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高手用经方治癌症领悟中医诊断原理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1-06-30

中医的春天来了,经方的夏天来了,我有幸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乘上了中医这艘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快船,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14岁开始学医,在16岁左右有幸得到一位基层中医的指导,他说:“古人说过,通伤寒者,医门之过半也”。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就觉得那就好办了吧,就背吧,但是那个时候我还知道的很少。用了三四年时间,把我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背《伤寒论》,可以说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

几年以后,我考上了渭南中医学校,在学校里,《伤寒论》对我来说,可以说是他乡遇故知,继续进一步的学习。中专毕业留校以后,我经过四年的努力,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学院伤寒专业研究生,在三年攻读伤寒专业学位期间,我觉得《伤寒论》的重点和精华在经方,所以我当时写了近三千张卡片,主体就是“经方各科临床新用”。

1988年毕业以后分配到,1992年我就出版了第一本书《经方各科临床新用与探索》。当时陈亦人教授非常激动,要求我把书寄给他,然后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课上推荐,然后把书钱寄给我,这件事使我久久难忘。

再经过了多年的临床实践,尤其是我在临床上发现张仲景寒热并用的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思路。在《经方各科临床新用与探索》这本书中,我的创新就在于:老是讲寒热错杂、心下痞满、辛开苦降,我总觉得不得其解。那么我们怎么就能知道心下痞一定就是寒热错杂的呢?我在书中就提出必然有寒热两种表现于一身的证据,比如说舌红而苔白,比如说心中灼热但是不能吃凉的,比如说心里想吃凉的但是一吃凉的就拉肚子等等。有了这种理论的准备,我在中医临床上就如鱼得水。

当初最出色的病例,都是寒热并用的结果。所以在早年就写了论文《寒热并用治疗内科杂病经验》。1998年我升为正教授以后,对我来说命运出现了转机。肿瘤研究所的负责人邀请我到肿瘤研究所工作,我说为什么想到我呢?他说你能背过伤寒论啊!

现在看来这句话太高明了,他虽然当时说这个话,但是他当时也未必认识的到,我也未必认识的到现在的这种状况。因为我没有系统的进修肿瘤专业,我到了肿瘤临床上以后,依靠什么呢?依靠基本功啊!没有受过系统的现代肿瘤学的学习,也没有其他的束缚,我反而可以凭我的观察和判断来用中药。所以在我眼里,很多肿瘤患者都是寒热并现的。

半夏泻心汤与胃癌

我最拿手的,就是半夏泻心汤和乌梅丸,它不一定能把肿瘤解决,但是病人吃了舒服啊。我也发现,如果内科杂病是寒热错杂,那么肿瘤患者可以说是寒热胶结,这就是我“寒热胶结致癌论”产生的前提。

有了“寒热胶结致癌论”的论点,我主要把它用于胃癌。辛开苦降就是指的干姜的辛和黄连的苦,使得升降失常得以恢复,这里不仅仅是寒热并用,有寒有热的问题,这就是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是中医的特点。但是如何调升降,让该升的升该降的降,升清降浊这是常规,而辛开苦降才是更深层次的。所以我就形成了一个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的思路和方法,这么多年来也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病案。

小柴胡汤与肝癌

同时我还发现发病率非常高非常凶险的肝癌,我们中医走过了一条摸着石头过河,披荆斩棘的探索阶段,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当我们成立了中医院,成立了肿瘤科,以肿瘤作为重点疾病的时候,我们一开始想到的是以毒攻毒,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些作用,但是疗效不能令人满意。

等到了九十年代,我们又发现健脾益气的方法非常适合肝癌末期的症状表现,但是说来说去,我们还是没有抓住肝癌的本质,还是在辨病问题上缺乏一个基本的方法和代表方剂。

在实践中,我摸索出来肝癌以肝郁脾虚,湿热蕴蒸肝胆,正虚邪实,升降失常,气血瘀滞,肝胃不和为基本病机,那么它的代表方应该是小柴胡汤。大家可能认为小柴胡汤还需要说么?小柴胡汤谁都知道,是我们中医界用的最广泛的方,几乎的人尽皆知人人都用过的,这还用说么?我认为要说。

