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时期的主旋律——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国学新知堂 2021-06-30
晋国与楚国的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旋律,在这期间发生了春秋时代最大的五次战争,晋国四胜一败。这四次战争分别是城濮之战、崤之战、鞍之战、鄢陵之战和邲之战。在这四次战役中,晋的主要对手是楚国,其次是秦国与齐国。
楚在春秋时先后吞并四十五国,国土面积最为广大。楚国好战,以攻伐华夏诸侯为荣,五年不出兵,就视为莫大耻辱,对不起祖先。由于楚人好战,所以自周初以来,楚国只有侵略他国别族的份,从不惧怕被别国别族欺负。
楚人的语言与华夏诸国相差甚远,直到战国时北方人还称楚人是“南蛮饶舌之人”。楚国在中原诸国眼中只是南方蛮夷。但在与中原各国的争战与交流过程中,楚人逐渐意识到,武力固然重要,但还是需要向华夏诸国学习礼乐文化。春秋时期,楚国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
楚庄王时,晋国的霸业中衰,为楚国北上争霸提供了机会。但楚庄王即位时,国内天灾不断,外有异族攻伐,楚国贵族内部矛盾重重,纷争不已。在这内外交困的情形下,年轻的庄王即位后三年不理朝政,整日打猎游玩,或在后宫与妃子们饮酒作乐。
他的臣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进谏讽刺他说:“南方有一种鸟,落在山岗上,三年不飞不叫,这是什么鸟呢?”楚庄王却回答说:“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一鸣,一鸣惊人。”从此,庄王重振君威,励精图治,先后灭掉庸、舒等国,并对宋、郑、陈等中原国家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奠定北上争霸的基础,很快就成为中原之外的最强大国家。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北上征伐陆浑之戎,观兵于周郊,向周大夫王孙满问王鼎的轻重,意欲取周室而代之。
文公继位后,内结民心,外联强秦,宋国背楚从晋,楚国便率陈、蔡、郑、许联军讨伐宋国。宋国便向晋国求救。于是,公元前632年,文公率晋、宋、齐、秦联军与楚军在城濮大战,晋军先是退避三舍,诱敌深入,楚将子玉刚愎自用,盲目冒进,结果楚军大败,子玉自杀。在这次战争中,楚人北上兵锋受挫,晋文公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
公元前597年,晋、秦崤之战爆发,楚国举兵伐郑,晋军渡河救郑,在邲之战中被楚军击败。这一战奠定了庄王霸业的基础。三年后,楚伐宋,宋向晋求救,晋国不敢出兵。公元前589年,楚在蜀会盟诸侯,秦齐两大国也与会,这次会盟共有12个国参加,都承认楚国的霸主地位,楚庄王实现问鼎中原愿望。
邲之战楚国虽得志一时,但并不能动摇晋国根本,公元前575年,晋楚两国又爆发了鄢陵之战,结果楚军大败,晋悼公称霸。长期的争霸战争消耗了两国实力,又都忙于内争,无法继续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晋楚两国只好再订和约,前546年,晋楚两国在宋都商丘会盟,平分霸权,共亨霸主利益。
在晋楚争霸的战争中,其剧烈程度与发生的频数绝非齐桓、宋襄时代可比。每次大战,参战国家都多达二三十个。比如,在鄢陵之战中,晋国出动了四军,一军2.5万人,加上超编的额度,共出兵约15万人,再加上盟军5万人,共约20万。而其时楚国联军的人数并不比晋联军少,这样算下来,这次战役中就约有40多万人参加。这样的规模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十分罕见。
争霸战争的实质是诸侯争当周天子的替代者,填补由于王室衰微而形成的权力真空,维持中原各国的秩序。争霸多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形式,打着周天子的口号发展自己的势力,在这个过程中,西周的贵族政治衰落,拥有完整主权的多个领土国家逐渐兴起。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