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送

 涓涓小泉 2021-06-30

目送

昨天下午,一家人从景德镇驱车回老家看望老爸、老妈。打了一个电话给老妈,老妈说你们赶紧回来吧。

爸妈已经快七十岁了,二老身体都不大好。老爸肺不好,经常咳嗽,老妈腰不好,骨质增生,经常疼痛,眼神也不好,检查时眼底盲点占了大半。就是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仍然种了20多亩水稻田和6亩多花生地。以前上学时,我们家里责任田也不过是7亩,花生地1亩多一点。二老是越上年纪,干得农活越多。

老爸话语比较少,主要是老妈打电话给我们,让我们在外面注意身体,做事悠着点。时常惦记着我们。“你们清明放假吗?要回来吗?”“端午节,裹了粽子,你们有空回来吗?”“哦,实在安排不出时间,就等下次回来吧。家里种了很多西瓜,回来吃哦。”

一次次电话催我们回家,一次次失望。我总是以疫情期间,不方便异动为由,拒绝了老妈善意的邀请。而自己带的是高三,也确实不合适异动。因为自己异动而影响学生的备考和高考,那我将于心不忍。所以只好忍心拒绝老妈了。

高考结束之后,又到南昌出差,结束出差,回到家里,安顿好,一种力量驱使我必须回家看看。

二老种那么多田地,还种西瓜,南瓜,红薯等果蔬。基本上是在田间地头劳作。

接了我的电话,老妈说,“你们回来吗?好!我让你们老爸买菜,他刚好在刘家站修理电瓶车。到了之后,打我电话,我再赶回家。”

到家后,打了电话。老妈急匆匆地从田里回来,把手头上的农活撂下(正在准备抛秧),为了省5分钟时间,从圩堤上翻爬过来,跨沟的时候,掉进沟里了。差点起不来。

老妈回家之后,“妈”,“妈”,“奶奶”,“奶奶”,“欸”,“欸”,“欸”,“欸”。劳累后的脸上,堆满笑容。忙活起来,招呼我们,“来,吃西瓜,吃西瓜。”“叫你们过节回来装西瓜,不回来,放在田里烂了。”“前两天把西瓜地里的西瓜都摘回来了。还可以吃,就是没有半个月前好吃了。”

一边忙活,一边打着赤脚去准备晚餐了,还时不时招呼我们,帮忙找毛巾,拖鞋等等。

我们5点左右到的家,忙活到8点吃饭,姐姐、姐夫知道我们回来了,也赶过来聚聚。哥嫂侄在较远的外地,也不经常回家。

晚上,陪老爸,姐姐,姐夫喝点啤酒。聊聊家常,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太快,聊到晚上12点才休息。

第二天早上,5点左右,老妈就起来抓鸡,杀给我们吃,拔毛后,7斤5两,6点多钟,叫我们起来,到田里看看是否还有西瓜,黄瓜,还有南瓜,葫芦,红薯梗。一边采摘,一边跟指给我们看,这是我们家的花生,这是我们家的芝麻,这是我们家的红薯,这是我们家西瓜,这是我们家葫芦......一脸的骄傲,看不到平时因为腰痛而显露的憔悴。

老爸早就出去用拖拉机打田去了,带早饭到外面吃。

吃完早饭,我们要到岳父母家去看看了。“来,把西瓜带去,把南瓜带去,把葫芦带去,把米带去。把红薯梗带去,还有过节裹的粽子,要带去吗?”大半小时过去了,看着后备箱,有满满的获得感,每次回来,都像“鬼子进村”一样,把老家“洗劫”一空。

坐上驾驶室,妈妈站在门口,向我们招手,让我们注意安全。车子缓缓移动,后视镜里的母亲越来越小,还站在原地,身子比以前佝偻了。

这个母亲,这个目送,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从1993年以鸭塘村小第二名成绩到中童镇中学起,至2002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2005年到江西师范大学读研,2008年到景德镇一中教书。这个目送的身影一直在我的心里,是我温暖的港湾。

目送我的母亲是什么心情,我从来没有问过。但我知道,只要有目送我的母亲在一天,我就永远是孩子。目送的身影所在的位置,就是我家的位置。

(打出个大西瓜,今天最大的西瓜)

(田间小泉,翌恒摄)

(芝麻地)

(大豆地)

(花生地)

(不少土地撂荒,对比之下,老妈的勤劳就突显了)

作者:一个有温度的人。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周日更新一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