当大家看什么病都用小柴胡汤的时候,而我们肿瘤专家未必用小柴胡汤治疗肿瘤,尤其是肝癌。为什么呢?那样是不是觉得有点轻描淡写啊!因为我发现《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或然证中间就有胁下痞硬,胁下痞硬应该就是肝胆肿瘤的一个体征。同时张仲景在加减法中也提到“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煅牡蛎能软坚散结,用于症瘕积聚,就适合于肝胆肿瘤。

更主要的是,我们当时学《伤寒论》,我记得山东李克绍教授说:“学习《伤寒论》要和《金匮要略》对照学习,因为它们原本就是一本书。”那么我们在学黄疸的时候,只知道阳黄阴黄,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黄疸病篇,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诸黄肯定包括了肝胆恶性肿瘤引起的黄疸,张仲景用的是小柴胡汤,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更主要的是,小柴胡汤具有疏肝利胆,扶正祛邪,舒肝和胃,升清降浊,寒热并用的特点,符合肿瘤的复杂病机和肝胆肿瘤的基本病机。我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味,组成了软肝利胆汤,如果有腹水的话,我就在小柴胡汤和五苓散的基础上,组成了保肝利水汤。这两个基本方十几年来在我们三甲中医院肿瘤科作为协定处方临床使用,疗效肯定。还作为广西十二五肿瘤创新平台推荐的治疗肝癌的两个处方,在十七家中医院应用了三年,效果也得到了肯定。

肺癌当从肺痿论治

大家还知道,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可是我们中医治疗肺癌呢,还没有提出一个辨病方法,或者说还和其他癌症一样对待,没有一个独特的认识观点。

我在临床中发现,肺癌就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讲的肺痿。肺痿可以说是张仲景在整个著作中辨病理论体系最完善的一个病。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辨病论治最成功的典范。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中医内科教材,48个病中只有肺痿不知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病。

《肺癌当从肺痿论治》是我的博士论文,我解决了肺癌和肺痿的关系问题。当我们把肺癌和肺痿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治疗肺癌就眼前一亮,许多著名的方剂,比如射干麻黄汤和麦门冬汤,都成为我们治疗肺癌非常优秀的方剂。

一般肺癌病人到我的门诊上,我先问他喉咙里赫拉不赫拉响,这个意思就是喉中有没有痰声,只要是喉中有痰声,就是射干麻黄汤。用起来消除症状非常快。

大家可能说那你这是消除症状,你没有抗癌啊?我个人认为,症状的消除就是人体的阴阳趋于和谐的表现。身体的康复及脏腑经络的功能恢复正常,就具有了防癌抗癌的能力。难道治疗癌症就必须抗癌,这种思路是不对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发现了更多的东西。以张仲景的麦门冬汤为例,治疗大气上逆,咽喉不利。这个咽喉不利恰恰就是好多肺癌病人的特殊性问题。麦门冬汤中,麦冬七升,量是非常大的,半夏一升,这是千古妙对啊!半夏的燥湿,麦冬的滋阴,两两相对,相反相成,这就是我们针对燥湿相混致癌论的有效对药和方剂。

肺癌并不是简单的气阴两虚,而是既有气阴两虚,又有痰浊上泛,一方面是阴虚,一方面是痰浊。那么怎么治呢?养阴不利于消痰,化痰又不利于养阴,左右两难。张仲景给我们提供了麦冬配半夏的典范。

可惜的是在我以前,没有燥湿相混的概念,所以我们的看法总是那么的简单,要么简单的只是气阴两虚,要么简单的只是肺胃阴虚。当我们看到肺胃阴虚的时候,二版本科教材上讲:麦门冬量大,来补养肺胃,滋阴。那半夏呢,半夏燥湿化痰不适应于阴虚啊?所以他就想当然的解释为半夏的用量很小,用于辅佐。

我怎么讲呢?我说这种解释就是想当然。半夏的用量小么?小柴胡汤和小青龙汤里,半夏的用量都是半升啊,《金匮要略》中有13个方子用半夏,其中10个方子的半夏用量是一升,那么麦门冬汤中半夏用一升是常规量啊,怎么能说量很小呢?

