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乱”同行

 锋言冷语 2021-06-30

昨天和今天的几件事,记录一下。

1

现场的设备问题迅速发酵,在现场调试设备的比较有经验的同事和我说:锋哥,我现在都心里发毛。公司内部,领导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过来,问题像雪片般飞过来,且像雪球般越积越大。

有那么一刻,感觉被抛进了一个极度混乱的境地,甚至有一种倦怠的思绪,很多事情看起来都没什么意义。每次以为自己有了解决方案,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十几种其他的可能性或疑团。这种感觉就像是狂风骤雨的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间或有云开雨霁的时刻,之后却愈发澎湃凶险。

混乱的感觉不无聊,但让人焦虑;不安全,而是恐怖;不郁闷,却强烈而动荡。感觉失去平衡,毫无头绪。

就在痛苦彷徨之际,突然想起二爷在他的公众号上写过的一篇文章,打开印象笔记再看一遍,果然治愈许多。

如今每当我我遇到大事小情,不论是鸡毛蒜皮还是措手不及,我都会暗暗提醒自己稳住莫要慌,一个一个解决问题。

泰山崩于前,管他翻天覆地,先挡开砸来的第一块石头。

早晨起床,兵来,撑到中午,将挡,晚上睡觉,水灌,熬个通宵,土掩。

创业未必是参与一个朝阳行业,未必是想到一个好点子,找到一个好风投,它有可能是该到哪儿买一张便宜的桌子,或资料丢了该怎么办。

我们有些做产品经理的,喜欢大、宏观,喜欢高屋建瓴。喜欢讲讲行业、讲讲规划,喜欢指指点点,稍微做一点执行的工作就满地打滚说什么怀才不遇,说什么明珠暗投,明月沟渠。

殊不知,成功不会出在一个规划,一个商业模式或一次传奇经历上,而是藏在一个文案里,一个按钮的圆角,一条横线的阴影中。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中的这句话:「创业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每天要完成的事情。」

也许正是在混乱中,我们重新发现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能力。在混乱中,我们发现自己愿意冒险,愿意行动。

2

团队来了一位新员工,在打算给他一些参考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我自己的项目管理做的也是一团糟。

首先是我自己的文档管理,电脑里类似的文档有好几份,命名也没有遵循一致的标准。

其次,产品的定义,需求文档没有延续性,这说明我自己也没有考虑清楚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

还有,项目进度文档、产品交付流程文档、测试验证文档,这些都零零散散地趟在我的电脑硬盘里,有些已经一两年没有打开过。随着项目的进行,一个个临时任务插进来,原本需要做的一些规划就被搁置了。

“产品文档是产品经理交出的第一份产品。”文档管理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检查自己电脑资料的存放也能发现自己很多的问题,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更好的管理。

3

大部分人的工作习惯是串行,做完了A再开始B。但很多时候,A和B可以同时或者交叉进行。

串行工作的好处是互不干扰,但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快速地全面验证问题,在做A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解决了。然后再开始B,发现B也有问题,而且和A关联,然后又改一遍。

好的做法是,考虑A和B之间的关联,如果A与B相互独立,谁也不影响谁,那可以串行但推荐同时进行验证,可以加快进度;如果A和B相互关联,那就更需要相互验证。

4

做产品,特别是硬件产品,一定要把精力放在可控的环节,把能做的环节做到最好。首先是稳定,其次是客户体验好,再有就是性价比要高。

如果系统中存在不确定的环节,可以先把那部分当作一个黑盒子,要求其输入和输出,定义好接口和协议,然后让专业的人去攻克,但前提是基于设计好的接口与协议。

5

看到二爷在专利里说“不要让自己的队友失败”,有些感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职责不同、能力不同,每个人都是通过和其他人的协作去完成任务。当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的时候,是否能第一时间想到“我们是一个团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个公司也是如此,让上下游的职能部门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上,就是在执行“不要让自己的队友失败”,但常见的现象是,售后说产品是新产品、产品质量不行你研发去解决吧,销售说招投标工作你产品部负责吧。造成的结果就是,每个环节都在救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