,楚军10万余人;

公元192年,百万青州黄巾军向曹操投降,史书记载曹操挑选了其中30万人编成了青州军;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前秦出兵80余万攻打东晋;

公元612-公元614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每次出兵百万之众;

......

明清出征为何兵力却越来越少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人口是在不断增加的,人越多能动员的军队自然也就越多,能调动的民夫也就更多。可是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口虽然是越来越多,但是出兵数量超过30万的战争,却反而是越来越少。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战争中参战的军队规模比之之前朝代更是大为缩水。土木堡明英宗御驾亲征,出动的兵力大概是20万左右;而清军平定三藩出兵七路,总兵力也才20万。

明清离我们近,因此留下的各种史料十分丰富。也正是因为我们对明清历史了解,所以大家不由地,对古代那些动辄就出兵50万以上的历史记录产生了怀疑。

因此现在网友们都纷纷否定古代那庞大的出兵人数,认为那是假的。并由此催生出了一批以史书中记载的出兵数字夸张,来否定诸如《史记》之类正史的网络历史学家。

那么,这些古代战争出兵人数的记录真是史官们乱记的吗?

当然不是,这些数字其实大多都是可信的。

前面码字的已经提到过了,唐朝以前出兵50万之众的战争很常见,可为什么到了唐朝反而就变少了呢?

这是因为在唐朝时期,中国发生了一件并不太广为人知的巨大变化,这深深地影响到了今天的我们每一个人。

这个变化码字的怎么才能给大家说清楚呢?

狗尾草的故事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对了,大家都见过狗尾巴草吧?

它的种子在中国有一个专门的名字——粟。

没错,它就是我们中国先民们到唐朝为止最重要的口粮——小米。

小米的奋斗史也是很狗血很励志的。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最早狗尾巴草这东西,是长在黍(shǔ既黄米)旁边的杂草,远古时代农业技术落后不能将它除尽,于是在收获黍时就将狗尾巴草一起收割了。结果,先民们却发现狗尾巴草的种子去壳后也很好吃,于是就将它命名为粟。

在不断的人工培育下,狗尾巴草的种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到了夏朝时,粟已经取代黍成为了中国先民最主要的口粮。

从狗尾巴草变来的粟,也继承了自己祖先狗尾巴草的优秀品质——耐旱。所以,粟也被称作懒庄稼,只要水源充足它就能长势喜人,相比起稻麦来它好伺候得多(当然产量自然就比不上了)。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正是由于粟好伺候,加之当时人口密度不大,因此国家面临的粮食压力也不大,于是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各个国家纷纷采用了义务兵役制度。

义务兵役制

采取这种义务兵役制度,国家非常爽。

有多爽呢?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国家平时只保留少量的常备军——甲士,要打仗时直接在各村按五丁抽一征召士兵,这些被征召来的士兵被分配到甲士的手下作战。这些被征召的士兵中有钱买甲买车的,像是贵族子弟和大商人们,也会直接被国家任命为队长,和甲士一样统帅一批征召兵作战。

对于这些征召兵,国家仅提供盔甲(这个还只有精壮士兵才有)、帐篷、饭食、药物,然后就没了。而且为大军转运粮草啥的都是征召兵,既然是为自己袍泽转运,那自然算做奉献。

您说啥?军饷呢?

想啥呢?为国家打仗那叫义务,还想要军饷?

您说这忒黑了,这个您真冤枉人家啦!军饷,当然是有的!

看到对面敌军的首级了吗?

砍下来你就能换军饷,你砍死的敌军他的装备也是你的,这就是全部的军饷了!

因此在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情况下,国家打仗的成本十分低廉。发动战争的成本低,一旦打赢了收获自然也就更高,于是乎国家上层对于开片自然十分乐意,只要打赢一架输几架的成本就都回来了。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韩非

可是打仗不是儿戏啊,精锐都是练出来的。所以这时期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平民的军事训练。韩非子在他的书《韩非子·五蠹》中,强调耕战是最大的事情,其实也是当时经济条件下的必然。当时的耕战(战包含训练)根本就是一码事,都是全民参与的最多的两个社会活动。

粟不是懒庄稼吗,这也帮了义务兵役制的大忙。

种粟农忙时间少农忙间隔也比较长,于是农闲时各村的男子便得扛上粮食袋,集中到乡里进行战阵的操练(武艺自个平时练)。那会儿国家可真够省事的,连集中军训都不管饭的。

没有民的战争

弄清楚了当时的军制,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在唐朝之前,出兵数能动辄数以50万计!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上战场的没有民夫,在军队中打仗的、搞后勤的,有一个男人算一个男人,都是兵!

