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我的母亲

 文乡枞阳 2021-06-29

农历二O二一年五月十九日,是我慈祥而敬爱的母亲去世周年祭日。母亲虽然离开了人世,但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不识字,但她是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她的言行教育和影响着她的五个儿女,她的厚道善良、勤劳俭朴、孝老爱幼、宽宏大量、通情达理是装不出来的,这种内在的品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指明灯。闲暇之际,与老父亲谈起母亲为人处世,一幅幅动人的场景浮现眼前……


     


小鸡蛋拿不出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经济极度贫乏,很多家庭靠卖点鸡蛋来换油盐等日用品,家里来了客人,三个鸡蛋一碗面算是规格很高的招待了。有时来人不凑巧,家里没有鸡蛋,就向邻居借,以后有了再还。我的母亲借了后,还时肯定挑大的鸡蛋还。别人向她借,她也是挑大的鸡蛋借。当时有很多小贩在农村收鸡蛋,然后贩到大城市卖。鸡蛋是论个数,不是论斤数卖,这样的话一般人肯定是卖小不卖大,大的鸡蛋留着自家吃。可我的母亲很“傻”,挑大的卖,小的留着自家吃,用她的话说:小的鸡蛋拿不出手。



诚心待客


爸爸是教师,后来哥哥也当了教师,家里的客人自然也就多些。来的都是客,母亲再忙也先放下手中活,热情款待。在那经济不是宽裕的年代,杀个鸡、买点肉、打几个鸡蛋,就算很不错了。母亲的厨艺很好,氽肉、烧肉、蒸鸡蛋是拿手菜。她真心待客不算小,做的饭菜要客人全部吃掉就高兴,否则她就真的“生气”了。母亲经常劝人多吃菜吃饭,少喝酒。当时有人不理解,后来都从内心感激。俗话说:“你说我好,东西弃掉了;你说我坏,东西还在。”母亲就是与众不同。




接济他人


在我的记忆里,乡下经常有很多乞讨的,有的要口吃的,有的要米,有的要钱。母亲对这些人从来不吆喝,要啥给啥,甚至还问他们可要水喝。有时我家吃过饭了,要饭的来了,母亲还将饭菜加热一下,人家嫌麻烦,母亲说就烧把柴火,不费事的。要饭的激动得连连作揖,谢天谢地。左邻右舍有谁家手头紧了,借个三五块钱,只要自己有,母亲从不挡人家手背,都要多借一点。本队有户杨姓人家,小猪死了没钱买,我家养了老母猪,母亲免费送了一头小猪给她,她逢人就说:“盛家小奶奶救了我家的命啊。”

     


勤俭持家


我的爸爸在学校教书,商品粮户口,其他人是农村户口,为四属户,如超支要拿钱在队里秤粮食,可我的妈妈勤劳发狠,做工分,不超支,在队里也能分到粮食。记得我在小时候,晚上经常听母亲说:“我晚上不饿,你们吃吧。”等我们吃完了,如有剩饭剩菜,母亲就说:“剩掉浪费,我把它吃掉了吧。”后来爸爸时常说:“你妈妈不是吃不下,是想让你们多吃点,自己挨饿哟。”

  




孝敬老人


母亲对外面人慈善,对我的爷爷更是悉心照料,尽心孝敬。爸爸4岁、二伯8岁,奶奶去世,爷爷拉扯两个孩子长大成人成家(大伯二十多岁病逝)。后来爷爷两家轮流过,每家三天,晚上在我家住。妈妈经常对我们说,爷爷年轻时吃了不少苦,我们要多孝敬。母亲对爷爷生活悉心照顾,尽量菜烧烂些,饭做软些,油放多些,时不时要弄点油荤,来人时都要给爷爷留点“好吃的”。冬天晚上爷爷一个人睡脚冷,母亲安排我们兄弟姊妹给爷爷“焐脚”。后来母亲在枞阳买了个瓷水焐,专给爷爷用,爷爷逢人就说,脚冷得往心里钻,脚暖了人就舒服多了,比吃肉还好呀。爷爷1988年去世,享年94岁。

    


喜欢孩子读书


母亲从小没上过学,结婚后学了几个字,在村里也干过几年妇女干部,苦于自己不识字,特别羡慕读书人,渴望知识文化。为此她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真是勒紧裤腰带供子女上学。在当时,如果孩子少读书,就可以在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补贴家用,那么家里生活肯定富裕些。但母亲没有这样选择,硬是熬过一段艰辛岁月,为子女的人生之路尽可能创造条件。她也经常鼓励亲戚朋友家孩子多读书,借钱借物资助。当时有人想不通,认为母亲死脑筋。母亲不懂“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但她朴素的言行给力十足,子女受用永恒。

  



顽强毅力克病魔


母亲身材不高,但她用坚韧的身躯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困难和病魔。由于年轻时过度劳作,加之营养跟不上,舍不得花钱治病,40多岁就患上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不停,时常吐血。一般情况下都是硬抵着,实在发烧受不了就吃药打针挂点水。2019年4月份,母亲最后一次从县医院出院后,在家就一直卧床不起,但她从不哼声,不怨天尤人,还经常说劳累了子女……让我终生遗憾的是,没能看母亲最后一眼,当我从大窑圩防汛一线赶回家时,母亲已安详地睡着了,享年88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一生忘我,常替他人着想,常告诫子女,吃亏是福,量大福大,人有多大量就有多大福,家和万事兴……爸爸妈妈1949年腊月初八结婚,72年风雨相随,72年相濡以沫。因为相同而互相吸引,因为不同而彼此包容。正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如今,我们兄弟姐妹齐心协力把老爸照顾好,传承好家风,上慈下孝,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告慰。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