再看泽漆汤,泽漆是张仲景用量最大的草药,用量是三斤,这恰恰说明重病就是要用重药,肺癌这种重病确实需要用重药,这个时候不用重药,几时用呢?张仲景也知道这个量大,怎么办呢?他是先用水煮三斤泽漆,然后用煮的水再煎其他的药。这就是我们为恶性胸水挖掘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药。在“脉沉者,泽漆汤主之”的上一条,是“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这里学习张仲景的著作,条文排列法非常重要。刘渡舟教授在1980年《陕西中医》创刊号和第二期上连载了《伤寒论条文排列法的意义》一文,这对我影响深远。他是说张仲景的《伤寒论》的条文排列是有意义的,不是随意的。

食道癌

有一次一位医生找到我,他的父亲是食管癌,已经到了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找到我。我说我只能勉为其难。我辨证的结果就是小青龙汤证,在这个基础上,我一般还要加威灵仙30克,缓解食道痉挛。就是说虽然是机械系的梗阻了,但是当有某些刺激时,它在机械系的梗阻上肌肉痉挛了,我们虽然一下子解决不了机械系的梗阻,但是缓解挛急还是中医的强项,再加芍药甘草汤,更是缓解挛急的妙方。辨病用药呢,壁虎12克,冬凌草30克,重要的是,因为一点水都喝不下了,我用了一般轻易不用的药,药性剧烈的药,硇砂1克,硼砂1克,冲服。

中医诊断原理

中医学是整体医学而不是局部医学,是动态医学而不是静态医学,是功能态医学而不是形态(解剖)医学,因而有着自身独特的诊治及预防疾病的原理。

诊断就是诊察了解、分析判断的过程,医学诊断是医生的认知活动过程。不同的医学诊断活动,有着各自不同的诊断依据、原理和方法。

(一)中医认识疾病发展的基本理论模型

1.“邪正相争”——最基本的病变发展演变规律

正常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变之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是一切抗病因子和因素的总和,邪气是一切致病因子和因素的概称。“邪正相争”导致出现“邪正盛衰”的变化,随着这种变化,可出现:

正胜邪退,则病愈,或病情渐轻,向愈;邪盛正衰,则病重,或病情渐重,恶化。

2.阴阳失调——常人变为病人的关键

正常之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变之时,人的阴阳失衡而出现阴阳盛衰,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3.气机逆乱——病变之人气机(功能)运行的状态及其规律

正常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正常有序,升清降浊,气血条畅。

五脏六腑通泰,四肢百骸得养,内外整体和谐,使得“阴平阳秘”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病变之时,气机的升降出入紊乱甚而逆乱,清者不升、浊者不降。

“毒”邪内积;五脏六腑不调,四肢百骸失养,内外整体不和,则病变由生。

(二)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以人体“藏于内,现于外”的“藏象”为依据和信息源

中医诊察了解疾病,可以不打开人体,不依赖解剖学知识和现代仪器,仅用望、闻、问、切“四诊”

靠医者的感觉器官,就能从人体外部获知人体内部变化的信息,进而查知其内部变化。

中医应用望、闻、问、切方法收集到的信息,就是从整体入手,收集和辨别人“藏于内,现于外”的“藏象”信息。

如是,“藏象”就成为中医诊察了解、分析疾病的最基本的信息依据和来源。

2.“藏象”是人整体生命活动的具体反应信息

中医理论认为“藏于内之脏,必有形于外之象”,“有诸内,必形诸外”。

因此,通过察外现之“象”,即可知内在之“藏”的变化。其原因和依据在于:

