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之后,实体经济真的会不行吗?

 钻石观察 2021-06-29
Knowledge is Power

▲图源:网络

疫情期间有一种很强烈的社会舆论,就是“实体经济不行了”。确实,在消费者被迫隔离在家的几个月里,线上经济发展迅猛,而线下实体却经历了大量的关店潮。

于是人们纷纷认为:疫情之后,实体店会让位于线上。甚至有人觉得:从今往后,由于人类的消费习惯变了,所以实体经济的未来堪忧。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图源:Hearts On Fire官网

周大福在2014年曾经收购了一家美国的奢侈品珠宝公司,叫Hearts On Fire,后来在内陆也开了店。最近Hearts On Fire的老总Peter Smith在跟媒体接触的时候,谈到了实体经济的问题。虽然他讲的基本都是美国的情况,但对于我们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线下零售业在疫情期间遭受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有很多连锁店都纷纷破产。比如之前我们说过的那个两百年老品牌Lord & Taylor,还有开了900家店的Pier 1,以及Sur La Table等等。前段时间Neiman Marcus(尼曼连锁)也在破产的边缘徘徊了一下,让不少人吓了一跳。

▲图源:网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Peter Smith认为,首先是因为美国的商场太多了,人均商场面积有23.5平方英尺。这个数字相比加拿大的16.8、澳大利亚的11.2和英国的4.6而言,实在是太高了。

其次,真正被淘汰的是那些客户服务做得不太好的零售企业。它们要么店铺数量众多无法有效管理,要么沿袭了老方法和老传统,跟客户的距离感太强,所以造成客户从本质上不喜欢这些购物环境。

这个问题其实是积累了好多年了,直到疫情爆发的这段时间,才真正引起了消费者的某种“宣泄”。

其实从宏观上看,即使美国电商发展得再快,至少目前在零售的占比只有15%而已。所以大部分的消费还是出现在线下。所以,如果能做好线下的服务工作,其前景还是不错的。

Peter认为,实体店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会给客人造成某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的意思其实是正面的,是一种促使客人成交的“压力”。相比之下,“电商客户抛弃购物车的几率居然高达81%”,说明当选择过多的时候,电商企业/平台要留住客人其实很难。

所以Peter最后给实体经济的建议是,虽然要建立“全渠道营销体系”,但不要因为有大量商场或店铺的倒闭而感到恐慌。实体经济的机会其实很大,只不过需要做好“差异化”和“亲民化”。那些总是沿着老路子发展、不走近客户的实体店,其实是让自己置于危机之中。

把这番道理用在中国,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diamond-spectato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