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国六七十年代,广州市郊区抓路线学大寨创高产

 城北十五里666 2021-06-30

新滘大队一九六四年学大寨以来,农业生产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曲折过程。从表面上看,这是个生产措施贯彻得好不好的问题;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却是个抓不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这就充分说明:农业问题,说到底,是个路线问题。我们抓生产,一定要首先抓路线,紧紧抓住党的基本路线这个纲。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纲举目张,才能推动农业生产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不断地发展。

我们沥滘大队地处珠江三角洲,自然条件较好。全大队有十四个生产队,八百六十二户,三千四百七十多人,耕地三千二百五十亩,其中一千二百四十多亩种植水稻,其余都种经济作物,是个经济作物产区。

新中国六七十年代,广州市郊区抓路线学大寨创高产

我们大队一九六四年学大寨以来,广大干部和社员焕发出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的革命精神,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经济作物生产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一九七一年,我们向国家提供糖蔗六百零四万七千多斤,莲藕、马蹄、慈菇二百四十五万七千多斤;粮食亩产一千六百三十九斤,生猪饲养量三千六百一十九头,平均每亩一点一八头,每人一点零五头。一九七二年虽然受到虫灾和强台风的影响,但是仍然获得好收成,粮食亩产平均一千六百一十七斤。过去每年要国家供应一百一十多万斤粮食,一九七一年开始下降到二十二万多斤。

重整河川

解放前的沥滘,土地支离破碎,河涌迂回曲折,雨天易涝,晴天易旱,水稻亩产只有五、六百斤。解放后,筑了大堤围,水利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还没有根本改变面貌。

由于地下水位高,排灌不畅,不少稻田积咸,亩产到了千斤以后,再也上不去了。

一九六五年冬,在“四清”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制订了一个三年改造西片七百亩土地的规划。广大干部和社员决心以大寨为榜样,废小围,开新河,填旧涌,平土地,重新安排沥滘河川。向群众开展远大理想和艰苦奋斗的教育,组织干部和社员代表参观一些学大寨的先进大队。经过学习以后大家认识到,小手小脚,不能改变面貌;只有大干一场,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沥溜。对于队与队之间调整耕地问题,经过充分协商,按照互利原则,合理加以解决。一九六六年一月,全大队一千一百多个劳动力开上工地,一场重整沥滘河川的战斗打响了。为了领导好这场战斗,大队干部扎寨田头,参加劳动,指挥战斗。民兵、青年组成突击队,挑灯夜战。原来预计每人每天做三个土方,实际上完成了七、八个土方。原定三年完成的规划,群众一鼓作气干了三个月又七天就基本完成了。

新中国六七十年代,广州市郊区抓路线学大寨创高产

一九六六年秋,我们总结了前一年的经验,又提出改造东片一千四百亩田的计划,组织第二场战斗。这时,在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政治可以冲击其它”的谬论影响下,有的入主张“停工闹革命刀。我们没有上当,坚决执行了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支部书记郭润记,晚上接受群众的批评教育,白天带领群众在工地上战斗。仅用三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比上期工程多两倍以上的工作量。

这两个冬春,全大队开出宽七米,深一点六米,全长九千米的新河十四条,还有宽一点五米,深一米,全长近四公里的排灌渠,共挖土二十万立方,平整了二千六百多亩耕地。经过整治以后的农田,地块平坦,成“非刀字形,河渠笔直,排灌畅通,块块农田可入泥,还扩大面积一百四十亩。

生产条件改变了,产量随即上升。一九六六年水稻亩产一千二百八十斤,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一九六七年又提高到一千三百二十八斤。

大养其猪

过去,我们支委会中有部分同志,存在着怕养猪亏本的思想,自己不带头养猪,也不认真去发动群众养猪,致使养猪业一直发展不起来。1970年冬,我们同群众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养猪问题的指示,纠正了我们自己的错误思想,提高了广大干部、社员的认识,同时认真落实养猪政策,合理分发饲料地,适当供应精饲料和烧柴,坚持收购农家肥。这样,养猪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一九七一年的饲养量三千六百多头,比一九七O年的一千二百多头增加了两倍多。一九七二年头十一个月,生猪饲养量又有所发展,上市肉猪一千四百一十一头,超额完成全年派购任务百分之二十五点四。猪多肥多,粮食生产又前进了一步。一九七一年粮食亩产一千六百三十九斤,比一九七O年又增长百分之二十点七。

新中国六七十年代,广州市郊区抓路线学大寨创高产

提高复种指数

我们为了对革命多作贡献,从一九六八年开始,进行一年三熟和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实现一地多收的试验。

当开始在新蔗田间种水稻时,有的人认为:“针无两头利,蔗要早,禾要水,弄得不好,两样都失收”,主张不要冒这样的“风险”。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一教导,先做小面积试验,终于发现只要选用适宜的品种,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甘蔗选用前期宜湿的“粤糖423号”,水稻选用生长期短,插后半月就要哂田的早熟种“二九矮”、“南特”,这样就解决了蔗田间种水稻的矛盾。

1970年,我们搞了甘蔗间种水稻二百五十七亩,收获稻谷十四万二千八百九十二斤,平均亩产五百五十六斤,甘蔗亩产也达到一万三千斤。取得了这个经验以后,我们又利用三百亩莲藕留种田套种一造慈菇,搞“两层楼”耕作,结果每亩可为国家多提供十多担优质水生菜。一九七二年又搞了甘蔗套种花生三百二十亩,水稻套种黄麻三十二亩。水稻套种黄麻,每亩收稻谷七百六十四斤,皮麻三百六十斤。

八年来,我们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在农业学大寨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同先进地区比,同党对我们的要求比,相差还很远。我们决心戒骄戒躁,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牢牢抓住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这个纲,正确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搞好农业生产,为革命多作贡献。

抓路线学大寨创高产

广州市郊区新滘公社沥滘大队

(图文无关,内容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