其一,人体以居于内的“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内连六腑、奇恒之腑

外连经脉、骨肉、皮毛,形成一个互为表里、如环无端、阴阳互根、气血流畅、内外互通的有机整体。

其二,人与外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内外互通。

人体内外联系互动的生命活动过程,也是人体功能活动的过程,产生着大量的信息

发生着交流运动,形成生命活体的“功能态”信息而表现于外,从人体外可征可知。

其三,对“藏于内”而“现于外”的生命活体的“功能态”信息进行辨别分析的方法,蕴含和运用了现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原理。

3.察“象”知“藏”是中医诊病的根本途径

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不以解剖学的还原分析为主

而是以整体综合性地收集分析“藏于内、象于外”,“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藏象”为依据。

察外现之“象”而知内在之“藏”,就是通过分辨“藏于内、形于外”的人体“功能态”信息,诊病变化。

依据分辨“功能态”信息诊病,其实质就是应用“生物信息学”原理诊病。

4.“以常衡变”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标准与参照方式

中医学认为,万事万物均由“阴阳”构成,均有“常”与“变”。天、地、人、事之“常”即为“阴平阳秘”

天、地、人、事之“变”即是“阴阳失衡”,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甚则“阴阳离绝”。

因此,以“阴平阳秘”所形成之“常”,衡量评价评判“阴阳失衡”所致之“变”,即为中医诊病的基本标准与参照方式。

“常”,即为常规、常理、常识、常量,具有相对性与广泛性。

“变”,即为变化、改变、异常。细细分辨,又有“常中之变”与“异常之变”的不同。

5.“司外揣内”与“见微知著”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式

中医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藏象依据,通过察“象”知“藏”的根本途径

依据外在的“象”,综合分析推知揣测内在之“藏”的生理病理变化。

“司外”,就是紧紧地全面地抓住并分析人体内在之“藏”表现于外的“象”;

“揣内”,就是依据外在之“象”,全面分析推知揣测内在之“藏”的状况。

“见微知著”蕴涵着“生物全息”的原理,揭示和反映出中医诊病整体分析的内在联系。

中医认为,整体变化源于局部的变化,局部可显整体。这蕴涵着“生物全息”的原理。

如:全身的气血、经气的运行,可在某一些特定局部反映出来。如:脉象、舌象等。

6.整体诊察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在整体观的指导下,中医既把握住人的整体联系,又注意分部位诊察,以全面收集病情资料;

既分别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诊察病情,又强调将望、闻、问、切四诊的认识合参

印证、校验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以确保诊察结论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一、各种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陈皮(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

二、各种良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理气良药:沉香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海螵硝)

三、各种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四、圣药及通用药

“呕家圣药”:生姜

“疮家圣药”:连翘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五、引经药简介

1.引药达额头:白芷。

2.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3.引药达目:菊花。

4.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5.引药达颠顶:蒿本。

6.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7.引药达左上肢:桂枝;

8.引药达右上肢:桑枝:

9.引药达颈部:葛根。

10.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11.引药达腰部:杜仲、川续断。

12.引药达胸部:木香、砂仁。

13.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14.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已。

15.引药达任脉:龟板。16.引药达督脉:狗脊。

17.引药达入皮肤:蝉蜕。18.引药入胃:半夏。

19.引药入肺:桑白皮。

20.引药入肝:柴胡、香附子、当归。

21.引药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22.引药入脾:苍术。

23.引药入骨:威灵仙。

24.引药上行:柴胡、升床、桔梗、蔓荆子。

25.引药下行:牛膝、代赫石、旋复花。

26.祛一切风:清风藤。

27.调合诸药:甘草。

六、经典用药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日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七、病证选药

