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跟随唐玄宗45年的大将陈玄礼为何在马嵬坡对玄宗落井下石呢?3

 忘言wyywsd 2021-06-30
资治通鉴记载了在肃宗上元元年的一件事情:  上皇爱兴庆宫,自蜀归,即居之。上时自夹城往起居,上皇亦间至大明宫。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内侍监高力士久侍卫上皇;上又命玉真公主、如仙媛、内侍王承恩、魏悦及梨园弟子常娱侍左右。上皇多御长庆楼,父老过者往往瞻拜,呼万岁,上皇常于楼下置酒食赐之;又尝召将军郭英乂等上楼赐宴。有剑南奏事官过楼下拜舞,上皇命玉真公主、如仙媛为之作主人。   李辅国素微贱,虽暴贵用事,上皇左右皆轻之。辅国意恨,且欲立奇功以固其宠,乃言于上曰:“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晓谕不能解,不敢不以闻。”上泣曰:“圣皇慈仁,岂容有此!”对曰:“上皇固无此意,其如群小何!陛下为天下主,当为社稷大计,消乱于未萌,岂得徇匹夫之孝!且兴庆宫与闾阎相参,垣墉浅露,非至尊所宜居。大内深严,奉迎居之,与彼何殊,又得杜绝小人荧惑圣听。如此,上皇享万岁之安,陛下有三朝之乐,庸何伤乎!”上不听。兴庆宫先有马三百匹,辅国矫敕取之,才留十匹。上皇谓高力士曰:“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 会上不豫,秋,七月,丁未,辅国矫称上语,迎上皇游西内,至睿武门,辅国将射生五百骑,露刃遮道奏曰:“皇帝以兴庆宫湫隘,迎上皇迁居大内。”上皇惊,几坠。高力士曰:“李辅国何得无礼!”叱令下马。辅国不得已而下。力士因宣上皇诰曰:“诸将士各好在!”将士皆纳刃,再拜,呼万岁。力士又叱辅国与己共执上皇马鞚,侍卫如西内,居甘露殿。辅国帅众而退。所留侍卫兵,才尪老数人。陈玄礼、高力士及旧宫人皆不能留左右。 唐肃宗上元年间,玄宗老老实实当他的太上皇,还喜欢住在兴庆宫。李辅国这个心理阴暗的,看玄宗经常抛头露面受民众和官员爱戴,怂恿肃宗把太上皇赶出兴庆宫。肃宗没听他的,他就玩矫诏这套,带兵打算武装协助玄宗搬家。  这时候,已经七十多的高力士挺身而出,几句话就把肃宗至德二年才组建的射生军给震住了,还把李辅国给训得乖乖退回去了,而陈玄礼和高力士此后被从玄宗身边赶走了。  这样想来,高力士管着禁中几十年,哪怕到了肃宗年间没有实权了,哪怕不是老部下,都能制住,想来在马嵬坡怎会约束不住禁军?  同样的道理,陈玄礼在太上皇已经完全失势、安心养老的时候依然随侍左右,最后是被李辅国赶走的,绝不会在马嵬坡落井下石。  那么,马嵬坡的事情,要么是玄宗下令主动杀人;要么是高、陈二人自己商量,事急而行,从历史记载的其他事件来看,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始,李林甫、牛仙客知帝惮幸东都,而京师漕不给,乃以赋粟助漕,及用和籴 法,数年,国用稍充。帝斋大同殿,力士侍,帝曰:“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 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力士对曰:“天子顺动,古制也。 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 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帝不悦,力士顿首自陈“心 狂易,语谬当死”。帝为置酒,左右呼万岁。由是还内宅,不复事。 高力士在李林甫得势的时候劝过玄宗,玄宗一不高兴,高力士立刻请罪,以后也不敢说了。高力士属于看得明白,但绝不敢忤逆玄宗的个性。而在马嵬坡,如果高、陈二人意见不一,鼓动禁军闹事是不可能的。很大可能,真的是玄宗下令让高、陈二人诛杀了杨氏一族。  至于说玄宗在马嵬坡兵变以后,去了蜀地过得怎么样,从记载来看,还是比较从容的:  丁酉,次马 嵬,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杀杨国忠及御史大夫魏方进、太常卿杨暄。赐贵妃杨氏死。 是日,张巡及安禄山将翟伯玉战于白沙埚,败之。己亥,禄山陷京师。辛丑,次陈 仓。闲厩使任沙门叛降于禄山。丙午,次河池郡。剑南节度使崔圆为中书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昌事。七月甲子,次普安郡。宪部侍郎房琯为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丁卯,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使,御 史中丞裴冕、陇酉郡司马刘秩副之。江陵大都督永王璘为山南东路黔中江南西路节 度使,盛王琦为广陵郡都督、江南东路淮南道节度使,丰王珙为武威郡都督、河西 陇右安西北庭节度使。庚午,次巴西郡。以太守崔涣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韦见素为左相。庚辰,次蜀郡。