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到刘未鹏已经比较晚了,印象中是在2016年左右开始看一些心理学的书籍,然后从网上找到了他的博客“Mind Hacks|思维改变生活(http:///)”。此后便一直将他的博客链接放在了我的书签里,时常打开看一看。虽然他的更新很少,但即使每次随便看一篇,都有很多收获,前几年我的心理学相关书单,有一些都是来自他的“豆列”。这几年看的书,很大一部分是跟着采铜和二爷,大体上仍然属于认知这个派系,基本上也算一脉相承了。 由他的博客汇总而成的书《暗时间》,我很早就买了,放在书架上一直没读。前段时间查找系统思维方面的资料,随手拿起了,结果就是读来不忍放下,看书与看博客还是稍有不同,博客更像单独的个体,而书更像一个整体,随便翻到哪一章、哪一页,都可以随时读起来。 很多书你可能只想看某几章,其他章节要么不是你想看的内容,要么写得比较晦涩,或者没有延续性。但《暗时间》完全没有这些问题,整本书都在谈“人的思维”,引用了大量专业书籍的科学结论。 全书一共三篇。 第一篇“暗时间”,说的是如何利用个人的“思维时间”去专注地、长期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二篇讲“思维改变生活”,以“逃出你的肖申克”为主题,讲述我们每个人容易遇到的思维陷阱以及如何避免等内容; 第三篇是“跟波利亚学解题”,从数学出题、解题的角度来阐述人的认知系统缺陷并提出思考。 说起“认知偏见”,主要是说偏离规范或理性判断的系统模式,通常在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中进行研究。我在维基百科上收藏了一个“认知偏见列表”(https://en./wiki/List_of_cognitive_biases),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决策、信念和行为偏见
社会偏见
记忆错误和偏见
之所以罗列这些认知偏差,想说的就是我们的思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惯性和盲区。我们无法有效地区分理性和感性,遇到问题会下意思地条件反射而不是深思熟虑。 《暗时间》整本书就是在介绍这类思维缺陷和认知问题,刘未鹏结合自己的各种学习和体验,没有说教,也没有告诉你必须采取什么行动。仅仅是让我们意识到思维可能存在这些问题,前人研究中采取了哪些可行的办法以及他对待这些问题的方式。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现实中,我们犯相同错误的情况罄竹难书。从进化角度来说,我们的大脑从条件反射到情感驱动,再到高级认知,这个过程很漫长。遇到问题的时候,反射和情感模块往往会占据上风,理性大脑会退居幕后,我们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就成为了信息时代的远古人。 那如何尽量避免我们情绪化思考、机械式行动呢?《暗时间》给我的启示就是需要不断地去给大脑学习新的知识(心理学、认知、跨学科),并努力了解知识背后的本质,去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思维缺陷和盲点,时常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思考方式,通过这些不间断地练习和总结,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