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念

 360doc小助手2 2021-06-29
图片
留言中有人问我:你是如何做到长期输出的呢?我回答说:尽量不去想输出这件事情。这看起来有点青年问禅师的味道了,但其实一点禅意都没有,只不过是一句纯粹的大实话。

我想,不止我一个人如此,许多人也应该有相同的经验。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总有什么事情需要你长期去做,长到别人跑来问自己是如何做到的。我猜想,大家的答案也应该都差不多。看书是这样,跑步是这样,给孩子做早点还是这样,尽量别去想求知、锻炼或者是付出,只是去想我要看完这一页、我要再跑一圈或者是今天早上冰箱里的食材我能做一碗米线还是一碗面条出来。然后很多年就那么过去,有人跑来提问。

想是不能想的,因为一想就会分心。我已经连续更新了好几个月时间,大部分时间每天一篇,少部分时间两篇。每天早上起床,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脑时,我并不知道接下来要写什么。不是一天这样,而是天天如此。所以,我的全部精力只会放在两件事情上。一件是维护自己的心,坚定地相信我能写出来,保持这个念头不动摇,这是所有事情的基础;另一件是去想究竟写什么,过去的每一天里我都经历过许多事,产生过许多念头,在这些念头之上我有过许多感触,这些感触放在大脑里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现在观察哪一个已经成熟,可以写成文字?以及如何准确地表述我的想法?

这时候我没有时间精力去考虑什么“如何做到”一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会让自己分心。如何做到只是一个非常表面的问题,它的下面隐藏着另外一个致命的问题:能否做到。这个问题指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一旦这个问题在心底升起,那么什么事情都没法去做了。针对做事而言,这样的问题就是个杂念。

一个人能长期做一件事情,人们会赞美,会惊叹,甚至还会倾慕,觉得这个人大概是有什么不坏金身。而他自己在经历了那么长时间之后很清楚地知道,没有什么不坏金身,内里全都是千疮百孔。哪里来的这些损害呢?当然就是这些杂念。心是一条钢铁巨轮,杂念就是藤壶一类附着在船壳上的寄生物。每增加一个寄生物,对于船体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每次都会带来一点额外的重量,对船壳带来一点腐蚀,降低一点点不可觉察的船速。但是一旦乘以时间,这样的破坏效应累积起来就是惊人的,如果不加以及时清理,整条船都可能报废。

写一篇两篇文字,不会有多少杂念,无非就是纠结于要不要发出去,要不要转给亲友看看,他们看了会是什么反应。写十年二十年,杂念大得就跟冰山一样:我还能不能写?我写的有没有意义?为什么阅读量最近下降了?我会不会灵感枯竭?我是不是招式用老?新生代的读者是不是不喜欢我的风格?我是不是多年来没有任何提高?我是不是一直在重复过去的自己......这样的念头无穷无尽,随便正面撞上哪一个,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而且一旦撞上,所有的心思就会从写作上离开,缠绕在这些问题上一起缓缓沉入水底。然后是漫长的修复,然后是再次鼓起勇气重新出航。所以不坏金身只是看上去完好无损,所以我说内里可能全都是千疮百孔。

杂念带来焦虑,焦虑制造纠结,纠结引发自我怀疑,自我怀疑导向自我否定。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是充实而幸福的,因为他所有的念头都集中在事情本身,无暇他顾。他和手头的事情之间在交流,自己做一点,事情就显露出一点不一样。做对了,事情变顺畅一点;做错了,事情变涩滞一点。无论对错,有效无效,它们在内心里是一样的,都只是事物的本性,本来就会如此。一旦升起杂念,心里有了自己,有了他人,有了所谓意义,那么就有了正面和负面的分别。自己一定要做对,做事不再有趣味,而是变成做关于正确和成功的执念。自己一定不能做错,做错就是自己出了问题,就是自己不行,在别人眼里自己就被“看穿了”。

就像是小时候跑去山林里玩,每一分钟都是有趣的,都是充实的,也都是快乐的。一旦日头偏西,到了要回家吃饭的时候,心头只要产生“我是不是迷路了”的念头,焦虑和恐慌就会展开黑翼从天而降,整个丛林都变得阴森和敌对起来。最后,也就真的迷了路,如同自己的心预期的那样。心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心觉得有趣,那么它就会自行搜集所有可以证明有趣的细节。心觉得无力,那么它也会自行搜集所有可以证明无力的细节。产生一个杂念,心同样会不断丰富这个杂念的细节,所有可以证明杂念成立的证据,直到你实践这个杂念。

所以,对我而言“持续输出”就是个杂念。一不应该去想关于持续的事情,二不应该去想输出这件事情。所谓“初心”那种东西,只是喜欢写字而已。喜欢写字就是一杯清水,简单、透明。从思考如何起标题开始,边想边写,安排好每一句然后是每一段,最后思考如何结尾,于是事情也就那么完成了。每天都如此,那么事情每天也都得以完成。在具体的每一天里,不去忆念过去,也不去思维未来,只有手下的下一个字,下一个词,下一句话,往复循环,乃至达成。

杂念那种东西就是在清水里滴了一滴墨水,很快就变得浑浊复杂起来。心思从写作本身离开,转去思考意义和价值,思考自我的大小和他人评价的高低。既然心思离开了写作,那么写作自然也就会中止。杂念本身不构成一个问题,当你认真对待的时候,它突然变成一个问题,你开始正经考虑如何才能做到“持续输出”,结果就是“持续输出”中止,心头的一点怀疑最后变成了现实。其实,你还是能写,只是你的心思被杂念带去了别处,你的写作得不到足够的动力。

只要开始思考自己还能读几本书,思考自己还能跑几圈,思考自己还要给孩子做多少年早点他才能考上大学滚蛋,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不堪忍受,都是生命中难以承担的重负。你的乐趣,你的幸福也就变成为枷锁和囚笼,你的想法就只剩下如何忍受,如何逃脱。因此,我不会去想如何才能“持续输出”,我连更新都不去想,何况是连更?这也是一句实话。

杂念就像是头发,剃了又长,只能长了又剃。年纪大一点有大一点的好处,那就是直接秃了,也就自然不再长了。

题图:2021年6月17日 北京天空

题图摄影:和菜头的手机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人要做事,就变成了夜市路边的套圈摊商品。自我期许,他人期待,就是竹圈、塑料圈、呼啦圈,想尽办法要套中你。想要做事,那就一定要躲开所有的套圈。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尚不知能否完成,何况是脖子上套了一堆圈子,把你往不同方向上拉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