安胎药: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

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

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署证: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引产: 天花粉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梅毒:土茯苓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鸦胆子

回乳:芒硝(外用) 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肺胃出血:白芨

手足皲裂:白芨

脱发:侧柏叶(外用)

阴疽流注: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口中甜腻:佩兰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口疮:吴茱萸龋齿

疼痛:筚拨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毒

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亡阳证:附子 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

食滞证:麦芽

绦虫证: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 芜荑

风痰证:天南星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 锁阳 杏仁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脱发:侧柏叶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胸痹:薤白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梅毒:土茯苓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

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 淫羊藿 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 木贼

扩瞳:青葙子

清心利尿: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虚火咽痛:玄参

阴虚外感:玉竹

安蛔止痛:乌梅

八、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九、中药药性大全之最

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清热之最———石膏 ;

泻火之最———黄连 ;

降气之最———沉香 ;

生津之最———石斛;

化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

辛凉之最———薄荷 ;

止痛之最———元胡 ;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

补阴之最———女贞子;

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

理气之最———枳实;

舒肝之最———郁金 ;

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消食之最———神曲 ;

清痰之最———贝母;

退黄之最———茵陈 ;

祛风之最———独活;

安神之最———枣仁;

温里之最———附子。

十、重用药

重用“苍术治疗顽固水肿”。

重用苍术治疗腹泻。

重用牡蛎治疗亡阴。治疗乳腺增生。

重用赤芍治疗黄疸。

重用生山萸肉救脱。

重用生甘草治疗口腔溃疡,小儿遗尿,解毒。

重用白芍治疗便秘。重用黄芪消肿胀。

重用生地治疗心律失常。治疗热痹。

重用熟地治疗老慢支。

重用天花粉治疗肛裂。治疗异位妊娠。

重用黄连治疗热性心动过速。

重用白头翁治疗尿道灼热痛。

重用半夏茯苓治疗失眠。

重用土茯苓治疗热痹关节炎。治疗尿蛋白。

重用小茴香治疗盆腔积液。

重用仙鹤草治疗热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吐血。治疗腰间盘突出(《滇南本草》称其可治“腰痛”。治疗咳嗽。治疗盗汗。

重用五味子治疗多汗。治疗失眠健忘。治疗疲劳乏力。

重用山药治疗慢性腹泻。

重用薏苡仁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扁平疣。治疗皮下脂肪瘤。治疗热痰不去。

重用浙贝母治疗硬结性痤疮,收效甚捷。

重用生石膏退热。重用连翘治疗热性痤疮。治疗过敏性紫癜。

重用败酱草治疗胃酸。

重用鱼腥草治疗肺结核。

重用金银花解热毒。

重用鸡血藤治疗重症肌无力。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妇科白斑。

治疗血友病。

重用川芎治疗头痛。

重用玄参治疗带状疱疹。治疗风热头痛。治疗干燥综合征。治疗男性乳腺增生。

重用元参治高血压奇效!

十一、中药歌诀:

一切头疼,必用川芎;

一切疼痛,必用元胡,

一切气虚,必用黄芪;

一切虚脱,必用人参;

一切血虚,必用阿胶;

一切出血,必用三七;

一切气郁,必用香附;

一切便秘,必用大黄;

一切肝郁,必用柴胡;

一切热毒,必用二花;

一切阳虚,必用附子;

一切热病,必用犀角;

一切妇科,必用当归;

一切外感,必用荆芥;

一切失眠,必用枣仁;

一切郁证,必用合欢;

一切面瘫,必用白附;

一切腿病,必用牛膝;

一切头病,必用天麻;

一切阳痿,必用羊藿;

一切阴虚,必用麦冬;

一切咳嗽,必用杏仁;

一切呕吐,必用半夏;

一切中毒,必用绿豆;

一切诸风,必用防风;