八月壬午,大赦,赐文武官阶、爵,为安禄山 胁从能自归者原之。癸巳,皇太子即皇帝位于灵武,以闻。庚子,上皇天帝诰遣韦 见素、房琯、崔涣奉皇帝册于灵武。十一月甲寅,宪部尚书李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二月甲辰,永王璘反,废为庶人。 六月诛杀杨氏一族,七月封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同时很鸡贼地大封诸王搞平衡,到了蜀地,先给自己重新建了一个班子,八月份,听说太子即位了…………我猜想他本不愿意让位,听到太子即位的消息,权衡了一下,不甘心地给了个追认。  而在肃宗的本纪里,就比较有意思了  朔方留后支度副使杜鸿渐、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 漪、支度判官崔简金、关内盐池判官李涵、河西行军司马裴冕迎大子治兵于朔方。 庚戌,次丰宁,见大河之险,将保之,会天大风,迥趋灵武。七月辛酉,至于灵武。 壬戌,裴冕等请皇太子即皇帝位。甲子,即皇帝位于灵武,尊皇帝曰上皇天帝,大 赦,改元至德。赐文武官阶、勋爵,版授老太守、县令。裴冕为中书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 这里明确写肃宗七月份就即位了,所以玄宗本纪里面写了个以闻,大约是玄宗耍的手段,被太子幕僚们看穿了,什么兵马元帅,干脆当皇帝算了。这里面,玄宗本纪没说玄宗要传位给太子;肃宗本纪里面说百姓父老请玄宗留太子讨贼;资治通鉴说玄宗要太子奉宗庙,玄宗还分兵给太子,不过底下又记载了太子不知所往,他两个儿子讨论后建议去朔方  太子既留,未知所适。广平王亻叔曰:“日渐晏,此不可驻,众欲何之?”皆莫对。建宁王倓曰:“殿下昔尝为朔方节度大使,将吏岁时致启,倓略识其姓名。今河西、陇右之众皆败降贼,父兄子弟多在贼中,或生异图。朔方道近,士马全盛,裴冕衣冠名族,必无贰心。贼入长安方虏掠,未暇徇地,乘此速往就之,徐图大举,此上策也。 不过在记载肃宗即位后,又出现了和玄宗本纪同样的大封诸王的“诰”,也就是说,太子已经即位了,玄宗根本不知道也没打算让他即位,依然想给他个兵马元帅的头衔,不过顺了他十几年的太子跳了,这兵荒马乱的,难道号召其他儿子去干他?思来想去,算了,日后还是要传位,干脆给个追认吧。  这以后,玄宗在蜀地当他的太上皇,肃宗在外面平叛,虽然蜀地也不算太平,但自己在蜀地过得还算称心,也安心,倒是长安夺回来后肃宗请他回去,他害怕了。  二京平,帝奉迎上皇,自请归东宫以遂子道。泌曰:“上皇不来矣。人臣尚七 十而传,况欲劳上皇以天下事乎。”帝曰:“奈何?”泌乃为群臣通奏,具言天子 思恋晨昏,请促还以就孝养。上皇得初奏,答曰:“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东 矣。”帝甚忧。及再奏至,喜曰:“吾方得为天子父!”遂下诰戒行。 (新唐书列传·卷六十四) 上以骏马召李泌于长安。既至,上曰:“朕已表请上皇东归,朕当还东宫复修人子之职。”泌曰:“表可追乎?”上曰:“已远矣。”泌曰:“上皇不来矣。”上惊,问故。泌曰:“理势自然”。上曰:“为之奈何?”泌曰:“今请更为群臣贺表,言自马嵬请留,灵武劝进,及今成功,圣上思恋晨昏,请速还京以就孝养之意,则可矣。”上即使泌草表。上读之,泣曰:“朕始以至诚愿归万机。今闻先生之言,乃寤其失。”立命中使奉表入蜀,因就泌饮酒,同榻而寝。(资治通鉴) 肃宗不知道真心假意地请太上皇复位,李泌一看不行,太上皇听到这个还不知道你要搞什么鬼呢!果然,玄宗说我就在剑南这里当个太上皇就行,不回去了。然后又说是奉他当太上皇,思来想去,终于把最后的权柄交了,回去安安乐乐当退休老人了。  成都使还,上皇诰曰:“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来矣。”上忧惧,不知所为。数日后,使者至,言:“上皇初得上请归东宫表,彷徨不能食,欲不归;及群臣表至,乃大喜,命食作乐,下诰定行日。”上召李泌告之曰:“皆卿力也!” 这点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是一致的,玄宗一直害怕自己对老爹那套会被儿子拿来对付自己,所以一开始宁愿守着自己能控制的剑南也不愿意回去;后来看到群臣的贺表,一来知道肃宗的班子已经稳固了,自己留在这里没好处;二来不提让他当皇帝了,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回去养老算了。  总结,玄宗出逃的时候就有心干掉杨氏一族,陈玄礼、高力士这种对禁军有绝对控制力的人都是自己的死忠,下令诛杀了杨氏一族,同时把儿子们撒到各地打工平叛,打算在蜀地等着事态平息。谁知道太子借这个事由先发制人了,一来就是宣扬马嵬坡如何如何,自己是奉命即位。  也就是说,这个马嵬坡兵变很可能是肃宗为了加强自己得位的合法性宣扬的,根本没有什么兵变;至于玄宗一方,基本属于吃了个哑巴亏,没有的事情让别人添油加醋说了出来,又是平叛的关键时刻,冷静下来的玄宗选择了利益最大化的办法,就这么追认了马嵬坡兵变、传位太子。  编辑于 2019-08-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