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代阴阳家重要代表,大九州说与五德终始说创立者——邹衍

 国学新知堂 2021-06-30
荀子认为,子思与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始者。《荀子·非十二子》中曾说:“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但是,我们现在见不到子思或孟子有关五行学说论述。
《尚书·洪范》首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邹衍是战国时代“阴阳家”的主要代表。他大概受了子思、孟子五行思想的影响,特别发展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和五行学说,本是两派,都是从观察自然现象而获得认识,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
阳阳学说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阴阳概念最早与寒暑二气相关。古人通过对四季轮替现象以及与其相应物象变更的观察,建立了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气往复,生、长、收、藏四象交替的观念。这些观念,是《易经》卦象的基础。这说明阴阳观念的发明要早。
五行学说的成说要阴阳学说晚,如果荀子所言不虚,那么它大概建立于战国中期。《易经》一书未论及五行,也可以证明五行学说要晚于阴阳学说出现。五行学说建立以后,又与阴阳学说发生了合流,邹衍出世,这一合流过程已经完成。
邹衍思想与儒家关系密切,于史有征。司马迁在《孟子荀卿列传》中曾说及邹氏之学,“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之施”,就是明证。《盐铁论·论儒》中也说:“邹子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率以显明。”意思是说,邹衍本是儒家,但由于君主不感兴趣,遂大谈阴阳五行变化之论,反而受到重用。
 
邹衍,齐国人,生活年代比孟子稍晚。传说他的著作很多,《史记》称“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称《邹子》四十九篇,但可惜的是都亡佚了,今人不见。邹衍认为,当时人们所称的“中国”,不过是天下的八十分之一。他将九州合起来称作“赤县神州”。在“赤县神州”之外,像这样大的州还有八个。每个大州都被海环绕,彼此间不能相通。九大州之外,又被一个更大的海环绕,这便是大九州说。
现代学者认为,邹衍的大九州说的产生,大概与齐国商业与海运交通发达有关。在历史观方面,邹衍创造了五德终始说。这个学说认为,历史上的政治兴衰严格按照五德相胜的次序交替轮回。土、木、金、火、水称为五气,又称五德。五气终始循环,便有相应的王者代兴。每一个朝代都相当于一个德,其一切制度设施也都要与该德相应。其说具体如下: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於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对于后世历史的发展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客观上适应了强大君主建立大一统封建政权的需要。但是邹衍将历史演化的进程看作循环往复,没有发展,而且将历史演化的原因说成是五行相胜,完全抹杀了人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具有唯心主义的性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