前面码字的提到了当时流行的是五丁抽一,可是那是在一般的战争时。当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时,国家可不会管这些规矩。

像是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秦昭襄王在得知赵国统帅换成了赵括后,便尽征河东男子入伍,使得秦军在极短的时间里达到了50万之众,对赵国在兵力上形成了优势。这里的尽征,就是秦国不管什么五丁抽一的规矩了,只要是是个男的能扛得起戈的,那就得从军征。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无独有偶,秦国灭楚之战中,因为男人都被征召去当兵了,所以王翦的大军后勤粮食转运,主要依赖的都是女子和老人。战国末期的战争那是正儿八经的国战,举国上下男女老幼都得参与。

啰嗦一句,长平和灭楚这两场秦朝统一天下的关键之战,秦朝就是得益于耕战都比对手做得好。秦军不但更能打,秦国仓廪也更充实比赵楚更能耗得起。这两战秦国战略无它,就是一个拖字诀,逼对手先动起来在运动中犯错。

这种兵役制也证明,秦军在长平坑杀40余万赵军其实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那时在战场上的男子,没有民只有兵。只不过这个数是指的整个长平之战过程中赵军的损失,而不是白起真的一次坑杀了那么多降兵。

义务兵役制度由于其维持军队成本低廉,和能长久保持军队战斗力的优势,因此在秦统一天下后,也一直被中原王朝普遍延用,持续到了唐朝时期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弄清楚了这一点后,大家也就不难明白一些历史奇观了。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比如为什么章邯率领的骊山囚徒军那么能打,其实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当时的人本就是一直在军训,而囚徒中也不乏获罪的甲士和百战老兵,建军时以他们为骨干,再加上一个善于指挥的章邯,转眼就能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

所以与其说是章邯的囚徒军强,倒不如说是起义军太废。再者,秦朝的军功授爵对这些囚徒们也一样有效,谁又不希望自己能出人头地?何况还是戴罪之身,比一般人也更有动力立功赎罪不是吗?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又比如巫蛊之祸中,戾太子刘据凭临时武装的长安民众,与汉军的百战之师血战五日。就是因为关中地区,是汉朝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最重点地区,跟着刘据起兵的民众不乏远征漠北的老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在北朝叙事诗《木兰辞》中,还为我们留下了当时这种兵役制度的形象记录,参战的花木兰想当个骑兵就必须得自己买马。

而这种个情况直到唐朝的府兵制时也还是一样的。比如唐朝规定,一户府兵应召参战时,必须得自备两匹马作为辎重运输之用。我们常说唐朝步兵是骑着马打仗的步兵,其实就是来源于府兵制的这种硬性规定。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可是开元盛世时,唐朝的府兵制度其实已经名存实亡。而到了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干脆正式颁旨废除了府兵制。

为什么这么好用的义务兵役制,它会被花钱如流水的募兵制代替了呢?

李隆基废除府兵制这个历史事件并不引人注目,但是它意义深远。因为它代表着自夏朝以来,中国中原王朝一直实行的义务兵役制被废除了。而且从效果上看是永久性的,中国由此开始正式进入了募兵制的时代。其后宋朝之所以军队积弱,也是这种处于过渡期的必然阵痛。

这种阵痛持续的时间很长久,中国古代王朝一直没能走出采取募兵制后,战力难以保持的怪圈。

所以,才有了元清两朝,结束了少民不能一统华夏的历史,也打破了胡无百年运的传统。

可为什么偏偏是在开元盛世,这个中国封建时代的大高峰,废除了义务兵役制呢?

有趣的户口

看历史记录会有一些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记载,其中一个便是人口的记载。

中国历史上只有今天的新中国是记口的,也就是记录到每一个人。而之前的历代王朝都是计户(清朝是计丁),我们现在看到的某个王朝多少多少人,都是用户数乘以一个每户的估计人口数得出的大概数值。

这些王朝也不会费心费力去统计女人和小孩的数量,因为他们不纳税不服役对王朝没用。古代并不承认女人是户主,所以理论上古代寡妇家在儿子没有成年前,她家是不用纳税的。

不扯远了回到正题上。

中国在清朝康熙以前,大家猜历史上户口最多的是什么时期?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王莽篡汉就发生在汉平帝时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1223万户。

没想到吧?

那么唐玄宗时期唐朝最高的户口数又是多少呢?

天宝十三载(754年),当时统计全国有9069154户。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隋朝的户口顶峰是大业二年(606年)的890万户,也就是说经过从唐太宗到唐玄宗百年的发展,唐朝户口最多时期仅仅比隋朝时期多了16万户。

你逗我玩呢!

