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汗种种勿乱发汗:(余)

 深蓝2深蓝 2021-06-29

【研习】汗法误治(余)

         不少人对一些病症喜欢用汗法。比如感冒了就采用艾灸、汗蒸、泡澡、泡脚等法出一身汗。其实汗法得因人因症而施行,盲目乱用,则容易误治而产生各种坏病。以下条文均摘自《伤寒论》,供大家参考。

        1、心下悸

        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解释:《内经》云:发汗过多,能伤心阳使心无所主而动悸不安。心动悸的原因虽多,但叉手自按即得安者为虚悸。

       2、耳聋

       原文: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解释:汗后叉手冒心,已说明为心阳受伤而心动悸,若再兼见两耳失聪,轰轰作响,听不到谈话的声音,则心悸的程度再为严重,此种变证,多由峻汗所致。

 同时,汗后毛孔开张肺气必虚,若饮水过多,或用水浇灌,如沐浴或向病者喷水退热等,亦能伤肺作喘。

       3、奔豚

       原文: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注:奔豚:病名,有气从少腹上冲心的症状。

       解释:汗后心阳不足,不能制水,肾水乘虚上逆,即成奔豚病。本条为悸在脐下,是水气将动,欲作奔豚尚未发作的征象。

        4、吐泻病变

        原文: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解释:胃主纳脾主运,故汗后水药不得入口,入口即吐,或吐泻不止,都是汗后中焦脾胃阳虚所致。

        5、脾虚不运

        原文: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解释:腹胀满有虚实的不同,本证的腹胀满,出现于发汗以后,说明由于发汗阳气外泄,使脾气转虚运化失职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