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全国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参会纪实

 涓涓小泉 2021-06-30

北京大学全国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参会纪实

 

20181011-14日,北京大学全国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三期)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院举办,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我与贵溪一中陈国华老师,临川二中郭新德老师与全国120多名高中历史老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11日报到,12日聆听了三场学术讲座,分别是北大教授王奇生老师的《民国史料与史学》,北大历史学系主任张帆教授的《如何看待元朝》,外交学院教授施展老师的《重述中国——超越中原史观》。还有一场由孙世鳌博士专门对北大“燕园杯”全国历史写作大赛指导的相关讲座《如何做好历史写作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13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老师做了两场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培训。题目分别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14日,上午,由八位一线教师,五位老师继续对新课程改革及教研活动做了分享,有三位一线教师对第二次“燕园杯”历史写作大赛的具体指导情况做了相关介绍与分享。

两天半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收获颇多,启发很大。

因为本次培训的很多课程资料需要征得主讲嘉宾同意方能发布。

现简单对本次培训做一个回顾。

一、北京大学?

在国庆节前,泰和中学王丽萍老师向我推送了《北京大学全国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三期)》的公号文章。我便把消息分享给我们一起参加江西省重点高中十所盟校命题时认识的两位老师,贵溪一中陈国华老师,临川二中郭新德老师,我们当晚便填写了申请表,第二天找到学校里分管领导申请此次培训机会,得到王校长和施校长的同意与认可,并鼓励我们积极争取机会。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把先进理念带回学校,使学校的教学教研能够更回味生动活泼地开展。

说句实话,我大学是上饶师院毕业,研究生是江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听说北大有这样的机会,全国招200名一线骨干教师,而且是免费培训,请的专家也是重量级的。尤其有我喜欢的青年学者施展老师到场讲座,因为我听过他在得到开的《中国史纲》以及罗胖在跨年演讲中重点推介的《枢纽——三千年的中国》,所以特别想在现场跟施老师交流。

国庆假期回老家一趟,假期回来后,陪儿子在下棋,有一个北京的电话没有接到,便打过去,接电话的是刘思更老师,非常有礼貌而且亲切,告知我被组委会选中,请按要求准备相关手续,并安排好出行,住宿等事宜。

当时很兴奋,觉得很荣幸,都不敢相信是真的。然后问了陈老师与郭老师有没有收到邀请。最后三人得以一起成行,在宜春相识时隔两年后,在北京相聚。用陈老师的话来说,是莫大的缘分。

二、北京大学。

在准备出行,向领导请示时,校长让我安排好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我也把本次情况跟学生作了介绍与交待。

11日早上701出发,经婺源转车,下午1630到北京。比朝发夕至还要快一点。现在的中国,空间的距离已经可以用时间来度量。这些年我对于出行总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每每想起当年绿皮车的速度与现在的速度,这就是中国的速度吧。

去北京的火车上,同座位的是一位中国政法大学的硕士龚梦园同学,刚从德国交流学习一年回来,回校准备明年的硕士论文答辩,到北京后,带着我坐地铁4号线,为我节省了大量时间。坐地铁到北京大学东门站,郭新德老师已经先期到了北大,在出站口等了我大约有一个小时时间,然后一直带我到北大李兆基人文学院报到。看到了年轻漂亮的刘思更老师,还有一批北大历史学系的本科生在做会务工作,真的非常热情。

听说我到北京来了,研究生毕业十年未见,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学,还有以前的同学,都纷纷表示要聚一下,他们分别是:郝永伟、孙艳梅、庞士兵、王新蕊,袁媛。初高中同学姜玉琴及其家人。吴丹同学刚好出差到曼谷去了。我还与我们景德镇一中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余枫云同学见了面,他作为导游,带我到清华园里面转了很久,清华的学习课程安排很紧,这是好事,在青年时代多学点本领,以后好报效社会与国家。

三、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在会场上,我仍然坐在前面,与大师们面对面,感受他们的学养与人格魅力。

王奇生老师在介绍近现代史料过程中,特别提到现代青年在网络时代具有比以前更便捷的搜集资料的条件,是一件幸事,也对那些把资料电子化的工作者表达敬意。同时对在场的历史老师呼吁保存近现代史料,尤其以口述史方式保存一些具体的个人的生命经历的紧迫感与重要性。

王奇生教授与我合影

张帆老师把元朝对现代中国的一些重要现实意义做了说明。张老师那种沉浸在研究学问、传播知识当中的敬业、乐业精神让人感动。

施展老师对他研究中国史纲的初衷给我们讲了之后,我们发现,其实推动一个人成长的是一系列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我其实很想请教施老师关于第一性原则:欲望和秩序的相关问题,因为施老师急着要走,所以,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请教。

孙世鳌博士,对本次“燕园杯”历史写作大赛的相关情况作了介绍,并对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解答。也让我们对“燕园杯历史写作大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孙世鳌博士

可以说,这件事情,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了来说,很重要,像这样对自己家庭、自己地方的了解工作,我是直到大学毕业以后,才慢慢关心起来的。有句话说的好:“知之深,爱之切”。我们现在更强调“爱之深,责之切”是不完整的。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环境,又怎么会爱上呢?历史写作大赛既能够弥补这种不足,又能够训练学生写作历史论文的能力与规范。

这是一件大好事,是为中华民族积累功德的事。具体在做事的人,在帮人的人,总是那么让人感动。这一点等下我还要说。

叶小兵教授,李晓风老师分别从教育理论角度和历史素材、史料角度讲述了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对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以后新课改革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无论如何,须得要中学历史老师自己能够不断地教学,研究,提出问题,方能够帮助学生成长,获得自身成长。像今天上午昆山中学的沈为慧老师,分享他在课堂发现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故事。

安徽阜阳一中的姚孝丽老师提到她在本次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10天时间改了近50篇文章,而且在脊椎病犯了,理疗的时候,还帮学生改论文,精神实在可嘉,会后我问她动力来自哪里,她说因为喜欢,我问是否一开始就喜欢呢?她说是因为以前她的历史老师深深影响了她。

看来,亲其师,信其言,诚不欺也。

四、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近些年来,逐渐走出象牙塔,参与并指导全国的一线教学。用孙博士的话说:“不做中学历史教学的旁观者!”这个口号,我很喜欢。

上个世纪,在革命叙事语境下,做具体事情的传统被冲击,现在是让我们共同携手并肩,共同用我们的青春、热血,做一些具体而微的工作,让我们的后代在谈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时候,能够知道我们努力了。我们的努力才是有意义的。而且通过像北京大学“燕园杯”历史写作大赛这样的活动,也能够让我们通过我们的学生的眼睛,看到在这片土地上,努力活着,奋斗着的前辈们的感人事迹。

代际传承,通过人,这个最活跃的要素,获得意义。

北京大学,顺应扁平化社会到来的需要,历史学系的人文关怀,让我们再次领略,我愿意与其一同努力......

                   周小泉201810142300写于回景德镇的列车上

北大历史学系很有人文关怀

未名湖晨光

百年大讲堂

移步换景的北大吸引来自全国各地游学的中学生

随便一个院系的科研实力都吓人

余枫云同学

陈国华,周小泉,郭新德

未名湖、博雅塔

做具体而微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