其实这个怎么看怎么觉得古怪的数据,是因为后世隐藏户口的情况日益严重。像是隋朝时实行均田制,规定成年男子必须独立成户。但是因为税赋过重,使得很多地方都对均田制阳奉阴违,家里有成年男子了却隐匿不报。

唐朝前期一样也是用均田制。

在均田制下,耕种者死亡后可以收回部分田地,这是唐王朝能维持府兵制的经济基础。一打仗就得提供两匹马的府兵户,也就是在田地税收上有些优惠。因此府兵户必须有比较多的田地,才能支撑起国家赋予他的战备任务。

盛世危机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可是随着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这些府兵户土地不断被兼并,也就根本无力承担唐朝政府分派给他们的战备任务了。到了打仗时,他们只能靠借贷才能凑齐政府派的差。大量府兵户因此破产不得不逃亡,府兵制变得名存实亡。

府兵制亡于土地兼并,可土地兼并背后隐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那就是人口大量增加造成的压力。

唐朝很多学者估计它人口超过了8000万,远超它的账面大概5500万的人口。

唐朝因为统治阶层带有很大的胡风,蓄奴除了经济因素外也是一种时尚和习惯。因此整个唐朝时期,隐匿人口十分严重,可以说是中国隐匿人口历史的最高峰。

唐朝隐藏人口最多的当然是那些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们,他们隐匿人口主要是为了不缴纳人头税。可这些被隐藏的人口也需要吃饭啊,因此权贵们便大量兼并土地交给这些黑户们种。唐玄宗一看这兼并土地的都是自己人,既然不能撕破脸那就只能废除义务兵役制了。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不过对于历朝历代的人口估算数据,码字的对它们的标准很好奇。隐匿人口程度应该不如唐朝的明朝,葛剑雄这个专家给它算到了近2亿,比根据它最大户数算出来的6500万人整整多了两倍。而隐匿人口按理应该更严重的唐朝,为何按户数推算都有5500万人口,而葛剑雄却认为它的实际人口只有8000余万?

码字的认为,唐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际人口过亿的朝代。

如何解决危机

然而人口暴涨的压力并不会因为府兵制的取消而解决,在古代当时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只有两条路:

1.增加农地面积;

这个对唐朝来说真不现实,东亚好地已经被它给占完了,而那会生产力还落后没有火车汽车,闯关东走西口并不现实。

2.改良作物。

对,就是它了!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我们现在的饮食是北面南米,而稻麦代替粟成为主粮正是从唐朝开始的,这个过程一直到宋朝时期才完成。前面码字提到的,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并不广为人知的巨大变化,正是这个。

不过稻麦代替粟也带来了一个新的变化,那就是农时大大增加。而为了能养活增长的人口,稻麦轮种,麦豆轮种,两季稻也被大力推广起来。所以农民被束缚在了田地上,已经不能再像原来那样经常参与军事训练,而这造成了采取义务兵役制的社会基础消失。

主粮的转变,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家的耕战开始明确的分家。随着兵农分离,中国的军队进入了由职业军人为主组成的时期。

因此我们现代人觉得人口更多的明清时期,战争规模反而比之前的朝代要小,其实只是不同军制造成的军民分家后,给了我们一个错觉而已。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比如,清朝1755年发动统一准噶尔的最后一战,清军出兵只有六万,可是随军的民夫达到4万,而全国各处参与物资转运的民夫军士不下50万。按照先秦时的标准,这妥妥的是一次出兵50万以上的大远征。

义务兵役制的在唐朝以后还是很有活力的

不过义务兵役制并没有随着府兵制消失,就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后世元明清三朝在社会结构上进行的一些调整,使得义务兵役制被不同程度地复活。

像是元朝之所以能调动百万之众围攻高邮,就是因为在它的治下中国建立了军户制,又部分地恢复了义务兵役制;

史林探秘——中国古代战争动辄出兵五十万的记录是假的吗?

而明朝时朱棣五次北伐之所以都能出兵50万,也是因为朱元璋借鉴了元朝的军户制度创造了明朝的军户制,这大大降低了明朝豢养军队和战争的费用。到了朱棣统治时期,明朝四成以上的户口已经都被强行转换成了军户;

而清朝的八旗制其实就是清朝版的军户制。

但是这些做法从结果看都是回光返照,元朝百万之众拿不下一个小小高邮,明朝在土木堡和萨尔浒的雪崩,清朝八旗面对起义新军不堪一击。究其根源,都是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支撑义务兵役制。

军民分家,军队走向专业化是历史不可阻挡的大潮。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