一切白发,必用首乌;

一切风湿,必用灵仙;

一切骨病,必用川断;

一切咽喉,必用桔梗;

一切失音,必用大海;

一切腰痛,必用杜仲;

一切尿石,必用金钱;

一切虚热,必用青蒿;

一切牙疼,必用细辛;

一切黄疸,必用茵陈;

一切闭经,必用益母;

一切淋症,必用车前;

一切鼻塞,必用辛夷;

一切乳少,必用山甲;

一切目赤,必用栀子;

一切目昏,必用青葙;

一切鸡眼,必用鸦胆;

一切呃逆,必用柿蒂;

一切疝气,必用橘核;

一切胀满,必用槟榔;

一切汗症,必用浮麦;

一切阴痒,必用蛇床;

一切痰厥,必用皂荚;

一切遗尿,必用桑蛸;

一切疮疡,必用麝香;

一切白斑,必用陀僧;

一切疥疮,必用硫磺;

一切蛇疮,必用雄黄;

一切不孕,必用石英;

一切耳鸣,必用磁石;

一切痰多,必用竹沥;

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十二、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

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

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

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

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

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

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

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

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

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

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

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

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

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

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

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

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

定痛必要用良姜,宿砂益智紧跟着。

治疥必要用斑(斑螫)麻(麻黄),大枫蓖麻紧跟着,治疮必要用神灯,艾绒乳没紧跟着。

治疔必要用蒜灸,乌金(乌金膏,巴豆炒黑研细,用水调涂患处,以膏药贴之。)菊花(内服甘菊汤,方见卷四疔疮门)紧跟着。

治邪必要用铜砂,良姜葛根紧跟着。

补气必要用党参,炙芪白术紧跟着。

补血必要用芎归,生地酒芍紧跟着。

补阴必要用熟地,山药萸肉紧跟着。

补火必要用肉桂,干姜附子紧跟着。

滋阴必要用黄柏,知母丹皮紧跟着。

麻黄杏仁疗寒嗽,芥子半夏紧跟着。

款冬紫菀疗虚嗽,百合五味紧跟着。

川乌草乌疗风痹,桂枝灵仙紧跟着。

黑姜吴萸疗翻胃,丁香胡椒紧跟着。

苍术麻黄疗风寒,羌活独活紧跟着。

川贝蒌霜疗火痰,苏子菔子紧跟着。

乌梅五倍疗虚脱,龙骨牡蛎紧跟着。

乌贼诃子疗带下,阿胶肉寇紧跟着。

条参云苓疗阴虚,骨皮枸杞紧跟着。

霍香杷叶疗逆气,赤石滑石紧跟着。

芫花大戟疗水肿,牵牛防已紧跟着。

瓜萎天冬疗结胸,川贝川朴紧跟着。

苦参赤苓疗湿痒,蛇床白芷紧跟着。

槐花地榆疗崩漏。荆芥秦艽紧跟着。

前胡元参疗头风,薄荷柴胡紧跟着。

白附天麻疗风痰,僵蚕郁金紧跟着。

桔梗豆根疗喉风,牛子射干紧跟着。

三七莲子疗诸血,黄芩童便紧跟着。

生芪防风疗自汗,枣仁麦皮紧跟着。

芦荟胡连疗阴热,泽泻车前紧跟着。

小茴川椒疗肾气,宿砂故纸紧跟着。

菖蒲柏仁疗心疾,茯神远志紧跟着。

葶苈桑皮疗肺喘,礞石朱砂紧跟着。

石膏知母疗热渴,香薷糯米紧跟着。

川楝茴香疗疝气,芦巴巴戟紧跟着。

升麻柴胡疗气陷,干葛潞党紧跟着。

扁豆薏苡疗泄泻,猪苓木通紧跟着。

土硷红糖疗菸毒,大黄芒硝紧跟着。

此皆治病之大略,小小蒙医有捉摸。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